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多地已進入疫情多發(fā)的狀態(tài),防疫形勢相當嚴峻。疫情當下,我們天天收到關于疫情的各種信息,身心疲憊,或者長時間被封控隔離,生活、工作完全被打亂,不安焦慮與日俱增。以上這些,其實都是我們心理失衡發(fā)出的信號。是時候,關注自己的心理狀況,學習心理調節(jié)方法,守護心理健康,讓心理也“防護”起來。
疫情下的心理失衡,又稱為心理應激反應,主要是由于疫情下對環(huán)境、生活、工作驟然改變而產(chǎn)生的情緒反應,包括焦慮、不安、恐懼、抑郁、易怒、擔憂等負面情緒。
心理問題可不只是心理方面的事,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是緊密相關的。如長期處于這些負面情緒中,有可能給消化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等帶來不良影響,促發(fā)更多身體疾病,所以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如果出現(xiàn)了心理失衡的情緒,該怎么辦?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心理調節(jié)和心理修復:
以適當?shù)膽B(tài)度對待疫情,我們只需要關注官方媒體發(fā)布關于疫情的信息即可,不信謠不傳謠,積極認真做好個人防護,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多通風,對防疫保持信心。
如果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過度焦慮和抑郁心情,請停止過度關注疫情信息,轉移注意力。
人生總有不如意的事,疫情之下我們都在經(jīng)歷人生的一次改變,而改變通常會帶來不太愉快的經(jīng)歷。我們可以做的,就是承認并接受人生的不完美,接受環(huán)境突如其來的變化,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并積極調整心態(tài),然后再主動采取行動去改善。
找到你熱愛的事,培養(yǎng)一兩個適合自己的有益業(yè)余愛好,如寫字、看書、玩樂器、畫畫等。通過做熱愛的事,能讓人獲得價值感、成就感和樂趣,減少對疫情的過度關注,從而減少負面情緒的發(fā)生。
長期的隔離讓我們遠離外界的接觸,人與人之間的實際接觸也減少,這多多少少讓我們產(chǎn)生焦慮不安的情緒。通過電話、視頻的方式,可以多與家人、朋友交流,相互鼓勵溝通,也可以適當宣泄心中的情緒。如果是疑似患者、密集者或確診患者等,更需要傾聽與傾訴,給予心理上的支持,幫助平穩(wěn)度過艱難時期。
運動可以促進多巴胺和五羥色胺的分泌,有利于改善情緒,緩解焦慮等精神壓力,同時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患病的風險。建議每天進行約30分鐘的運動,讓身體和心理都得到放松。
規(guī)律作息,三餐定時定量,均衡飲食,每天保持不少于7小時的睡眠時間,保證高質量的睡眠。
居家辦公讓工作與生活混在一起,此時更需要設立計劃,讓工作生活增加節(jié)奏感,有條不紊,這樣能減少焦躁煩惱的產(chǎn)生,處理事情也會更輕松一點。
同時也要注意一張一馳,勞逸結合,讓自己擁有徹底放空自己的時間。建議每天10-20分鐘的冥想時間,放松自己,舒緩壓力。
如果負面情緒已經(jīng)到了自我控制不了的程度,同時出現(xiàn)了嚴重的焦慮、抑郁、躁狂、失眠等,應該盡快尋求專業(yè)的幫助。疫情期間,專業(yè)機構開展了心理咨詢救助服務,可以撥打心理援助熱線,讓心理專家進行相應的心理咨詢服務和幫助。
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我們在做好科學細致的個人防護的同時,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也是一種強大的免疫力。愿大家都能守護好自己的心靈,筑起心理防護的屏障,保持良好心態(tài),眾志成城,相信我們能早日摘下口罩,平安健康再次相聚。
醫(yī)學建議,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