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22年2月22日,北宋第3任皇帝宋真宗駕崩,留下12歲的太子趙楨。
宋真宗留下遺命:尊劉皇后為皇太后,全權處理國家大事,直到趙楨成年為止。從此,北宋開始了劉太后垂簾聽政的時代,長達11年。
章獻太后劉娥
【貍貓換太子】
趙楨12歲登基,23歲親政,他就是北宋的第4任皇帝,宋仁宗。關于宋仁宗的身世,民間一直流傳著“貍貓換太子”的故事,這是一段關于后宮爭寵和皇位爭奪的恩怨糾葛。
早在清末成書的《三俠五義》中就記錄著這個故事,在游彪的《趙宋》一書中也對這個故事做了概括的介紹。
據說真宗朝的劉妃和李妃同時懷孕,劉妃工于心計,知道母憑子貴,擔心李妃生下皇子受寵,派人將李妃生下的孩子替換成了一只剝了皮的貍貓,誣陷李妃生下了妖孽。
于是李妃被打入冷宮,李妃之子流落民間,劉妃則因為生下皇子而被立為皇后。
后來,劉皇后遭到報應,皇子夭折,而李妃之子輾轉回到皇宮,被立為太子,并登上皇位。
最終劉妃得到報應,李妃母子團圓,好人好報,惡人惡報。
貍貓換太子畫作
其實,劉太后就是故事中的劉妃,宋仁宗就是故事中的李妃之子,但是事實卻與故事中所講并不相同。
【劉太后的身世】
劉太后原名劉娥,自幼家中貧寒,父母雙亡,被親戚賣給一個銀匠做妻,后來銀匠因生活困難,又把她賣入王府做侍妾。
機緣巧合之下,這個王爺的大哥二哥一個瘋一個死,命運安排他做了太子,登上帝位,就是宋真宗,劉娥被封為德妃。
劉娥與宋真宗的感情極好,剛入王府時由于受到宋太宗的反對,真宗不得不把劉娥藏在幕僚家中,每天去幽會。
當上皇帝后,真宗又很快把劉娥封為皇后。這時劉娥已經40多歲,已非年輕時的美貌,而且她一直沒有懷孕。
宋真宗趙恒
所以劉娥被封為皇后,并不是因為貌美,也不是母憑子貴,完全是由于她和真宗多年相伴的感情,以及劉娥的智慧和能力。
【劉皇后安排李氏為皇帝生子】
劉皇后不但把后宮管理得井井有條,而且經常能在政事上幫助宋真宗,真宗不但信任她,而且還對她有一種依賴心理。
尤其是在真宗后期身體狀況惡化時,劉皇后日夜陪伴在真宗身邊,國家大事幾乎全由劉皇后做主。
劉皇后是不需要靠給皇帝生一個兒子來博取寵愛的,更不必因為其他嬪妃懷孕而生出迫害之心。但是劉皇后沒能給宋真宗生下一兒半女的遺憾確實是有的,宋真宗沒有兒子來繼承皇位的急迫也確實是有的。
在劉皇后的安排下,真宗寵幸了李氏,而李氏就很順利地懷了孕。這個李氏就是“貍貓換太子”故事中的李妃。
李氏畫像
李氏并不是宋真宗的嬪妃之一,她只是劉皇后宮里的一個侍女,她能得到真宗的寵幸并生下皇子,絕對是劉皇后的安排,她要保證皇子的母親是自己一派的人。
【劉皇后養育皇子】
由于李氏的身份問題,皇子自從誕生之日起,就由劉皇后和另一個嬪妃楊妃共同撫養,嚴禁宮人向孩子說出真相。
劉皇后也由于有了這個孩子,自己的身份得到保障,以后能成為太后,垂簾聽政,都是因為她有這樣一個孩子。
真宗曾經有過5個皇子,都先后夭折,他也急切地想要有一個皇位繼承者。同樣是在《趙宋·十八帝王的家國天下與真實人生》這本書中,作者介紹了這樣一個細節:
一次真宗不小心碰掉了李氏的玉釵,真宗心中暗暗禱告:“玉釵若是完好,當生男孩。”撿拾起來一看,玉釵完好無損,真宗大為欣喜。
這也反映了真宗求子若渴的心態,后來李氏果然誕下一子,真宗自然喜出望外。他非常寵愛劉皇后,也愿意讓劉皇后撫養這個孩子。
劉皇后對皇子非常疼愛,視若己出,母子之間的感情非常融洽,趙楨自小也非常依戀自己的這兩個母親,他稱呼劉皇后為“大娘娘”,稱呼楊妃為“小娘娘”。
劉皇后劉娥畫像
至于李氏,雖然她不能與小皇子母子相認,但是劉皇后待她還是不錯的,李氏原本的身份是婉儀,劉皇后將其升為順容。在宋朝后宮的規定中,順容是正二品,可見李氏生下趙楨后的生活還是不錯的。
【劉太后守護幼帝】
宋仁宗趙楨繼位后,劉皇后變成劉太后,垂簾聽政,當時朝野一度流傳著一些風言風語。首先劉太后垂簾聽政,很多大臣不愿意聽從一個女性的統治,認為女性不應參政,有些人還把她比作前朝的武則天;另外,由于宋朝的前兩代皇帝兄終弟及,而宋真宗的弟弟趙元儼確實深得人心,因此很多人認為繼承皇位的不應該是真宗的幼子而應該是“八千歲”趙元儼。
劉太后這時候拿出了她強硬的風范,一手擺平了朝中大臣的輿論,趙元儼也立即閉門謝客,再不過問朝中之事,不與劉太后爭攝政之位,也不與仁宗爭皇帝之位。
趙元儼畫像
不管劉太后是為了自己的攝政之位,還是為了仁宗的帝位能坐得穩,確實是做了很大的努力。
【真相大白】
李氏去世時,劉太后本不想太過張揚,以一般宮人的禮儀舉辦喪事。宰相呂夷簡極力勸說劉太后,要想保全劉氏一門,必須厚葬李氏。史書中記載,呂夷簡對劉太后說:“太后他日不欲全劉氏乎?”
一語點醒了劉太后,于是她封李氏為宸妃,按照很高的禮儀隆重地為李氏舉辦了葬禮。
呂夷簡畫像
公元1033年,劉太后病重去世,宋仁宗親政。
很快,仁宗就知道了自己身世的真相,此事極有可能是隱忍了十幾年的趙元儼告訴仁宗的。
得知真相后,仁宗非常憤怒,一想到自己一直十分尊敬的“大娘娘”是把自己從親生母親身邊奪走的人,一想到自己的親生母親竟然就是先朝的李順容,自己二十多年從未稱呼她一聲母親,仁宗壓抑不住心中的怒火。
仁宗還聽說,自己的母親是被劉太后迫害,死于非命,于是他一面下令圍困劉太后哥哥劉美的家,一面讓人打開李氏的棺木查驗真相。
棺木打開時,呈現在仁宗面前的,是保存完好的李氏,她面容平靜,身上穿著太后的服飾,頭戴華麗的鳳冠,周身充滿水銀,沒有一點受過苦的痕跡。
仁宗感嘆道:“人言豈能盡信”,馬上下令遣散了包圍劉宅的士兵,并在劉太后的遺像前焚香,對著遺像說:“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
宋仁宗趙楨
由于劉太后終究不是仁宗的生母,李氏又出身卑微,最終仁宗將真宗的第一位皇后郭氏供奉到太廟中,另建了一座奉慈廟,供奉劉氏和李氏的牌位,劉氏被追謚為章獻明肅皇太后,李氏被追謚為莊懿皇太后。
這才是故事真正的結局:皇后既不惡毒,皇子生母也沒有受到迫害,皇子在所有人的呵護下成長,最后將皇后和生母以同樣地位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