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
明明躺在床上好好的,迷迷糊糊正準備做美夢,身體突然不由自主抖了一下,瞬間驚醒;平時趴在桌子上午休,也會出現腳底猛然踩空的感覺,然后就是全身像觸電般的一抖,周圍的人都會被嚇一跳......
對于這種現象,有一種廣為流傳說法:這是神經系統發現你陷入睡眠,太久沒有活動,因此,抖一下,試試你死了沒有......是不是被嚇得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還有的說法是說這是在長個兒,真的是這樣嗎?下面就和小妙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抖一下"是大腦想試一下身體是否還活著?
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會經歷一些奇妙的體驗,有的經歷各不相同,但也有一些體驗不約而同地出現在所有人身上,就像青春期睡覺時會莫名出現的"身體抖動",這種反應并非自己所能控制,人們對這種現象的說法也各不相同。
當人們入睡后,會突然感覺到落于空中,有一種強烈的失重感,然后身體莫名抖動,有的人覺得這是身體長高的自然反應,有的人覺得這是身體缺鈣的提醒,也有人表示這看起來和癲癇類似,或許也是入睡后大腦試一試身體是否仍然存活做出的試探,這些說法其實大部分都沒有道理。
醫學調查數據顯示,睡覺期間身體抖動的發生率高達70%,而其背后原因也確實比較復雜。首先,身體抖動和長高并無關系,畢竟又不是孫悟空,誰也不可能抖一抖就長高。其次人體缺鈣后,血鈣過低會使肌肉和神經的過于興奮,產生痙攣,外表看起來就是抖動,不過這種抖動一般比較頻繁,還會伴隨肌肉和關節的疼痛,和睡眠后的抖動關系比較牽強。
第三,癲癇患者確實會抖動,不過都是在清醒狀態下突發的抽搐或身體強直癥狀,這和睡眠抖動也是不同的。最后睡后抖動也不會是大腦對身體是否存活的試探,因為睡眠后身體的異常反應確實可以引發一些征兆,但是一般都和重大疾病有關,比如:冠心病、高血壓、心衰、重度打鼾等等。
從以上種種情況對比分析,可以發現,這些說法都無法解釋睡眠時身體抖動的現象,除了缺鈣可以稍稍解釋外,其它觀點純屬謠言,而人體在入睡后身體抖動或許也另有原因。
二、那究竟為什么睡覺時身體會突然"抖"一下?
睡眠是人類天然具備的生物機制,也是自我修復和緩解疲勞的最佳方式,在這個階段出現的任何異常都值得重視,更何況是睡眠后身體莫名抖動,這背后的原因一定要了解清楚。
醫學研究發現,人體入睡后自行抖動一般發生于快速眼動期,這是人類睡眠周期中最常做夢的階段,這個過程中,人體在發生的無意識肌肉抽搐,被稱為臨睡肌抽躍癥。它的出現類似于眼皮跳、打嗝、等都屬于偶爾無法避免的正常情況,對健康也沒有太大影響,但是某段時間如果出現頻繁抽動,就要警惕 3 種健康風險了。
·身體缺鈣
青少年成長發育過快或老年人鈣質流失過快就會引起缺鈣,血鈣減少,身體就會有肌肉或神經抽搐癥狀,這種現象白天清醒時會有,晚上睡眠時也有,因此要注意補鈣。
·精神壓力過大
過度沉重的精神壓力也會引起人體反應,精神壓力引起的焦慮,或者對神經和肌肉的負面影響也可能引起抽搐癥狀。這是大腦在提醒你應該放松休息了。
·腦部疾病
一些和大腦有關的疾病也會引起抽動,比如:腦退化、腦中風、腫瘤或腦部創傷等等,這些疾病在引起抽搐之余,患者也會伴隨頭痛、頭暈,少部分有惡心嘔吐等癥狀,而一旦和腦部病變扯上關系,也意味著要重視起來,及時就醫。
三、睡夢中我們身體的"小動作",別忽視
睡眠是每個人天生具備的能力,也是人體最神秘的一個生物機制,在入睡后,很多人都會發生一些奇妙的變化,身體抖動只是其中之一,而其它的癥狀也不可忽視,一定要重視。
愛磨牙:磨牙和性格、情緒的關系最大,醫學研究發現,個性內向、情緒壓抑、精神緊張的人最容易磨牙,此外,牙齒松動導致咬合異常、神經脆弱導致大腦皮層刺激腸蠕動、牙齒排列結構不齊、咀嚼肌異常收縮、顳頜關節功能紊亂等等原因也可能引起磨牙。
"鬼壓床":指意識從睡眠中蘇醒但是無法支配身體,形似鬼壓的現象,這是因為大腦控制肌肉的神經中樞還未恢復,所以人體無法支配,一般是強大的精神壓力導致,好發于熬夜、焦慮、失眠等群體。
說夢話:夢話是夢游的表現之一,醫學上叫做睡行癥,患者除了夢話,也可能有行走、外出、跳舞、開車等行動表現,在每個年齡段都可能發生,不過多見于兒童,這是因為兒童大腦發育不完全,大腦皮層神經活動中興奮和抑制狀態不均衡。夢話的內容多和印象最深的事物有關,因此常會受到恐怖畫面、驚嚇、壓力等刺激。
流口水:可能是前牙畸形、口腔衛生不良、神經調節障礙和藥物等多方面因素有關,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前牙畸形和口腔衛生不良,前牙畸形會導致睡眠后牙齒無意識張開,難以閉合,口水自然外流,而口腔衛生不良可能引起感染、潰瘍、炎癥等,分泌物的刺激和增多可能引起口水外流,一般可以從口腔癥狀和口水顏色分辨。
四、改善睡覺時的抽搐,注意3點
睡眠時身體無意識的抽動,雖然對健康無礙,但是非常容易驚醒,造成恐懼,影響到睡眠質量,因此最好學會如何改善,提高睡眠質量。下面3種方法可以幫助改善,當然,一些由疾病引起的身體抽動,一定要先就醫治療后,再采用一般方法輔助改善。
首先,睡前一定要放松,可以通過適當的柔和運動,比如:瑜珈、冥想和拉伸運動,來放松肌肉,緩解自身的疲勞與壓力,也可以播放舒緩音樂輔助,睡覺時保持右側臥姿勢最佳。
其次,日常保持充分的水分攝入,減少咖啡因的攝入,水分減少會導致人體電解質不平衡,而咖啡因會刺激神經中樞,使得大腦興奮和抑制狀態失衡,不利于睡眠,尤其是睡前30分鐘內避免喝任何飲品。
最后,適當補鈣,不管是青少年還是中、老年人,不要對自身的體質盲目自信,最好去醫院通過專業檢查判斷自身是否有缺鈣現象,及時補充鈣質。
一個人的健康和良好的睡眠息息相關,所以對睡眠期間發生的各種癥狀一定要注意觀察和重視,有病及時治療,無病多做預防,增強自身的"健康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