地級市,指行政地位相當于地區的市,屬于地級行政區,為第二級地方
“地級市”在1983年推行地級行政區劃改革以前,稱為省轄市,但“地級市”和省轄市的建制不同。“地級市”屬于地級行政區;實行市管市,包括各種形式的縣級行政區(參見“省轄市”)。隨著地級行政區劃改革的深入,它已取代“地區”和“盟”成為“地級行政區”的主體。
“地級市”的建制僅為區劃形式,不能反映城市化水平,也不屬于傳統意義的城市,僅反映了城市化的發展趨勢。
省
自治區
直轄市
特別行政區
副省級市
副省級自治州
副省級市轄區
地級市
自治州
地區/盟(行政公署)
省轄地級市(簡稱地級市,包括15個副省級城市)有以下3種情況:
既設市轄區,又設管轄縣、自治縣、旗、自治旗,又代管縣級市:
占大多數。
只設市轄區,不設管轄縣、自治縣、旗、自治旗,不代管縣級市的地級市:
江蘇省南京市(副省級);
福建省廈門市(副省級);
湖北省武漢市(副省級)、鄂州市;
廣東省深圳市(副省級)、珠海市、佛山市;
海南省海口市;
山東省萊蕪市;
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
既不設市轄區,又不設管轄縣、自治縣、旗、自治旗,也不代管縣級市的地級市:
廣東省東莞市、中山市;
海南省三亞市、三沙市;
甘肅省嘉峪關市。
這些地級市下面直接轄鄉(鎮、街道),俗稱“直筒子市”(其中,甘肅省嘉峪關市于2009年正式設立雄關區、長城區、鏡鐵區3個區,結束了嘉峪關市不設區的歷史。但此3區為正縣級的嘉峪關市派出機構,并非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不是正式的縣級行政區)。
就其產生的途徑來說,1983年以后的地級市大致可以分為幾種類型,即:
1、直接繼承自原來的省轄市,或者劃入幾個新的縣。
2、“地市合并”。多數情況是,原來的省轄市繼承為地級市時,同時有一個地區行署的駐地也在該市內,遂將該地級市和地區行署合并。如河北省的唐山市、石家莊市、邯鄲市、邢臺市、保定市、張家口市、承德市均是將地區行署并入同名的地級市。山西省的大同市由大同市和雁北地區合并而成,則是原地級市和地區并不同名。這種情況,一般的操作是將地區行署撤消,其所屬各縣全部劃歸相應的地級市。但也有例外,如1994年湖北省荊州地區和沙市市合并為荊沙市(后改名荊州)時,則以荊州地區為主體,因沙市市沒有下屬縣,且荊州地區并不駐在沙市,而是駐在當時屬于江陵縣境內的荊州城。
3、“地改市”,即將原來的地區行署直接改設為地級市。如湖南省的益陽市、常德市、郴州市、懷化市均由同名地區行署改制而來,永州市則由零陵地區改制。關于這點,有人指出絕大多數“地級市”的建制僅為區劃名稱而已,不能反映城市化水平,也不屬于傳統意義的城市。由地區改稱地級市,由原來作為省政府派出機構——地區行署改組為一級政府,機構和人員猛增,不僅增加了行政層次,也大大提高了行政成本,不利于機構精簡,也不利于提高辦事效率。
4、由縣級市或縣升格為地級市。如河南的三門峽市、漯河市,湖南的大庸市(今張家界市),廣東的中山市、東莞市等,設地級市前均為縣級市。寧夏回族自治區的中衛市,設地級市前為縣建制。這些縣級市或縣,并不是地區行署所在地。
5、由鎮直接升格為地級市。這種個案很少,如廣東省的汕尾市,設市前當地最高的地方政府為汕尾鎮,隸屬海豐縣,汕尾市(地級)設立后,則反過來管轄海豐縣等。
市管縣體制最早源于20世紀50年代早期,1951年,浙江省將原省直轄的杭縣劃歸杭州市管轄。1950年旅大行署區改為直轄市旅大市,管轄金縣、長山縣(1953年改名長海縣),1954年改制為遼寧省轄市后,繼續管轄金縣和長海縣。1958年,河北省撤銷“天津地區”,將武清、靜海等12個縣劃歸省轄天津市領導。
1959年9月17日,第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關于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可以領導縣、自治縣的決定》,對市管縣體制作出了法律上的規定,直接推動了市管縣體制的發展。1960年,全國已有52個市領導243個縣,約占全國縣建制總數的八分之一。這次市管縣體制產生的契機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運動,缺乏客觀的經濟文化基礎,隨之很快降溫。1961年以后隨著經濟調整和整頓的開始,大量市管縣縣恢復原有體制,河北省恢復了全部專區和專員公署。至1966年全國管轄縣的市降至25個,管轄的縣數量不到1960年的三分之一,至此市管縣體制經歷了第一次大起大落。直到此時,省轄市的轄區范圍內,仍以非農業人口為主,且多為省會城市或重要工業城市。
1979年國務院財經委員會派一批專家調研四川省產業結構問題,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經濟所所長劉明夫明確提出了“中心城市”的概念。1982年中共中央第51號文發出了“改革地區體制、實行市領導縣體制”的通知,首先在江蘇試點1983年在全國試行。隨后中央又發出《關于地市州黨政機關機構改革若干問題的通知》,要求“積極試行地、市合并”,并把此作為1983年地方政府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至此市管縣體制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并且在國家的行政區劃序列里,正式將市分為地級市和縣級市。
因地級市是行政級別,憲法上的較大的市是行政區域,地級市是否是憲法上的較大的市,這點上有爭議,比較主流的看法不是,如較大的市的行政區劃分為區和縣,但是地級市也有少數并沒有劃分為區和縣,因此有地級市管縣違憲的爭議。
按照“縮省并縣,省縣直轄”的改革方向,地級市將逐步取消對縣的管轄,形成地級市和縣都直轄于省、自治區。
截至2013年3月,中國大陸地級行政區共計333個,其中289個為“地級市”(包括15個副省級城市)。
冀、晉、內蒙古(行政區劃代碼以1開頭的省區),共31個地級市
河北(11個) | 山西(11個) | 內蒙古(9個) |
---|---|---|
石家莊市 | 太原市 | 呼和浩特市 |
唐山市 | 大同市 | 包頭市 |
秦皇島市 | 陽泉市 | 烏海市 |
邯鄲市 | 長治市 | 赤峰市 |
邢臺市 | 晉城市 | 通遼市 |
保定市 | 朔州市 | 鄂爾多斯市 |
張家口市 | 晉中市 | 呼倫貝爾市 |
承德市 | 運城市 | 巴彥淖爾市 |
滄州市 | 忻州市 | 烏蘭察布市 |
廊坊市 | 臨汾市 | |
衡水市 | 呂梁市 | |
遼、吉、黑(行政區劃代碼以2開頭的省),共35個地級市
遼寧(14個) | 吉林(8個) | 黑龍江(13個) |
---|---|---|
沈陽市(副省級) | 長春市(副省級) | 哈爾濱市(副省級) |
大連市(副省級) | 吉林市 | 齊齊哈爾市 |
鞍山市 | 四平市 | 雞西市 |
撫順市 | 遼源市 | 鶴崗市 |
本溪市 | 通化市 | 雙鴨山市 |
丹東市 | 白山市 | 大慶市 |
錦州市 | 松原市 | 伊春市 |
營口市 | 白城市 | 佳木斯市 |
阜新市 | 七臺河市 | |
遼陽市 | 牡丹江市 | |
盤錦市 | 黑河市 | |
鐵嶺市 | 綏化市 | |
朝陽市 | 加格達奇市 | |
葫蘆島市 | ||
蘇、浙、皖、閩、贛、魯(行政區劃代碼以3開頭的省),共77個地級市
江蘇(13個) | 浙江(11個) | 安徽(16個) | 福建(9個) | 江西(11個) | 山東(17個) |
---|---|---|---|---|---|
南京市(副省級) | 杭州市(副省級) | 合肥市 | 福州市 | 南昌市 | 濟南市(副省級) |
蘇州市 | 寧波市(副省級) | 蕪湖市 | 廈門市(副省級) | 贛州市 | 青島市(副省級) |
徐州市 | 溫州市 | 安慶市 | 莆田市 | 宜春市 | 淄博市 |
無錫市 | 嘉興市 | 馬鞍山市 | 三明市 | 吉安市 | 棗莊市 |
常州市 | 湖州市 | 蚌埠市 | 泉州市 | 上饒市 | 東營市 |
南通市 | 紹興市 | 淮南市 | 漳州市 | 撫州市 | 煙臺市 |
揚州市 | 金華市 | 滁州市 | 南平市 | 九江市 | 濰坊市 |
鎮江市 | 衢州市 | 銅陵市 | 龍巖市 | 景德鎮市 | 濟寧市 |
鹽城市 | 舟山市 | 淮北市 | 寧德市 | 萍鄉市 | 泰安市 |
淮安市 | 臺州市 | 阜陽市 | 新余市 | 威海市 | |
泰州市 | 麗水市 | 宿州市 | 鷹潭市 | 日照市 | |
連云港市 | 黃山市 | 濱州市 | |||
宿遷市 | 六安市 | 德州市 | |||
宣城市 | 聊城市 | ||||
池州市 | 臨沂市 | ||||
亳州市 | 菏澤市 | ||||
萊蕪市 | |||||
豫、鄂、湘、粵、桂、瓊(行政區劃代碼以4開頭的省區),共81個地級市
河南(18個) | 湖北(12個) | 湖南(13個) | 廣東(21個) | 廣西(14個) | 海南(3個) |
---|---|---|---|---|---|
鄭州市 | 武漢市(副省級) | 長沙市 | 廣州市(副省級) | 南寧市 | 海口市 |
開封市 | 黃石市 | 株洲市 | 深圳市(副省級) | 柳州市 | 三亞市 |
洛陽市 | 十堰市 | 湘潭市 | 珠海市 | 桂林市 | 三沙市 |
商丘市 | 荊州市 | 衡陽市 | 汕頭市 | 梧州市 | |
安陽市 | 宜昌市 | 邵陽市 | 佛山市 | 北海市 | |
平頂山市 | 襄陽市 | 岳陽市 | 韶關市 | 崇左市 | |
新鄉市 | 鄂州市 | 張家界市 | 湛江市 | 來賓市 | |
焦作市 | 荊門市 | 益陽市 | 肇慶市 | 貴港市 | |
濮陽市 | 黃岡市 | 常德市 | 江門市 | 賀州市 | |
許昌市 | 孝感市 | 婁底市 | 茂名市 | 玉林市 | |
漯河市 | 咸寧市 | 郴州市 | 惠州市 | 百色市 | |
三門峽市 | 隨州市 | 永州市 | 梅州市 | 河池市 | |
鶴壁市 | 懷化市 | 汕尾市 | 欽州市 | ||
周口市 | 河源市 | 防城港市 | |||
駐馬店市 | 陽江市 | ||||
南陽市 | 清遠市 | ||||
信陽市 | 東莞市 | ||||
濟源市(省直轄行政單位) | 中山市 | ||||
潮州市 | |||||
揭陽市 | |||||
云浮市 |
川、貴、云、藏(行政區劃代碼以5開頭的省區),共33個地級市
四川(18個) | 貴州(6個) | 云南(8個) | 西藏(1個) |
---|---|---|---|
成都市(副省級) | 貴陽市 | 昆明市 | 拉薩市 |
自貢市 | 六盤水市 | 曲靖市 | |
攀枝花市 | 遵義市 | 玉溪市 | |
瀘州市 | 安順市 | 保山市 | |
德陽市 | 畢節市 | 昭通市 | |
綿陽市 | 銅仁市 | 麗江市 | |
廣元市 | 普洱市 | ||
遂寧市 | 臨滄市 | ||
內江市 | |||
樂山市 | |||
南充市 | |||
眉山市 | |||
宜賓市 | |||
廣安市 | |||
達州市 | |||
雅安市 | |||
巴中市 | |||
資陽市 | |||
陜、甘、青、寧、新(行政區劃代碼以6開頭的省區),共31個地級市
陜西(10個) | 甘肅(12個) | 青海(2個) | 寧夏(5個) | 新疆(2個) |
---|---|---|---|---|
西安市(副省級) | 蘭州市 | 西寧市 | 銀川市 | 烏魯木齊市 |
寶雞市 | 嘉峪關市 | 海東市 | 固原市 | 克拉瑪依市 |
咸陽市 | 金昌市 | 吳忠市 | ||
銅川市 | 白銀市 | 中衛市 | ||
渭南市 | 天水市 | |||
漢中市 | 酒泉市 | |||
安康市 | 張掖市 | |||
商洛市 | 武威市 | |||
延安市 | 定西市 | |||
榆林市 | 隴南市 | |||
平涼市 | ||||
慶陽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