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內蒙古赤峰。一位老農在地里干活時,忽然聽到一聲巨響,循聲跑去查看后,趕忙報警。誰料,考古專家發現這是清代女子大墓,皮膚仍有彈性,尸身穿龍袍240年不腐,她到底是誰?
洞里似乎隱藏著什么驚天的大秘密,等待著人們的探索。然而,這個墓地的發現,多虧了這位敏感性高的老農。
若是平常人家做事,誰會發出巨響?
于是,老農循聲跑過去查看,竟看到土坡上有一個裂縫。也是出于好奇,將一顆石子從縫隙扔下,沒想到石子半天才落地,聲音悠遠,看來這裂縫下面是空的。老農仔細思索過后,懷疑這下面有古墓,于是便將此事上報。專家得知消息,很快便趕到了現場。
經過勘探,此處還真的有古墓,并且這個古墓修建得很是華麗,占地就達到了5000平方米,而古墓上的石碑上書“固倫榮憲公主”。看到石碑上的刻字,此墓主人的身份瞬間明了。而她墓中的陪葬品多是稀世珍寶,價值不菲。
而她身上穿的公主服飾,更是用幾十萬顆珍珠穿織的金錢繡制的八團龍袍。雖然她離世距今已有240年,但此龍袍依然顏色絢麗,璀璨奪目。
眾人見到此等陪葬品以及公主身上的龍袍都驚訝不已,她因何能有這樣的地位,可以穿著龍袍下葬呢?
這位固倫榮憲公主,是《康熙王朝》的藍齊兒原型,是康熙的第三女,她雖封為固倫公主,但她的生母并非皇后,而是榮妃馬佳氏。
榮妃極受康熙寵愛,她的進宮時間不詳,很有可能在康熙與仁孝皇后大婚前便已入宮。馬佳氏共育有五子一女,她是最早為康熙帝生育子女的妃嬪,也是生育最多兒女的妃嬪之一。但其中只有皇三子胤祉,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長大成人。
而且這個女兒來得還是比較晚。當時,康熙有了兒子,卻未有女兒,只因兩個長女不幸早夭。康熙思女心切,便將弟弟恭親王的女兒接到宮中撫養,封為大公主。不久之后,榮妃生下了固倫榮憲公主,只因她的生母是榮妃,所以她在13歲時只封為了和碩榮憲公主。
她雖然名義上是康熙的第三女,但卻是康熙第一個健康長大的女兒。康熙對這個女兒很是寵愛,因此她也是第一位晉封的公主。
康熙寵愛她,但為了江山社稷只能將她遠嫁到了蒙古。許多公主都不愿意放棄京都的繁華,覺得那邊生活條件艱苦,不愿意遠嫁。可她心中有大義,所以對于遠嫁之事從未埋怨過康熙,反而對康熙十分孝順。
1691年,她受封為和碩榮憲公主,當年6月,她便下嫁漠南蒙古巴林部博爾濟吉特氏烏爾袞。丈夫的體貼和草原的自由,也讓榮憲公主喜歡上了這里,很快就為烏爾袞生下了一兒一女。
康熙生了重病之時,她得知消息便趕回京城,在康熙病床前盡孝,照顧康熙的飲食起居。康熙生病后,對皇子們的諸多做法頗為不滿,更感嘆皇子長大后對他這個父親日漸涼薄,而榮憲公主遠在千里卻肯回京侍疾,這讓康熙很是動容。
于是,在病愈后康熙便封她為“固倫榮憲公主”,而這樣的榮寵也是開天辟地頭一回,畢竟只有嫡出的公主才能尊稱為“固倫”。康熙對榮憲公主更加寵愛,更是先后四次借著巡查的機會去蒙古看望女兒。為此,烏爾袞還專門修了個草原行宮,讓康熙可以住得舒服點。
榮憲公主雖為女子,但卻將巴林部管理得井井有條,雷霆手段讓人折服,更讓夫君奔赴戰場時再無后顧之憂。烏爾袞欣賞榮憲公主的雷厲風行,與她也是情投意合,很是恩愛。只是烏爾袞還是先她一步離去了。
烏爾袞與榮憲公主的兒子琳布承襲了王位,只是他過于頑劣,不受管教,讓榮憲公主很是無奈。無計可施的榮憲公主只能盡心盡力地幫著兒子管理巴林部,使得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雍正六年,榮憲公主仙逝。雍正感念這位姐姐的辛苦付出,下令將其厚葬。固倫榮憲公主墓中的陪葬品,各種金銀器具雖然很貴重,但最有意義的便是她身上的那件八團龍袍,上面鑲嵌了將近八萬顆左右的小珍珠,價值高達上億元。公主這身龍袍下葬,也是清朝百年唯一一例。
在那個等級森嚴的年代,榮憲公主能逾規穿著龍袍下葬,一定也是得到了雍正的允準,而那件龍袍應該是康熙時期,康熙賜給她的,為的就是告訴大家,自己這個女兒的地位。由此可見,榮憲公主是多么受康熙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