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昭宗天復元年(901年)十一月。
京城長安再一次爆發內亂,以宰相崔胤為首的文官集團,和以韓全誨為首的宦官集團矛盾激化。起因是崔胤等人向唐昭宗進言,希望將長期被宦官把持的神策軍①的指揮權收回來。崔胤嘴上說是為了皇上的人身安全,實際上是他想將神策軍抓在自己手里,動機不純。
面對崔胤的要求,韓全誨等宦官自然是惱羞成怒,神策軍作為皇宮里的警衛部隊,誰掌握了這支部隊也就等于掌握了朝廷大權。關鍵時候還能保命,這塊肥肉韓全誨怎會放手。
崔胤索要,韓全誨不給,這事兒就陷入了僵局,而唐昭宗又惹不起這幫窮兇極惡的宦官。唐朝的宦官那可太厲害了,不但掌控朝廷內外事務,還把持著神策軍這支重要的武裝力量。兵權在手為所欲為,誅殺大臣,廢立皇帝如同家常便飯,唐朝歷史上甚至有多位皇帝都死于宦官手中,而宦官擁立的皇帝也多達八位。②
宦官的權勢如此之大,文官集團自然不是他們的對手,而唐昭宗又靠不住,崔胤只能尋找外援了。這一幕和東漢末年文官集團為了鏟除宦官集團,招西涼軍閥董卓進京如出一轍。
那么崔胤找的外援會是誰呢?
朱溫笑了,舍我其誰!
這朱溫早就和崔胤勾結到一起,朱溫是當時實力最雄厚的軍閥之一,崔胤也樂意抱住朱溫的粗腿,作為他向韓全誨開炮的靠山。而朱溫也迫切需要在朝廷里尋找一個代言人,在朝堂上和唐昭宗耳邊為他說話,雙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就這樣,朱溫和崔胤建立了戰略同盟,眼下崔胤尋思自己手里沒有一兵一卒,一旦韓全誨狗急跳墻,那幫閹貨可是什么事兒都干得出來的,別忘了他們手里可握著神策軍呢。
為了增加勝算,崔胤決定向朱溫求援,寫密信請求朱溫帶兵進京誅殺韓全誨等宦官。朱溫收到密信,心花怒放,這個消息給他提供了進京的借口,誅奸賊,護社稷。
事不宜遲,夜長夢多,朱溫馬上調集兵馬開拔,向長安進發。
宦官集團的眼線分布在全國各地,朱溫一出動,蟄伏在汴州的眼線馬上向長安飛鴿傳書,韓全誨接到朱溫出兵的密報大吃一驚。這家伙尋思自己手里的神策軍對付那幫書生還湊合,要跟朱溫的百戰雄師過招,無異于以卵擊石,那咋辦?
事情到了這一步,只能拿出壓箱底的底牌了,他崔胤會找外援,我韓全誨就不會找嗎?韓全誨馬上向他的靠山,盤踞鳳翔(今陜西寶雞)的鳳翔節度使、岐王李茂貞求援。③
這李茂貞和朱溫也是死對頭,為了爭奪朝廷的控制權已經爆發過多次大戰,這次他倆的代理人崔胤、韓全誨都發出了求援信號,看來新一輪的大戰已經無法避免。這件事兒表面上看是崔胤和韓全誨的內斗,實際上已經演變成李茂貞和朱溫的再次決戰了。
于是,李茂貞也出兵了。
不過,朱溫來勢洶洶直撲長安,韓全誨心里那個怕呀。索性不等鳳翔軍趕到,便召集他的徒子徒孫,強行把唐昭宗綁走,一行人打開長安城門逃往鳳翔投奔李茂貞去了。朱溫正愁沒借口呢,這下好了,韓全誨拉著李茂貞一塊把脖子伸過來,不砍一刀朱溫都不好意思。
于是朱溫馬上發檄文怒斥韓全誨等宦官勾結李茂貞劫持圣駕,陰謀顛覆大唐江山社稷,他朱溫為了大唐江山,天下蒼生,不得不出兵討伐李茂貞。
大軍開進長安后,發現能跑的都跑了,朱溫繼續向鳳翔進軍,兵臨城下團團包圍。圍城日久城中斷糧,李茂貞坐不住了,不得不向朱溫低頭求和。朱溫要求必須交出昭宗和韓全誨等首惡宦官,李茂貞為了自保,哪里還顧得上那幫閹貨,馬上照辦。
就這樣倒霉的唐昭宗又被送入朱溫軍中,韓全誨那幫宦官則被拉出去全部處死,朱溫大軍凱旋回京。回到長安后,朱溫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發動了血腥的大清洗。派兵全城搜捕宦官,抓到的一律處死,留在宮中的七百多宦官被殺光,一個不留。朱溫還以唐昭宗名義下詔,要求各地節度使立即將當地的監軍宦官處死,不可放過一人。
至此,禍害大唐一百多年的宦官集團,被朱溫以這種快刀斬亂麻的血腥手段徹底消滅。但刀劍無情,大唐也被砍成重傷,奄奄一息,行將就木。
另外,為了將唐昭宗徹底掌控在自己手里,朱溫把昭宗接回長安后就下令解散了昭宗唯一的軍隊神策軍,結束了這支皇家禁軍長達149年的光輝歷史。從此皇帝身邊再無一兵一卒可供調遣,徹底淪為朱溫的傀儡,大唐滅亡進入倒計時。
受制于家奴的昭宗當然清楚來“救駕”的朱溫是什么貨色,他不愿意坐以待斃,落到朱溫手里比受制于家奴更慘,宦官畢竟是自己家奴,朱溫那可是黃巢余黨,不可同日而語。于是他暗中派出信使攜帶密信分赴各地請求忠義臣子起兵勤王救駕。
結果派往淮南的幾批信使都被武昌的土皇帝杜洪截殺,昭宗聞訊大怒,下詔命令楊行密討伐杜洪。
杜洪自恃有朱溫撐腰,有恃無恐,囂張至極,根本就不鳥昭宗的圣旨,轉身向朱溫招手:老大,快向我靠攏!
聽覺發達的朱溫聽到了,立即命駐扎在淮河沿岸的大軍發動攻勢牽制淮南軍,大將朱友恭的軍隊甚至深入江淮腹地,攻取黃州(今湖北黃岡),正面阻擊楊行密的攻勢。一貫喜歡落井下石的錢镠也出兵奪取蘇州、常州,楊行密后院失火,形勢急轉直下。
黃州、淮河、蘇州三面同時開戰,楊行密的壓力可想而知。
注釋:
①神策軍:中晚唐中央北衙禁軍的主力,原為鎮守西域的邊防軍,后來進入長安轉變為最重要的禁軍部隊。負責保衛京師和皇帝,奉命征討叛逆,是朝廷直接控制的軍隊。神策軍始創于天寶十三載(754年),由哥舒翰創立于磨環川,“涇原兵變”后神策軍由宦官統領。天復三年(903年)被朱溫廢除,存在了149年。
②唐代宦官之禍:安史之亂后宦官掌握了廢立皇帝的生殺大權,死于宦官之手的有唐憲宗、唐敬宗兩人,被宦官廢掉的有唐順宗一人,被宦官擁立的有唐代宗、唐憲宗、唐穆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唐懿宗、唐僖宗、唐昭宗等九人。
③李茂貞:(856-924)深州博野人,晚唐至五代初的軍閥。官至鳳翔、隴右節度使,封岐王,長期盤踞今陜西寶雞一帶。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去世,終年6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