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世界,俗世喧囂,人生疲乏,環境脆弱,讓人們積極進取之余,常懷退居之心。樂于繁華之城,卻慕山林之鄉,享受西方物質文明,反知東方智慧無價……于是,禪,作為當代人向往的一種生活方式,悄然復興。
現代人既想通過修行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又不愿意出離紅塵,那怎樣才能尋見那份生命的喜悅呢?說起這個問題,自然就會說到維摩禪。維摩禪,是以《維摩詰經》“不二思想”為指導的解脫煩惱、明心見性的修行方法,也叫“不二法門”、“居士禪”,提倡出家、在家不二;有為、無為不二;真空、妙有不二;自我、外界不二。近代高僧大德常用“不二思想”指導在家信眾做生活禪修。
梁武帝時代的傅大士,被后世尊為“中國維摩禪祖師”,他就有妻兒,終生以居士身份弘揚佛法,但是他推動了整個佛教中國化的進程。在梁武帝時期,小乘行者注重隱居山林修行,唯有傅大士超悟大乘,出入佛道儒三家,感化后世。
維摩禪,包容一切宗教、一切修行法門,注重在當下鮮活的引導,直指人心,妙用無窮。學習者可以來自任何門派,拋出問題,師者因人、應機取法施教,不拘泥固定形式,直指本源。維摩禪風活潑,出世入世通達,既注重傳統禪修,保存了完整的從禪瑜伽到雙盤入定的練習方法;又提倡生活禪修,從道德修養入手,以“日行一善,日贊一人,日悟一言,日懺一過”的“維摩四行觀”為指導,在夫妻關系、子女關系、家族關系、工作關系、財富關系中實修解脫,非常適合現代社會大眾不想離開家庭、又想修行解脫的心理特點,是紅塵中修行不可多得的法門。
本文著重介紹維摩禪修中的“雙盤靜坐”,筆者有緣采訪到伽南老師,她是維摩禪學會秘書長、國際不二養生協會委員、陜西省職業經理人協會特聘養生顧問。作為維摩禪的實修者,伽南老師多年來堅持靜坐,有著豐富的心得和經驗,通過她的講解,愿你能在靜坐中解脫煩惱,在生活中利益眾生。
養生雜志:維摩禪為什么倡導“雙盤靜坐”,通過靜坐能夠達到怎樣的狀態?
伽南:維摩禪提倡雙盤靜坐,首先是繼承傳統禪修。我們會注意到寺院中釋迦牟尼佛的造像都是雙盤靜坐的,早期佛教的造像、藏傳佛教的造像、禪宗道場的佛陀造像幾乎都是雙盤形式,在佛經中我們也經常讀到佛陀和諸大菩薩“跏趺坐(雙盤坐姿)”說法,說明在佛陀時代是提倡雙盤修行的。
其次,提倡雙盤靜坐,是因為雙盤本身就是把人帶出頭腦,回到當下的快捷途徑。當你腿疼難受時,你可能在頭腦中思考過去、幻想未來么?你只能老老實實的在當下熬腿。熬腿就是強制性的讓你面對身體與內心過去積累的業力。有些人先天條件好,一開始就能坐一個小時左右的雙盤,但是再坐久一點,還是坐不住。為什么呢?因
為坐穩雙盤,和身體柔韌度只有少部分關系,主要全在于內心功夫。要想完全坐穩雙盤,像祖師一樣坐的內心如如不動,只有在氣血完全通暢,經絡完全通暢、內心不染外物時才能達到。人體氣血不通、經絡不通、坐不安穩的背后都是因為隱藏的情緒、思想垃圾遺留在身體上的業障。熬腿就是消業障、就是熬心,熬腿就是訓練活在當下的力量,熬腿就是訓練心不為苦難所動。熬得住,就消了生生世世的業障,這是實實在在的修行!
維摩禪雖然提倡雙盤,但是這只是維摩禪修中的其中一種方式而已,真正的維摩禪修千變萬化,應機施教,絕不局限于雙腿。熬腿子只是檢驗內心是否還被外物所動的一種方式而已。真正的維摩禪修坐的住,也動的起來,非常活潑。一片樹葉,一朵花,一個動作都可以是直指本源的下手處。
養生雜志:從養生角度來講,“靜坐”對人的心靈和生理上分別有什么益處?
伽南:靜坐是祖先留給人類的瑰寶,具有不可估量的現實意義,只是大多數人意識層次還比較低,無法意識到它的重要性。正如湖水被風吹亂時,就無法倒映出外界的真相,只有當湖水平靜下來,外界的真相才會自然顯現。一個人的內心很混亂時也無法了解外界的真相,可人們卻不關注靜心,都在按照自己混亂的內心狀態去認識外界,并做著改變世界的事情,這不是好笑么?他看不清世界,行動當然是會偏差的。
靜坐在生理上可以幫助治療慢性疾病,包括失眠、心悸、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四肢畏寒、經絡不通等癥狀。幫助人體和宇宙聯結,快速補充生命能量。還可能改變大腦結構、開發生命潛能,產生如:透視、遙視、耳通、心通、宿命通等超自然現象。靜坐在心理上可以顯著幫人減緩壓力、調節情緒、認識自我、集中注意力、消除負面業力、,還可能突破自我的局限,斷除一切煩惱,回歸到生命不生不滅的本來面目。
養生雜志:為什么通過靜坐可以獲得能量?
伽南:首先,在靜坐中,人的體重沒有變化,但是身高縮短了,血液循環自然比平常加快很多。有資料顯示人在靜坐中的血液循環速度要比平常加快17%以上。這樣血管和五臟六腑就會得到更多的血液能量,很多身體里堵塞的部位會被打通,慢性疾病會逐漸消除。
其次,人體在靜坐中自然構成一個如同金字塔的一樣的能量體,更加容易接收宇宙的能量,修復生命中的損耗。每天在忙碌的工作之后靜坐片刻,立刻就會有全身充電的感覺,比睡了一覺還有精力。
再者,人體在靜坐中能讓前額葉部分的活動大量減少,使人徹底放松下來。這不但有利于大腦開發潛能,還能刺激松果體產生內啡肽。內啡肽的作用就是讓人感受到平靜、喜悅和安詳。因此經常練習打坐的人能帶給人氣定神閑,平靜從容的感覺。
還有,靜坐時通常會讓人專注在一個固定的對象,或者對一個固定的對象做觀察。比如念一句佛號、持一個咒語、觀照呼吸等。這些方法都可以幫助人集中注意力,讓人內在安靜下來。如同放大鏡集中太陽的能量可以燃燒白紙,人的專注與安靜,也會讓身體的氣機自然凝聚和轉化,自動去補充虧損的元氣,提高生命能量。
靜坐還能顯著提高思維能力,改變人的信念系統。假如一個人懂得活用靜坐的方法,就能利用靜坐植入很多對生命有益的信念,也能利用靜坐進入計劃、分析和思考問題,大大提高思維效率。
養生雜志:靜坐可祛病保健、調養身心,也能改變氣質、培育品德,所以我國古代的儒家和道家,也都叫人靜坐,來居敬養氣,致虛養生。那請問靜坐的方法和心要是什么? 伽南:靜坐方法種類繁多,大致分兩類:一個是“止”,心專注在固定的對象上。比如念佛持咒、專注在身體內、身體外的某個對象上,或者專注在身心內外的聯結中。一個是“觀”,心對固定的對象做觀察。比如觀呼吸、觀念頭、觀事物的生滅、還有對峙習氣的觀照等。各個體系教學方法都不相同,心要也有差異。具體要跟隨一位有實修的師父、在實踐中不斷體會。 總有人問我,多長時間能學會靜坐?我總是回答:靜坐是一種生命體驗,每一坐的體驗都不相同。當你不斷去體驗,就會不斷產生疑問,在問題中你才能繼續學習、繼續向前走,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個過程的終點就是:生命的解脫。如果對靜坐體驗的不夠,師父即便講出來心要法門,頭腦也會把它變成一種理解,無法變成自己經驗到的實相。 維摩禪修的核心法門是出自《維摩詰經》的“不二禪觀”,直接從自己的“著相處”下手,在坐中、動中、生活中都有活潑的觀照。而且維摩禪修注重接引初學者,提倡“靜坐不脫離生活”。用“以幻修幻”的靜坐方法和引導學員觀察“業力種子”的方式直接去解決學員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養生雜志:普通人想要修習靜坐的話,應該從哪些步驟做起? 伽南:普通人想要學習靜坐,安全又絕對有效的方法就是:放松。可以說放松既是靜坐的基礎,也是靜坐的關鍵。我曾經教學生“百日靜坐筑基”時只練習放松。放松有四個層面:身體、呼吸、情緒、念頭。做身體放松,可以從頭到腳逐一部位去放松,也可以從內到外逐步放松。做呼吸放松,可以觀照呼吸的松與緊、快與慢、滯與順、深與淺。初學者可以采用音樂引導,先放松身體、再放松呼吸,再持續去放松身體每一個部位。我們觀察到在放松這個環節打好基礎的人,能夠把靜坐堅持的更久,也更容易出境界。 這個方法看起來簡單,但卻有不可思議的靜心效果。原理是:身體是時刻活在當下的,而思想卻時常天馬行空,不是在過去、就是在未來。人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身體上,就會自然被帶出頭腦,回到當下。當一個人能持續的覺知身體,他就會自然出離頭腦的掌控。 養生雜志:靜坐的主要障礙有哪些?如何克服? 伽南:靜坐的主要障礙來自于身、心、氣三個方面。 在身體層面,靜坐中會出現酸、麻、痹、脹、痛、癢、寒、熱等等癥狀,這些可能是身體氣血不通、經絡堵塞的反應,也可能是身體在自動清理的過程,學員如果不懂得處理這些現象,就無法在靜坐中安住。 在氣脈方面,靜坐中當氣機發動時,脊柱末端會有熱流向上竄動,有些人其他經絡也有熱流竄動,隨著個人身體情況不動,這些感受可能反復出現,可能輕微或者劇烈,還可能堵塞在中途或某個穴位上。通關時往往伴隨著情緒的釋放,還可能出現排病氣反應。經過大腦時可能會頭暈、發脹、產生種種氣脈反應,需要有經驗的師父及時指導調整。 在心理方面,開始學習靜坐的人往往熱情很強,隨著時間變長,身體酸疼一直反復,加上昏沉、注意力不集中。很多人內心會覺得枯燥、沒有意思,對靜坐產生懷疑。或者有些人知見不正,總是評判自己靜坐的效果好不好,認為只有專注無念的打坐才有效,對疼痛、昏沉、散亂不能接受。或者還有人突然產生不想靜坐的念頭,懈怠下來。也有人在靜坐中看見光明、看見菩薩影像,感受到遍身舒適、完全找不到自己了;或者在靜坐中出現一些神通就執著于其中,認為自己得到了不起的境界。這些就會障礙住對靜坐的持續體驗。 調服這些現象首先要跟隨一位有實修實證、正知正見的師父學習。其次要動靜雙修,陰陽平衡。很多人只喜歡靜坐,不喜歡運動。這樣身體內氣血總是不通暢、經絡堵塞、體內陰氣化不掉,坐到一定時間就坐不住了。還有要持久、密集性的從動態、靜態兩方面訓練覺知。當你能持續的活在覺知里,完全安住在當下時刻,你自然會斷除一切煩惱。很多練習者一天只打一坐,一坐才半個小時,在生活中又不懂得訓練覺知,這樣想達到像祖師一樣的禪定境界是不可能的。在維摩禪中,我們用禪瑜伽、用通氣茶熏法來調理氣血和經絡。以《維摩詰經》四篇中“宴坐篇”來觀照自己:夫宴坐者,不于三界現身意,不起滅定而現諸威儀,不舍道法而現凡夫事,心不住內、亦不在外,與諸見不動而修行三十七品,不斷煩惱而入涅槃。 養生雜志:在維摩禪的靜坐法中,是要達到意識專注嗎?還是只要在心里旁觀那些升起的念頭就好? 伽南:維摩禪的入手,并不在靜坐。基本上說有兩個入手點,一是直接從內心排斥、對立、執著的地方下手;一是從人與宇宙運行的力量之間的聯結下手。這兩點都可以活用在靜坐過程中。意識專注并不是通過人為努力去完成的,而是身心氣調和到一定狀態,自然發生的產物。因此我們通常不會讓學生去追求意識專注,而是“如其所是”的和靜坐中的一切身心氣現象待在一起,就是“如是”的觀照它、“如是”的接受它,它就會自然轉化。 任何努力、刻意的專注都還有“自我”的執著在里面,但靜坐是放下的法門。你如是的接受自己生命中已經存在的一切,就會自然放下。對于升起的念頭,任它自然的來、自然的去,不評判、不分析,只是隨著它、看著它如是的流動。慢慢就會覺知到:你不是你的身體、你也不是你的念頭,身體流經你的生命,念頭流經你的大腦。那么你是誰呢?打起精神來,參一個! 養生雜志:當靜坐過程中那些紛亂的念頭不斷產生時,可以通過什么方法來克服?內觀禪修中有“觀息法”“數息法”等,維摩禪“靜坐”中,是否也采用這些方法? 伽南:我從來不會說去克服紛亂的念頭,它就是你此刻真實的狀態,它已經產生了,為什么要排斥和抗拒已經存在的你呢。如同湖水中雖然有很多雜質,但是湖水的本質依然是水,而不是那些雜質。如果你認識到你是湖水,你并不是水中的雜質,那么念頭就不會再干擾你,觀照念頭也會自動發生。 維摩禪的靜坐包容一切方法,法無高下,唯心有別。在靜坐中能否體悟到“不二”境界才是關鍵,了解自己為什么堅持一種靜坐方法后很久沒有進步也是關鍵。越坐越僵化,在方法上用功、不在心上用功不是維摩禪風,能靜的住、在生活中保持不住也不是維摩禪風。當時代發生劇烈變化,如果人們還能像古人一樣長期在叢林中修行、不接觸社會,那用傳統禪修方法是最好的。如果是既想要修行,又不愿意出離紅塵和家庭,那么在生活中就要補充一些活靈活用的禪修方法,比如:隨時覺知身體某個部位、或者覺知自己的存在,或者繼續覺知呼吸、或者提住一句佛號、一句咒語,這樣都會讓修行更接“地氣”。 第6p圖片頁: 靜坐入門練習法 1、找到舒適、避風、安靜、溫暖的環境 2、找到舒適的蒲團、蓋腿毛毯、臀部要略微墊高。 3、按照七支坐要求,選擇舒適的盤坐姿勢,單盤、雙盤、或者散盤 4、全身放松,雙手結手印放在肚臍下方。 5、脊柱挺直但腰背不緊繃,身體略微前傾,舌尖抵住上顎 6、雙目微閉,目光平視,兩眼略微有余光能夠感知外界 7、注意力專注于呼吸,在一呼一吸之間放松身體、停止思考,放松全身的每一個部位 8、持續的從頭到腳,掃描整個身體,每個部位的停留時間大約10秒。持續的放松意念經過的身體部位,從頭到腳,再從腳到頭,如此循環不止。 9、坐到自己腿腳發麻、疼痛到不能忍受時,準備下坐。 10、下坐前先深呼吸三次,然后雙手按壓在肚臍上逆時針旋轉,再順時針旋轉。 11、睜開眼睛,摩擦雙手、按摩頭部、按摩膝蓋,然后下地走動。當氣血通暢后,可以再次開始。
來源:傳奇養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