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了,不論在哪里,只要到了晚上,總要騰點時間去看看星光,有也好,沒有也罷,看了一眼,心里就踏實,就安慰。
這個習慣來源于三十年前,無意中看到哥哥買的一本臺灣詩人楊牧的散文集,書名叫《昨日以前的星光》,花城出版社出版,售價3.85元。
至今,我都認為那是我看到過的最好的散文文字,空靈飄逸又醇厚溫暖的表述中,安放了我從少年到青年之間因為文學而躁動不寧的心。就算到了現在,想起那本書的名字,都能把慌亂的心思靜下來,仿若那昨日以前的星光還在溫婉的陪伴。
直到很多年后,有了點科學的基本常識,才知道我們能看到的星光,都已經是那些星辰在無數光年前散出的光芒,經歷了無數的時間,才映照在我們眼前。當我們看到的那一刻,那些星辰也許早就不在了,有的是離開,有的是湮滅。
那所有的星光,確確實實都是昨日以前的星光。
沒什么失落,反而覺得豁然。
就應該是這樣啊,能溫暖我們的,都不會是在當下這一刻,而都是在這一刻之前。
我說我想你,出了口,我的想就在我心思之前,成了過往。
我說我愛你,出了口,也會一模一樣。
凡表達了的,發生了的,只要出現,都是以前。懷念著的,惦記著的,只要涌動,都是昨天。
一切情感,注定都不會是無緣無故的生發,就像那星辰的光一樣,要醞釀很久,要經歷時光,才會出現,才會到達。
就像故鄉,離去經年,才會越來越深的想起。
就像父母,自己成長,才會點滴中看到他們看去。
就像深情,唯有別離,才會在距離中,感受厚重。
所有我們現在擁抱著的,把握住的,以及身邊牽扯著的,也一定都不是第一時間的奔赴,而都是在時間里,一點一點的,成了現在的樣子。
昨日以前的星光,映照著現在的我們,但那星辰,卻再也不是昨日以前的星辰。
就如現在的我們,如果眼里有光,那一定已經不是最初的那個人。如果心里有愛,那一定也是自己都已經想不起來的那些人的堆積。
昨日以前,無所謂多少過往,只要當下,能看到星光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