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家長發現孩子進入青春期后性格與脾氣大變,兒童期的他們還很活潑開朗,生活與學習態度都比較積極,可是進入青春期后卻變得不愛說話,且聽不進父母的話,有時情緒又變化無常,甚至有時會出現極端情緒。面對孩子的成長變化,大部分家長都讀不懂孩子為什么會是這樣的表現。
今天寒石冷月將和家長朋友們一起來解讀青春期孩子心理變化現象,重點放在心理偏執這個主題上面,通過解讀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世界,以增強你對孩子的了解,便于你實施合理的管教。在進入正式學習之前,需要重點提醒的是,請家長們一定要排除雜念,放下你對孩子的成見,才能專注于學習,從而認真領悟。
一、青春期孩子心理偏執現象面面觀。
1、我說對就對,這就是我的看法,我就堅持我的看法。
對于青春期孩子來說,從心理成長變化上已經不再是幾歲小孩子,而是把自己置于一個大人的地位,他們總認為自己并不比父母懂得少。這樣一來,就會形成特別強的自我意識,不管什么事,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在很多看法里,往往帶著很強的片面性,有時在父母或老師看來,孩子做法欠妥,或者特別不負責任,自然會進行管教。可青春期孩子卻對此不愿意接受,并且心里下意識會拒絕說教,這便是家長們常看到的現象,不管你說什么,孩子就是聽不進去,就堅持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2、你們少管我,我會管好自己,你們一管我就煩。
不愿意被管教,成了青春期孩子最常見的現象。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對于青春期孩子來說,他們常會有一個看似很充足的理由,如認為自己能管好自己的事,他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可是到頭來家長會發現,孩子在很多事上并沒有做好管理,只不過是單純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甚至以玩兒為主。當青春期孩子在生活中出現懶散,心思不放在學習上時,家長自然要加以干涉,但是他們卻不愿意接受,只要家長一管就心理特別煩躁。
3、這是我自己的事,我自己能做,少給我講大道理。
若問青春期孩子最反感父母的是什么嗎?答案是總給孩子講大道理。因為大道理并不是家長偶爾一兩次講講,而是經常性重復,最后演變為嘮叨不休。如果家長真不知道自己的嘮叨會引發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為,你可能就會讓孩子朝錯誤的成長方向發展。最為常見的是,青春期孩子知道自己應該做的事,但會給自己制定一個最低標準,看似做了,但是質量卻很差,就拿孩子學業來說就是如此,家長在這方面給孩子講大道理越多,孩子越聽不進,越不愿學。
4、他們都在背后議論我,我非常討厭這些人。
青春期孩子對外部世界的關注明顯有別于幾歲兒童,在兒童期里他們只會把重點放在怎樣玩上面,周圍的大人們也很少去刻意評價他們。但是進入青春期后,來自外部評價明顯增多,且容易引起孩子們的關注。只要評價是負面的,就會激起青春期孩子的不滿情緒。如父母對孩子表現不滿,經常不斷批評和指責時,就容易讓他們不滿,時間長了會討厭父母;如老師對他們有幾次批評后,就會引發他們對老師的反感;如同學的議論和嘲笑,也會引發他們的不滿,次數多了就容易形成偏執心理。
5、是你們惹我生氣的,我氣極之下什么事都能做得出來。
青春期孩子在情緒管理方面往往特別弱,這主要是生理快速發育而易導致身體疲憊,學業任務繁重,而生活重心都放在這上面,從學校到家里都始終被放在優先關注,結果很容易在這上面引發矛盾和沖突,如孩子在家玩手機游戲用時過多,家長實施管理時,青春期孩子就不容易接受,反而怪父母管得多,當發生矛盾時,他們竟然反咬一口,是你們惹我生氣的。有些孩子甚至會在氣極之下做出偏激舉動,辱罵父母或有攻擊性行為,有些孩子對待學校老師也會如此,但受環境影響,在學校時的偏激行為明顯要少。
二、青春期孩子心理偏執現象形成的原因。
1、孩子從幼兒和兒童期開始一直以單向思維發展為主,家長常常強勢管教孩子。
青春期孩子心理偏執現象并非只在青春期里發生,其實早在幼兒期開始就已經發生了,只不過那時家長認為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懂,就在合理管教方面放松了要求,而隱患恰就從這里時埋下了,如果家長不對孩子進行秩序和規則的培養,極容易讓孩子始終呈現單向思維發展趨勢。而到了兒童期后,家長發現孩子性格雖然倔強了很多,而這時孩子的單向思維也仍然為主,但是仍然能處于可控狀態,而這種可控卻往往是以斥責和懲罰為主,孩子小怕被罵和打,反抗能力又有限,自然在偏執行為方面表現的不是很突出。但是進入青春期后情形就大不同了,孩子綜合能力強了,父母管教水平卻并未提高,再想拿強勢管教那套做法,基本上很難見到效果。
2、青春期孩子缺乏對規則與秩序的理解,不想受到約束,不斷突破,但又不斷碰壁。
無視規則與紀律成了大多數青春期孩子常見的表現,但是他們又必須要生活在規則與秩序之中。如果在一個家庭里,沒有家規,青春期孩子就會對父母的管教不服,認為父母管的太多,于是便會不斷用各種招數化解他們的管教和約束。而這恰是最讓家長頭痛的事,在家看來自己管教孩子是在盡責,可是他們哪知道管教幾歲兒童的方法完全不可行了。于是在孩子和父母之間便開始了拉鋸戰。家長想約束孩子,孩子便不斷通過反抗來突破,而突破的過程又是青春期孩子不斷碰壁的過程,因為他們還沒有經濟獨立能力,還必須要接受父母的保障。到了學校里其實也一樣,有些家教缺失的孩子,同樣不滿老師的管教,成了問題學生。
3、青春期孩子得不到正面的評價和肯定,批評過多,導致孩子心理不滿不斷積累。
如果我們去觀察那些整天上老師和家長感覺到棘手的孩子,他們都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生活和學習態度消極,上課不愿意聽課,不愿意遵守紀律,不愿意完成家庭作業,不愿意做家務等。而這樣一來,青春期孩子就極容易被老師和家長批評,批評次數越多,越容易讓青春期孩子得不到正面的評價與肯定。時間長了就容易導致孩子不滿心理不斷積累,直到有一天做出偏激舉動時,才會讓老師和家長非常害怕。如現在有些初高中生,甚至大學生自殺現象,就屬于不滿心思累積到一定臨界點時,他們感覺自己看不到生的希望,便選擇了放棄生命。
4、青春期孩子過高估計自己能力,不顧及做事后果,有極端行為后得不到應有的懲戒,反而會有恃無恐。
一些青春期孩子心理偏執行為,實際上是建立在過高估計自己能力基礎之上,他們不愿意受管教和約束,想追求屬于自己自由的同時,完全不顧及做事后果。而矛盾的高發地恰在學業這塊,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往往評價說孩子挺聰明,可就是不愿意學習。正是希望孩子把聰明用在學習上面,于是家長和老師們便強勢管理,可是對于青春期孩子來說,你越讓我學我越不學。不學的后果是什么呢?在學校里違反校規校紀,在家里不服父母管教,經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事。當青春期孩子做偏執行為后,家長和老師們又往往拿他們沒有太好的辦法,因為現在環境太寬容了,得不到應的懲戒,其結果就是有恃無恐。
三、面對青春期孩子心理偏執現象,家長在管教時需要講究方法。
1、對于孩子偶發式偏執行為,家長要從習慣和品質兩方面去做區別對待。
在管理和教育青春期孩子時,家長應為主體,也可以說是第一責任人,因為一個孩子在家里都管教失控,放在學校里老師又能拿他們怎么樣呢?所以,想教育好青春期孩子,家長必須要切實承擔起責任來,對于孩子偶發式的偏執行為,必須要從習慣和品質兩方面來做區別對待。如果是因為從小就沒有培養好習慣,而導致孩子消極懶散,恐怕孩子在學業上不會有好的表現,家長也就不要強求了。如果孩子品質方面較差,那屬于認知和分辨力方面的問題,小時父母都做不到正確培養,等進入青春期后想再重新來過就非常之難了。但是對于很多家長來說,都還重視對孩子的管教,所以才會讓孩子有偶發式青春期偏執行出現,在做好習慣與品質的區別后,再有針對性管教就相對容易多了。
2、父母不良品行的影響,常致青春期孩子心理偏執帶有風險性,管教要慎重。
我相信有很多父母在品行方面都還不錯,有明確的是非觀,有很強的責任感,能夠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但是對于父母有不良品行的就非常糟糕了,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如果家長品行較差,其實你在孩子幾歲時便已經用身教給孩子做了最糟糕的示范。如家長常把孩子的學習當成是老師的責任,老師要求家長在家里要重視孩子的課外學習管理時,家長反過來怨老師不負責,這就麻煩了。只要家長不管孩子的課外學習和輔導,并且不重視對孩子進行好習慣好品質的培養,就容易讓孩子進入青春期后品行與習慣皆出大問題。從青春期違法犯罪的案例特殊來看,無一不是帶有這些明顯特點。所以,當家長發現你孩子青春期心理偏執特別嚴重時,需要考慮到后果具有很大的風險,如果不反思自己的品行,不慎重管教孩子,恐怕你的孩子不可能有好的未來。
3、父母軟弱且無主見,孩子在青春期里常會出現偏執行為,家庭教育容易失控。
有些品行特別好的家長也教育不好青春期的孩子,這是為什么呢?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軟弱而無主見。軟弱屬于性格方面的特征,如大多數青春期孩子家長怕管教嚴格了,孩子走極端,于是便違心地滿足孩子各種需求,結果把孩子慣的一無是處。性格軟弱的家長往往對管理一竅不通,他們不清楚自己對孩子放縱具有很強的危害性,因而導致缺乏主見。但是反過來講,稍明事理的家長都清楚一個事實,對青春期孩子的管教仍然需要堅持原則,絕不能隨意縱容孩子犯錯。如果家長一直從小就堅持這樣的教育原則,反而不容易讓孩子出現偏執行為,家庭教育www.zjia8.com也不會出現失控現象。
4、青春期孩子易受同齡人負面價值觀影響,不滿足其虛榮心很容易激發其偏執情緒,家長要視情況滿足孩子需求。
青春期孩子心理偏執行為,除了學校老師不敢管,家長不知道怎么管外,還有來自同齡人負面價值觀的同化與影響。如現在一些青春期孩子虛榮心很強,追求物質高消費,完全無視自己家庭經濟條件。當家長不能滿足孩子的消費需求時,就容易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極度不滿情緒,這種情緒往往是自卑感為源頭。很多青春期極端案例中,一些中產或以下家庭的青春期孩子出現問題最多,而不少經濟富裕家庭里反而很少見。因此,對于家長來說,你在滿足孩子需求時,必須要慎重考慮孩子價值觀到底呈現什么狀態,滿足要適當,絕不能自己過的儉樸,而讓孩子過度消費,這樣的孩子永遠不知道感恩父母,永遠沒有知足的時候,更不會有上進心和責任感。
5、當孩子出現心理偏執行為時,家長要冷靜切莫沖動激化矛盾,待孩子心情好時再行教育和引導。
青春期孩子出現心理偏執行為時,有些性格與脾氣不好的家長,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和孩子針鋒相對,可結果呢?你會發現除了自己被氣個半死外,孩子根本不懼你,有些孩子還故意和父母發起冷戰。如果你是理性的家長,當你發現孩子故意犯錯而不認錯,對你缺乏尊重時,千萬別不停地責罵,更不能動手,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孩子偏執心理被強化,還可以讓彼此有矛盾緩和的余地。但家長可以用冷處理來解決,因為對于青春期孩子來說,大都是紙老虎,在冷處理的過程中他們會反思自己,也會觀察父母。當他們發現父母可以有無限的忍耐力就不理會他們時,會慢慢討好父母,這時家長再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引導,則時機剛剛好。
結束語:青春期孩子心理偏執行為本是一種常見現象,可以說青春期階段一個孩子的性格與脾氣,以及為人處世表現,會為走向成人后打下基礎。如果家長堅持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懂得與青春期孩子相處的藝術,有良好的親子關系,以及合理的管教方法,你會建立起威信,孩子也愿意佩服你。但怕就怕在家長思想更頑固,且是非不會,管教能力很差又不愿意學習,那么你拿什么來教育孩子呢?因此,愛學習的家長才會在孩子青春期階段獲得輕松,在這里寒石冷月老師要對你勸學了,不知道你是否聽得進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