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考古隊在江西靖安挖出了一座古墓。這座古墓中有47具棺木,里面有22位赤著身體的年輕女子,令人驚訝的是,她們尸骨的一些關節、膝蓋或牙齒上,都長著一些“綠色小花”。
經過專家測量,古墓的封土堆就達到了12米,墓坑的直徑也足有35米長,占地面積為1100平方米。
這么大的墓葬,肯定會有許多的隨葬品。在專家決定尋找隨葬品時,卻發現古墓的西南角有挖掘過的痕跡,想來這個古墓一定是被盜墓賊偷盜過了,那他們帶走了多少的珍寶,就不得而知了。
見此,專家也有點沮喪,不過還是要盡快開展搶救性發掘工作。發掘工作完成以后,專家經過清點,發現這里面竟有47具棺木,擺放得也很整齊。
根據棺木的材質以及它們的腐化程度判斷,這座古墓大概是修建于2500年前的東周時期。
而這樣的古墓規格,想必這個墓葬主人的身份不一般,肯定是當時的顯貴。
考古隊剛到的時候,當地村民就有人說,傳言很久之前,這一帶就有個墓葬,里面埋下了50具棺木,但從來沒有人找到過。誰料,真的找到古墓后,經過清點,墓葬里的棺木一共有47具。
于是,專家先給這47具棺木以1到47編上編號,以方便記錄。經過仔細勘察,專家發現這47具棺木的規格用料都是相同的,若是以此來判斷哪個棺木是墓主人的棺木,真的看不出來。
不過第47號棺木擺放的位置是不同的,它是單獨放置在了一個區域,因此專家判斷此棺木可能是主棺。
專棺依次將棺木打開,卻又發現了其他的問題。
一名專家指出了兩個疑點,第一,第47號棺木停放的位置與其他46具棺木不同,但在它旁邊為何還留下了一個坑位,難道這是又一個陪葬坑,或者是祭祀坑嗎?
根據以前的墓葬習慣,主棺的位置應該在整個墓坑的最中央位置,而47號棺木卻在墓坑的一角,所以說47號棺木是主棺有點牽強,但處在中心位置的主棺卻又和其他的棺木沒有什么特別之處,所以到底哪個是主棺還真不好說。
第二,這47具棺木的制作方法也讓人疑惑,因為它們是由一塊完整的樹干,將里面掏空制作的。但是在東周時期,已經有了鋸子,為何他們有鋸子不用,偏要用這樣比較麻煩的方式來制作棺木呢?
這47具棺木全部打開以后,每具棺木里都有一具尸骨,保存完整的大約有10多具,其余的腐壞得比較嚴重,甚至有的棺木里還有類似阿膠狀的腦組織。在1至46號的尸骨胃部,還殘存著一些香瓜子。專家推測這些香瓜子應該是有毒,而這些香瓜子可能是死者生前吃下的。
對這46具尸骨查驗以后,發現這里面都是女子,且年齡都在15到25歲之間,而這些女子在死前也沒有穿衣服,不過在入葬時,有被竹席或是絲織物品包裹的痕跡。
專家經過鑒定之后,發現這些骨骼其實一直都在浸泡在水中,這就是為什么他們能保存完好的原因了。
最讓專家不可思議的是,有些尸骨的頭部長出了綠顏色的晶體小花,看著很別致。當時專家還以為是死者所佩戴的頭飾,結果發現它們竟然是從頭骨上長出來的。
剛出土時,“小花”晶瑩透亮,在光照下折射出璀璨的光芒,可沒幾天,就黯淡無光了。至于這綠色的小花到底是什么物質,通過檢驗發現,均含有“磷酸鐵結晶”。
第47具棺木里的尸骨是腐化最嚴重的,幾乎沒有留下任何肉眼可見的器官或組織。不過在47具棺木中發現了一件金器。
這個金器分內外兩圈,呈圓盤狀,內圈打造的是龍形紋飾金箔,直徑約有30公分,厚度為2毫米。
這個金器看似是個裝飾品,并無實際的用途,所以,專家推測它可能是代表墓主人身份象征的一個物件。
這件金器,也算是在古墓中最大的收獲,因為它的體積大,構圖嚴謹,雕刻的紋飾更是精美絕倫,是國家級的文物。
不過對于墓主人的身份,專家經過多方查證,還是一無所獲。因為古墓是在李洲坳發現,所以這座古墓又被稱作“李洲坳東周墓葬”。
李洲坳東周墓葬,出土各類文物650余件,除此之外,同時還出土了幾種復雜的紡織新品種。
雖然這座古墓里沒有找到更多精致的隨葬品,不過那46具妙齡少女的尸骨,還是讓人很是好奇,不知道當時她們在死前到底經歷了什么,是多么的惶恐與無助。但這種“一坑多棺”的葬俗,在我國考古史上屬首次發現。
至于這座古墓的主人到底是誰,專家也一直沒有放棄追尋真相,或許有朝一日,這個謎題終將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