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西安終于不用隔離了,不用檢測了,可以掃碼出入通行了,女兒復工的消息終于確定了。
女兒說,媽,我不想回去,不想上班了,可不可以?
妻子說,可以,先回去自己養活自己。
女兒說,雖然被你們很嫌棄,但我也頑強的活了下來,沒有自暴自棄,你沒有感動嗎?
妻子說,快滾!
女兒說,我在家里難道不是你滿意的小幫手嗎?我在家里難道你感覺沒有超級輕松嗎?
妻子說,拜托,你趕緊走,我就可以休息了。
女兒說,你這樣讓我很傷心啊。
妻子說,傷著傷著就習慣了,乖。
女兒說,媽,我走了后,你一定會很想很想我的。
妻子說,我現在就很想很想你趕快走了。
說是說,不過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感覺剛剛又找到了女兒當年十八歲離家前時相處的狀態時,女兒又要走了。
從孩子,到成人,再到孩子,又回歸成人,一個多月,在這三口人的小家里,父母和子女的情感反反復復。
我們是這樣,我們的父母也一定是這樣吧。
五十歲的我們在父母眼里尚且還是孩子,那二十五歲的女兒,在我們眼里,就更是孩子的樣子。
父母在,不遠游。寫的是孩子對父母該盡的孝心。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寫的是父母對子女的期待。
但這兩句話里,卻沒有一絲一毫的矛盾,有的,都是父母子女間該有的溫情。
家就是這樣,陪伴可以是一半,掛念可以是另一半。完全的陪伴,父母不安心,完全的牽掛,孩子不安心。
家就是這樣啊,不因為天高地遠,不因為貧賤富貴,有父母的孩子,有孩子的父母,怎么樣,都能在心里成就一個“家”字。
再不舍,女兒的票還是買了。再不舍,還是要讓她去飛。再不舍,還是要讓她自己長大。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努力的生活,成為她心里想要依靠的樣子。
心有掛念,生活簡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