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河南上蔡縣郭莊村,忽然響起一陣爆炸聲,村民大驚趕忙查看,發現村子附近出現一個超級大的坑。考古人員聞訊趕到,進入墓室后,白骨隨處可見,80多個盜墓賊喪命于此,墓主人身份至今成謎。
考古人員之所以能發現這座古墓,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當時,郭莊村的村民們,都在準備著過節的東西,誰料一個尋常的晚上,村子附近傳來了一聲巨響,打破了村民們安寧的生活。
村民們紛紛跑出來,想要看看到底是什么東西發出的聲音。有幾位村民因為離得近,聽得更清楚,順著巨響的方向去查看,居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坑洞。
有村民察覺到事情不對勁,趕忙叫來了警察。
警察到達現場,憑借著以往的經驗,以及對現場的勘察,警方確定這個坑洞,就是盜墓賊所打的盜洞,既然他們在此處打了盜洞,也間接說明了,在附近的地下,肯定有一座規模不小的古墓,否則盜墓賊絕對不會弄出這么大的動靜。
封鎖現場后,警方聯系了當地的相關部門,一支考古小隊接到命令之后,立馬趕往了現場。
在觀察過剛剛被炸開不久的盜洞后,考古人員又陸陸續續地,在周圍發現了大小不一的盜洞,而且每一個盜洞的年代,也都是不同的。
最新發現的這個盜洞,很明顯就是現代盜墓賊所打的,他們通常會先開一個小洞,再將其炸開,來擴大盜洞的面積。
村民們夜間聽到的異響,就是爆炸的聲音。
順著盜洞向下發掘,考古人員確定了這是一座春秋時期的古墓,等到發掘到古墓周圍,他們才發現這座古墓的不同,也明白了為何一座古墓周圍,會出現這么多的盜洞。
原來這座古墓是黃沙墓,黃沙墓是古時候墓室的一種修建方法,目的是為了防止古墓被盜。
黃沙墓,顧名思義就是,墓室的內部,使用的全部都是細沙,通常這種沙子都是經過挑選的,沙子的流動性很強。
從古至今的盜墓賊,都是在墓室的墻壁上開一個洞口,然后拿工具支撐起來,以此來打通進入墓室的通道。
可如果是黃沙墓,因為沙子的特性,打開的洞口根本撐不了多久,就會立馬被沙子填滿,想要進入墓室,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考古人員在使用專業工具,一點一點打開通道,進入墓室之后,在墓室里發現了80多具骸骨,這些人都是盜墓賊,就是因為不了解黃沙墓的兇險,被關進墓室之后再沒能出去,最終葬身在了這地下的墓室中。
除了盜墓賊的骸骨,考古人員在墓室中轉了一圈,也僅僅是發現了兩個靈柩,墓室中并沒有什么有價值的文物。
但考古人員并沒有因此放棄,不論是從古墓的修建方法,還是從古墓的規模來看,他們一致認為,墓室內絕對不可能如此簡陋。
果不其然,隨著挖掘的深度越來越深,考古人員在地下發現了金箔,最終在一處7米高的懸崖之上,又找到了一個靈柩,這一處墓室有200多平米,比之前發現的墓室更大。
這一次,考古人員在墓室中發掘出了大量的青銅器,而且都是戰國時期的物件,靈柩上還畫著楚國的圖案。
除了青銅器之外,考古人員還在墓中發現了一把青銅劍,和五座青銅鼎,根據地上的痕跡來看,還有兩座青銅鼎已經被盜走。古時候天子才能享用九鼎,僅次于天子的人,才能使用七鼎,足可見墓室主人身份的尊貴。
只可惜靈柩之中的骸骨已經不見,只剩下了半塊頭蓋骨,因此專家只能推斷,墓室的主人或許是楚國分封在蔡國的高級貴族。但因為沒有足夠的證據蓋棺定論,所以至今墓主人身份不詳。
最后,專家將這處古墓命名為“郭莊楚墓”,因為其黃沙墓的特性,這座古墓也被譽為是“中國第一兇墓”。
唐人顏胄詩中的“群盜多蚊虻”,“白骨下縱橫”,“田豎鞭骷髏,村童掃精靈”等都是古代盜墓現象的寫真。到了現代,盜墓活動更加猖獗,對于文物保護十分不利。
如果古墓不曾被這些盜墓者盜過,不僅能確定墓主人的身份,還能將墓中文物保護好,不遭到破壞。本身一舉多得的好事,奈何盜墓想發橫財,才會不顧道德和法律底線,做出如此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