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創作推文。眾多文友在后臺留言,有詢問者,為何停更?有關心者,是否患病?更有文友提出,不必天天更新,一周三篇即可。在此一并表示感謝!心感溫暖和感恩,唯有堅持和原創奉獻給您。
或許有時忙于工作無法創作,事后也會補上。提前給您告假:因公差,可能會有幾天推送空白期,敬請諒解。
今日說個職場的話題——打小報告。
看到這個題目,很多人直覺認為,愛打小報告的人肯定有問題。沒錯!但是,一把手就沒有問題嗎?十年前,某縣一副處級領導對我說了一句掏心窩子的話:“千萬別高估某些領導的能力”,我覺得很有道理。這位老兄秉性耿直,有時候經常“抗上”,我當時判斷他的政治前途不會太光明,果不其然,到現在基本還在原地踏步。
言歸正傳,一把手愛聽小報告、輕信小報告,說明一把手也有問題。本文將分別從打小報告人和一把手的角度,逐條分析他們的心理軌跡,以期深受小報告之害的讀者們共鳴。
一、打小報告人當面不說,背后亂說,說明此人心理陰暗。我黨向來提倡光明正大、光明磊落,同級之間、上下級之間,誰有什么問題,都可以當面直接指出來,也可以當著別人的面指出來,這叫明人不做暗事,把話放到桌面上說。可有少數人,表面上和和氣氣,背地里捅刀子,享受那種“見紅”的快感,這種人已經變態到極點。
我在外地工作時候,曾遇到這樣一人。面前與你稱兄道弟,背后刀子血雨腥風。關起門來老子天下第一,單位個個都不是“東西”:從領導的管理方法到單位看大門同事的一舉一動,都在此人的批判中。此人還曾妄言,讓我當一把手,保證比現在強百倍。當時我太年輕,涉世不深。以為人家能說出此話,是對咱的新人信任。顯然,我也是太年輕了。隨后說出了幾句對單位的看法……然而,沒準第二天就被領導約談——“小同志,聽說你對領導有意見啊!”當時那個感覺,比吃了死蒼蠅還惡心。的確惡心,的確惡心!事經一次,我刻意與他保持距離。事后,這位同志遇到我還和無事發生一般,說說笑笑。我也是抱著自我檢討的心態,處置處之了。俗話說,惹不起你躲得起。索性他說他的,我是左耳朵聽右耳朵冒。圖個清靜,不惹得那一身騷。
單位是個有趣的地方,五湖四海的人相聚在此,各種背景衍生出各種不同的人格;單位又是個奇怪的地方,雖然大家背景不同,但是會因為某些利益相關而走到統一陣線。“百人百性”,即使人緣再好,都會面臨被人“告黑狀”的事。
我曾想,這些人應該如出賣耶穌的猶大更是被世人唾棄至今,但發現這些打小報告的人卻并不認為自己有錯。他認為,自己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以及讓上級了解情況。但我認為打小報告與向領導反映問題存在本質差異,被打過小報告的人則認為“告密者”別有用心,是為了拉攏與領導的關系。
二、打小報告人繞過自己的直接領導,直接向一把手打小報告,說明此人唯恐天下不亂,喜歡渾水摸魚、火中取栗、亂中取勝;或者說明此人心機及深,有“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之復仇對抗心理。
朋友曾說一事,A君在私人企業里任職,時要開車出去辦事。公司里有規定,員工開公車如果發生事故,要處以1000元罰款。這天他開車出了事故,被主管按規定罰了1000元,并公告。此事令A君頗為不爽,他認為公司的車子明明上了全險的,憑什么還要罰款?所以A君對主管記恨在心,暗中留意對方是否有不合理的行為。有一次終于被A君抓到主管的把柄,聽說有一員工開車也發生了剮蹭行為,但是主管當什么事都沒發生。于是A君立即前往總經理處告狀,大肆痛述主管和業務員的違規行為,并言稱自己是因為看不慣這樣的不良做法,才到總經理處越級報告。結果總經理的一句話,讓A君從此被邊緣化:據調查,那位員工開的是私車,與公司無關。
正規的單位、公司規章制度、責任分工都是十分明確的,管理都是由上往下,逐層而治的。
想要享受好的待遇,就要有足夠的付出。不用老是抱怨不公平,那一點意義都沒有。就像A君一樣,其實主管并沒有針對他的意思,是他自己的復仇對抗心理在作怪。當他主觀的發現主觀的錯誤之時,他定然會尋求一個出路,釋放自己的復仇對抗心理。當然,渾水摸魚、火中取栗、亂中取勝的念頭,也是他這樣行動的驅動力之一。
三、打小報告人經常向領導打小報告,說明此人能力不強,有了本領恐慌,打小報告成了他的主要生存手段。
朋友小劉在公司里和同期入司的小倪很聊得來,兩人很快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跟對方說,也包括自己的很多秘密。當公司進行優秀員工評比時,在工作上表現優異的小劉以為自己一定會選上,殊不知就是自己的過度傾訴拉了自己后腿。原來小倪曾在背后向領導吐槽小劉平日工作狀態懶散、愛推卸責任,讓領導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小劉以為是好朋友,聽到什么“消化”掉就算了。可她卻忘了,一旦涉及到個人利益時,人心總是復雜又難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用在對手身上時,只能成了“塑料姐妹情”。
后來小劉才知道,小倪在之前的公司就是因為工作能力不強,依靠給領導打小報告才升成了中層管理人員。后來因為領導倒臺,“樹倒猢猻散”,她也就只能另換東家。結果來到這家公司,好朋友小劉成了她的墊腳石。
打小報告被人不屑,可總有人熱衷于此。究其原因,是因為它能帶來利益。其次,有些人能力業務差,因此帶來的是在工作中缺乏自信,恰恰因為自信的缺失,又引起了追求虛榮心。本領的恐慌,只能通過打小報告突出自己的“能力”,以此得到領導的信任,從而彌補自己的缺陷。
咱們小時候,在學校里常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不聽我的,就去給你告老師。”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四、愛聽小報告的一把手,不是一個善于廣開言路、開放包容的領導。每個人脾氣秉性不同,有的人光明磊落,有的人陰暗狡詐。光明磊落之人,不愛打小報告。陰暗狡詐之人,偏愛打小報告,甚至無中生有、添油加醋、火上澆油。經歷得多了,我發現經常打小報告的人總是那么少數幾個人。時間長了,這些人就像一把手耳邊的蒼蠅蚊子,嚶嚶嗡嗡。一把手不僅偏聽偏信,逐漸享受其中,哪天沒有小報告了反而覺得不舒服或少點什么。
打小報告是與管理者親密接觸的“捷徑”。管理者需要了解下屬動向,但不能時時盯著,告密者恰恰滿足這種需要。
但是這種需要反映出大問題:管理者對單位、公司沒有安全感;對下屬的不信任,個人修養和領導格局不夠大;單位、公司管理層正在或者已經出現了大問題!
五、輕信小報告的一把手,不是一個善于調查研究、善獨立思考的領導。胡適說過一句話“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對待人要再有疑處不疑”,首先要對胡適這句話存疑,胡先生未免有些天真了。都說當領導的一定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是一個好的一把手一定要對經常打小報告的人存疑,一定要對小報告的內容存疑。可是,有的領導,聽慣了小報告,認為都是真的,不加調查合適,就把小報告里被告狀的人劈頭蓋臉批評一頓。時間長了,一把手也會被下邊的群眾瞧不起。好的一把手會對小報告置之不理,會親自到群眾中去,跟每一個人交流談心,對具體的事情,有自己的獨立調查、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絕不會聽信打小報告人人云亦云、以訛傳訛。
其實,在單位、公司里,重要的不在于有沒有小報告,肯定是有的,重要的是管理者對小報告的處理方式,處理方式決定了單位公司內會不會傳播更多的小報告。
六、用小報告治理單位的一把手,不是一個善于團結群眾、真抓實干的領導。俗話說,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用小報告治理單位的一把手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時間長了,這個單位必然會人心渙散,一把手變成孤家寡人,什么事都干不好,什么事都落后,讓外單位笑話,讓上級領導瞧不起。一個好的一把手一定是不畏浮云遮望眼,他的主要精力一定在干事創業中,通過干事團結群眾,識別群眾。誰能干、誰正直、誰善良、誰大氣、誰謙讓,共幾次事都明白了。再者,大家都在干事,哪有閑功夫聽那些小報告。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規則,有規則的地方就有紛爭!
自古如此,如今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