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真宗死后,皇后劉娥垂簾聽政,把持朝政長達十余年之久。劉皇后對北宋政局產生過重要影響,歷史上對她評價很高,常與漢代的呂后、唐代的武則天并稱。史書上評價劉皇后:“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章獻明肅皇后劉娥
這位劉皇后的出身非常貧寒,從小父親就死了,四處流浪,十幾歲時被迫嫁人,后來又被丈夫賣掉。
偏偏機緣巧合,命運發生轉折,她先是意外成了皇妃,后來又升為皇后,最后又貴為太后,垂簾聽政,執掌朝政十幾年。
劉皇后的一生,從最卑賤到最尊貴,她是如何實現如此華麗的逆轉的呢?
【苦命孤女,賣做人妻】
劉皇后本名劉娥,北宋開寶2年(969年),出生于四川成都,自幼家中就非常貧寒。
劉娥很小的時候,她的父母就先后離世,被外祖母帶回家中收養。不久,外祖母也去世,劉娥寄人籬下,成天看人眼色行事。后來,外祖母家的親戚把她培養成歌女,帶著她四處流浪賣藝。
劉娥到了十四五歲的時候,被一個叫龔美的銀匠看上,給了她家親戚一筆錢,買回去做了妻子。
龔美比劉娥大很多,對這個年幼的妻子十分體貼愛護,可惜他沒能給劉娥一個安穩的生活。
做銀匠的收入并不多,龔美多年的積蓄都做了聘禮,娶了劉娥以后很快就生活窘迫,無以為繼,只好帶著妻子到京城做生意。
到了京城以后,龔美夫妻才發現生意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好做。初來乍到,缺少老主顧,沒人相信龔銀匠的手藝;帶來的一點銀器又賣不出去,不得不賠錢甩賣。在京城住了幾個月,生活不但沒有起色,反而一天不如一天。
【生計所迫,賣入王府】
正是窮途末路之時,這天龔美在街上聽人閑聊,得知襄王府中的王爺想找一個四川的年輕女子做侍妾。
龔美的心里不由得一跳,想起家中的劉娥正是四川成都人,年紀也不大。雖然兩人新婚燕爾,感情正好,但轉念一想,自己為了娶這個妻子,付出了不少錢,也可以算是買來的女子。如今手頭吃緊,日子都過不下去了,倒不如還拿妻子換錢,把她賣給襄王府,只圖兩人都能好過。
回家以后,兩人一商量,劉娥猶豫了一會,也就同意了。想想自己也不吃虧,嫁給龔美雖說不用像以前跟著親戚的時候經常受氣,但是這種頓頓吃不飽飯的日子她也實在過夠了,進了王府雖說是做妾,但吃穿不愁,不知比做窮銀匠的正妻好多少倍。現在劉娥的心里不愁新婚丈夫要賣掉自己,只愁王爺看不上自己,一場美夢又落空。
第二天,龔美打聽到一個叫張旻的人是襄王府的幕僚,就托他幫自己引薦。張旻見了劉娥以后,立刻就視其如珍寶。張旻發現這個女子不但年輕貌美,還歌聲婉轉,更難得的是聰慧機靈,必定能討得襄王的歡心,自己也會因此步步高升。
張旻的眼光不錯,襄王果然對劉娥一見傾心,他給了龔美一大筆錢,把劉娥迎入府中。
【兩情相悅、張府藏嬌】
劉娥與襄王身邊的人都不一樣,她從小顛沛流離,看慣了人情冷暖,很善于察言觀色,進府以后,每天都能把襄王哄得非常高興。襄王很快就離不開劉娥,兩人如膠似漆,形影不離。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襄王的乳母看劉娥非常不順眼,很快找機會把襄王買民女做妾的事告訴了宋太宗。
宋太宗趙光義
宋太宗得知此事以后,非常生氣,他認為皇子與出身卑賤的女子在一起,有損皇家的名聲,他命令襄王把劉娥逐出王府。
一面是君命不可違,一面是美人難再得。襄王不敢把劉娥留在府中,想了個主意,把她藏在張旻家中,天天去張旻家幽會。
張旻也是個會看眼色的,他吩咐家里人好好服侍劉娥,同時,為了避嫌,從此他就住在襄王府里,沒有特別重要的事不回家。
如果日子就這么下去,劉娥會和襄王幸福地過完這一生,也許她會得到襄王一輩子的寵愛,但不會在歷史上留下名字,更不會讓人拿來和呂后、武皇相比。
宋太宗淳化5年9月,襄王被意外地封為太子,從此,兩個人的命運都就此改變。
【真宗繼位、劉娥入宮】
作為皇帝的第三子,襄王趙恒本來是與太子無緣的。但是他的大哥元佐因為看不慣太宗迫害德昭、德芳與廷美,憂憤成疾,最后甚至發狂,縱火焚燒皇宮,被太宗廢為庶人;二哥元僖作為順延的皇位接班人,得到太宗的大力扶植,可是沒想到因為侍妾和正妻爭寵,意外被毒死了。就這樣,趙恒被太宗立為太子,太宗死后,趙恒繼承皇位,就是宋真宗。
宋真宗趙恒
真宗即位以后,再沒人反對他寵愛劉娥,他把劉娥名正言順地接到宮中,后來還把她封為德妃,在宮中的位置僅次于皇后。
真宗原本的正室潘氏是名將潘美的第八個女兒,可惜她命不好,在真宗還沒當上皇帝之前就去世了,真宗繼位以后,追封她為皇后;真宗的第二個皇后郭氏是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第二個女兒,當皇后也沒幾年,景德4年的時候去世,當時才32歲。
郭皇后去世后,身為德妃的劉娥在后宮的地位是最高的,離皇后只有一步之遙。
【試探朝臣、穩固身份】
這時劉娥已經40多歲,早已不復當年的年輕貌美,但是她的智慧和能力仍然深深吸引著真宗。劉娥精明能干,在她的管理下,后宮一切事務都井井有條,而且她還能幫真宗處理朝政,真宗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她總能指出問題的關鍵所在,幫助真宗決策。因此,真宗對這個陪伴自己多年的枕邊人十分依戀,想要封她為皇后,但是劉娥的出身是最大的障礙,真宗一時還拿不定主意。
為了試探朝臣的態度,真宗故意找來參知政事趙安仁,問他對封劉娥為皇后是什么看法,趙安仁果然提出劉娥的出身不足以服眾,堅決表示反對。
第二天,真宗又找來一向能為自己出謀劃策的王欽若,把趙安仁的意見告訴了他,又問他該如何處理才好。
王欽若才不管誰當皇后,只要皇帝寵信自己,別的都無所謂。但是他不能直接說趙安仁的壞話,否則會讓真宗覺得自己排擠同僚。于是他就故意跟真宗說,官家可以問問趙安仁,看看他覺得誰當皇后合適。
結果趙安仁推薦沈氏,因為沈氏是前朝宰相沈義倫的后人,配得上皇后的身份。
真宗把趙安仁的建議告訴王欽若以后,王欽若做出一副“早就知道會這樣”的表情說,即使官家不說,我也猜到他會推薦沈氏,趙安仁過去就是沈義倫的門客。
王欽若
真宗聽王欽若這么一說,心想,原來趙安仁表面上拿劉娥的出身做借口,實際上也是徇私,為自己的派系謀好處。
隨后,真宗就免了趙安仁的官,連帶著沈氏也被冷落。
經過這件事以后,真宗決定不再考慮大臣的意見,更加堅定了封劉娥為皇后的決心。
而王欽若也通過這件事,既排擠了政敵,也增加了皇帝對自己的信任,還拉近了與劉娥的關系。
【劉娥封后,權傾朝野】
劉娥是一個心思非常細密的人,她并不急于當皇后,而是非常注意朝中大臣的反應。當真宗在朝廷上提出打算封劉娥為皇后不久,宰相王旦就稱病不朝。
劉娥勸真宗先延緩封后,自己派人去打探王旦的意思,知道他不反對后,又說服他主動上疏,請求皇帝早立劉娥為皇后,才水到渠成地做了皇后。
大中祥符5年12月24日,宋真宗正式宣布立劉娥為皇后,從此,劉娥由一個破產銀匠的妻子,變為一國皇后。
后來,真宗的健康狀況越來越差,劉皇后時刻不離真宗身邊,一邊對其悉心照顧,一邊幫真宗處理朝廷事務,很多重要的軍國大事其實都是劉皇后拿的主意。
由于真宗的依賴,劉皇后的權力越來越大,她的一舉一動,都能夠影響整個朝野。
【培植劉美,穩定朝局】
劉皇后畢竟是女流之輩,很多事情不方便親自出手。而且,自古女子擅權,必定有娘家人作為幫手,也就是歷史上屢屢被詬病的“外戚”,這是后宮干政在朝堂上最根本的助力。
劉娥是一個孤女,她外婆家的那些親戚早已和劉娥老死不相往來,不可能幫到她,那么劉娥的助力是什么人呢?
這個人就是劉皇后的前夫龔美。
說來真宗也是個心胸開闊的男人,他從龔美那里買來了劉娥以后,就順便把龔美也留在自己身邊做事,后來龔美干脆改姓劉,和劉娥兄妹相稱。
真宗和劉美作為劉皇后的前后任,同處一室而不尷尬,也可稱作一樁奇觀。
其實也有一種可能,龔美在把劉娥賣給襄王之時,兩人就已經謊稱是兄妹,不然前夫賣妻子給后任,也確實不太好看。
隨著劉皇后越來越多地掌控朝政,劉美的官也越做越大,京城的軍權都掌握在他手里,朝臣凡是有反對意見的,都由劉美出馬,一一擺平。
劉皇后
真宗朝后期,劉皇后在劉美的協助下,成為宋朝的實際統治者。
【養育皇子、垂簾聽政】
世事總有不完美之處,劉皇后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為真宗生下一個孩子,這也使她的地位有了隱患,一旦真宗駕崩,劉娥多年積累起來的權力都將土崩瓦解。
劉皇后的宮中有一個侍女李氏,生得貌美端莊,也許是真宗經常到劉皇后這里來,看上了李氏,也許是劉皇后的故意安排,真宗寵幸了李氏,大中祥符3年,李氏為真宗生下一個兒子。
此時劉皇后知道自己親自生出一個孩子來已經是不可能的了,于是她把李氏的這個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由自己和宮中的另一個嬪妃楊氏共同撫養,嚴禁宮中所有人向這個孩子說明真相。
出于對劉皇后的寵愛,真宗也默許了此事。從此劉皇后就有了一個兒子,這對劉皇后地位的穩固和將來順利垂簾聽政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這個孩子被起名為趙楨,就是后來的宋仁宗。
宋仁宗趙楨
乾興元年2月22日,宋真宗駕崩,臨死前,他頒下遺詔,封劉皇后為皇太后,在仁宗成年之前,代替仁宗處理軍國大事,從此,劉太后垂簾聽政,統治宋朝長達11年。
【仁宗親政、太后正名】
明道2年(1033年),劉太后病重去世,宋仁宗親政,這時他才知道前朝的李順容(宋朝嬪位之一,正二品)是自己的生母。
多年來劉太后和楊太妃一直對仁宗照顧有加,仁宗與她們倆的關系非常好,他稱呼劉太后為“大娘娘”,稱呼楊太妃為“小娘娘”;劉太后雖然對仁宗封鎖了生母的消息,但是她始終善待李氏,先是將李氏由婉儀晉升為順容,后來又封為宸妃,死后更是為其厚葬。
因此,宋仁宗追謚劉太后為章獻明肅皇太后,建奉慈廟供奉,并且追謚自己的生母李氏為章懿皇太后。
就這樣,劉娥走完了她大起大落而精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