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云人生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生之苦,人多不復記憶。事實上,十月胎獄之苦,且不必說,即出生之際,一個六磅八磅重的嬰兒,通過狹窄的生門,這痛苦已非言語所可形容。
脫離母體之后,為外界灼熱或寒冷的空氣所剌激,被接生者巨大的手掌抓來提去,這對嬰兒細嫩的肌膚而言,其痛苦較皮鞭抽體尤有過之。嬰兒出生后呱呱大哭,實是肉體上的痛苦所引起的。
二、老苦
老,是任何人無以避免的。韓愈祭十二郎文云: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四十如此,未免早衰。即使天賦過人,或攝生有術,到了七八十歲,上述現象總會發生。又何況一般人在苦苦奔波了數十年之后,除了生理機能衰退外,因過去勞苦積累而貽留的腰酸背痛風濕胃病等等,都是使人難以忍受的痛苦。
人自呱呱墮地之日起,就與病結下不解之緣。少年的病如天花麻疹,中年的病如胃潰瘍肺結核,老年的病如高血壓心臟病。進一步說,即是藥物能治愈身體上的疾患,但由于社會競爭劇烈而致精神緊張憔慮所引起的神經衰弱,精神分裂,妄想狂,躁郁狂等心理上的疾病,又豈是藥石所能奏效的?
四、死苦
一部鋼鐵鑄成的機器,其壽命也不過由數年到數十年,一個血肉之軀的人,到底能支持多久?尤以將死未死之際,這一生所作所為,善善惡惡自腦海映過。對于那些善的,無愧于心的,會感到欣慰寧靜,但對那些惡的,有背天理良心的,將會感到懊悔,痛苦和恐怖。
語云:樂莫樂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別離,生死離別,人間慘事。青春喪偶,中年喪子,固然悲痛萬分,即使不是死別,或為謀求衣食,或因迫于形勢,與相親相愛的人生離,也將感到痛苦。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親如父子,近如夫婦,亦難得終身相守,又何況其他呢?萬法無常,愛別離之苦,是誰也無可避免的。
六、怨憎會苦
那些面目可憎,語言乏味,或利害沖突,兩不相容的人,偏又聚會在一起。像這些可厭可憎的人,能夠終身不見,豈不眼前清凈?無奈社會上人事問題,繁雜萬端,不是怨家不聚頭,在某些形勢下,愈是互相怨憎的人,愈被安排在一起,如影隨形,好像再也沒有分散的時間,這豈不是令人苦惱萬分?
想獲得某一件東西,經濟力量達不到;想謀求某一個位置,僧多粥少謀不到。這些都是求不得苦。莫說求不得,即使第一個愿望求得,第二個愿望又立即生出來。山谷易滿,人欲難平,誰會感覺到自己一切都滿足了呢?不滿足,即有所求,求而不得,豈不苦惱?
八、五陰熾盛苦
有五種事情(五種事情,就是色、受、想、行、識五種),遮蓋了人的本性,可以使得人的心里頭迷迷惑惑,造出各種的業來。所以那五種事情,就叫他“五陰”。識陰熾盛,起惑造業,三世流轉,而有生死之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