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子監辟雍殿基西側,有一株粗壯的古槐,因為距離辟雍環池太近,原本在砍伐之列,后來是劉墉力排眾議才得以保留。
辟雍環水工程竣工后,乾隆帝親臨視察。走到環池西側時,被這株古槐擋住了去路。
乾隆帝打量這株古樹,想借機捉弄一下劉墉,笑著說: “諸位愛卿,此樹擋路, 實在礙事。其形彎腰曲背,有失大雅。嗯,看起來又好生面熟, 像誰呢?又一時想不起來?!?nbsp;
大臣們心領神會,卻都只笑不答。乾隆隨即把臉一沉,下令道 : “ 此樹妨害環池壁基,有礙觀瞻,砍了!”
劉墉一聽急了: “使不得, 使不得, 請皇上斧下留樹 。”
乾隆繃著臉:“為什么砍不得?”
劉墉慢條斯理地說 : “圣上息怒, 此槐雖然貌丑, 卻是年代久遠的老槐。樹木亦可貌相, 它之所以粗壯繁茂, 是因終日聆聽圣人經典,飽含國學文墨之氣所至,雖表陋而內秀。眼見學宮建成,老槐距宮咫尺, 將日日忠心躬衛,歲歲聆聽圣上教誨,何等榮耀?!?br>
就這樣,辟雍旁的這株古槐保留了下來,不過也因此得名得名“羅鍋槐”(圖一)。
國子監彝倫堂堂前院落內還有一株史志上稱為 “彝倫堂古槐”的雙干古槐。相傳為元代國子監祭酒(校長)許衡親手種植。
乾隆年間,這株歷經五百年蒼桑的古槐節斷心空,已經枯萎。
誰知乾隆十六年(1735年),恰逢慈寧皇太后六十壽辰的這年春天,枯萎多年的槐樹突發嫩枝新葉,生意盎然。乾隆于是題詩贊其瑞,這株古槐遂被稱為“復蘇槐”(圖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