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長度為 3003 字 66 圖,建議閱讀 8 分鐘 -
- 思考時間 XX 分鐘 -
- 可先收藏后閱讀,能分享就最好不過了 -
(今天在后臺回復(fù)【拾花】,隨機獲取你的當日專屬花語)
以上這些是堇菜屬植物共有的一些特征描述,在我們遇到不知名物種時,可以憑借這些特征識別堇菜屬,但在堇菜屬內(nèi)部的種與種之間的區(qū)分,則要難上很多。
而且有些特征,在區(qū)分不同種時,因差異較大,需謹慎參考:
比如葉柄的長度,其在花期和果期中差異顯著;葉面的斑紋,斑紋的出現(xiàn)不穩(wěn)定;根莖葉等的被毛情況,被毛的有無、多少和部位不穩(wěn)定;除黃色外的花色,如紫堇色、淡紫色、白色等。
再說說哪些特征對區(qū)分不同種有一定作用:
比如托葉離生或不同程度地與葉柄合生、托葉邊緣形態(tài);葉柄翅的有無以及多少;葉片的全緣、具齒、分裂程度以及形狀;葉背的顏色;距的長短粗細;花瓣側(cè)瓣的被毛情況。
紫花地丁
先說說名氣最大的一個,在平時的生活中,大多數(shù)人只要見到類似開紫色花的堇菜屬植物時,都會理所應(yīng)當?shù)亟兴匣ǖ囟 5珜嶋H上非也,而且紫花地丁也有開白花的情況。
紫花地丁的分布非常廣,跨越了大半個中國。生于田間、荒地、山坡草叢、林緣或灌叢中。在庭園較濕潤處常形成小群落。
紫花地丁,無地上莖,葉非深心形且基部不內(nèi)卷重疊,也不分裂,邊緣有淺齒,葉長大于寬。距較長且呈管狀,常見下彎。葉基部楔形或截形,一般沒有耳垂狀的部位。葉長圓形、狹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卵形,也就是比較瘦長,最寬處不明顯或近基部。而且,感覺紫花地丁的花色普遍單一,多數(shù)是亮眼的紫色。
在北方地區(qū),紫花地丁最易與早開堇菜相混淆。
識別要點是:
1.距長且細,常見下彎。
2.葉片瘦長,且與早開堇菜相比,葉柄翅相對較明顯。
早開堇菜
早開堇菜因株高、花色等與紫花地丁相似,所以二者經(jīng)常會相互混淆。更煩人的是,紫花地丁總是會從早開堇菜群落中偷偷冒出來,藏匿其中。
不過目前這個時候,正是早開堇菜的盛花期,所以你看到了長得像紫花地丁的,很有可能是早開堇菜。
而且盡管早開堇菜的花期較紫花地丁要早上1-2周左右的時間,但也存在花期重疊的情況。
早開堇菜的分布也很廣,但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qū),特別是以華北居多。生于山坡草地、溝邊、宅旁等向陽處。
早開堇菜,無地上莖,葉非深心形且基部不內(nèi)卷重疊,也不分裂、邊緣有淺齒,葉長大于寬。距較長且呈管狀,多數(shù)微上翹。葉基部楔形或截形,葉卵狀披針形,也就是與紫花地丁相比,要胖乎一些,最寬處近中部。而且,感覺早開堇菜的花色普遍要比紫花地丁淺。
在北方地區(qū),早開堇菜最易與紫花地丁相混淆。
識別要點是:
1.距長且粗,多數(shù)微上翹。
2.葉片與紫花地丁相比,長寬比略小。
犁頭草早期曾被誤定為心葉堇菜,雖然早已修訂過,但一些植物志和地方志并未更新修訂。
犁頭草的葉子類似于早開堇菜,但更短更寬。其中葉尖稍短,葉基部更圓,而且形狀如同心形的兩片圓弧比早開堇菜更明顯。
犁頭草的分布相對沒那么廣,北方基本沒有,主要集中在長江流域。生于低地的陽面或半陰處,通常在南方稀疏且石頭較多的草坡上出現(xiàn)。所以和早開堇菜碰面的機會并不是最大的,反而是總和長萼堇菜混在一起。
犁頭草,無地上莖,葉非深心形且基部不內(nèi)卷重疊,也不分裂、邊緣有淺齒,葉長大于寬。距較長且呈管狀。葉基部心形,花紫色。
識別要點是:
1.距長且粗。
2.葉基部心形。
3.側(cè)瓣具稀疏須毛或無毛。
先來總結(jié)一下,通過距來區(qū)分堇菜屬的不同物種是比較可靠的。在堇菜屬常見的物種中,除了紫花地丁、早開堇菜、犁頭草是屬于距較長且呈管狀(距長長于4毫米)外,還有東北堇菜、北京堇菜、西山堇菜等,在此不一一贅述了。
相比北方地區(qū)多見的早開堇菜,南方地區(qū)更常見的是長萼堇菜。長萼堇菜的樣子與紫花地丁相類似,但與紫花地丁不同的是,長萼堇菜的葉子基部有明顯的圓弧,不過其葉形變化非常大,不能輕易據(jù)此判斷。
長萼堇菜的分布基本在南方地區(qū),范圍大致與早開堇菜相錯開。不過和犁頭草就有不少重疊的分布區(qū)域,這也導(dǎo)致了早開堇菜群落中,總是冒出些犁頭草。但這兩者的區(qū)分除了距之外,還可以通過側(cè)瓣的須毛情況來辨別。
長萼堇菜,無地上莖,葉非深心形且基部不內(nèi)卷重疊,也不分裂、邊緣有淺齒,葉長大于寬。葉基耳狀垂片發(fā)達。距較短且呈囊狀,距和下花瓣不同色,距偏微紅色。
識別要點是:
1.距短且粗。
2.距和下花瓣不同色,距偏微紅色。
3.側(cè)瓣顯著被毛。
與前面三種距較長且呈管狀(距長長于4毫米)的種類不同,長萼堇菜屬于距較短且呈囊狀(距長短于或等于4毫米)的類型,同為此類型的常見種類有心葉堇菜、戟葉堇菜、白花堇菜等,這里也不一一贅述。當然,距的長短只是相對更穩(wěn)定,并非固定不變。
紫花堇菜
紫花堇菜的鑒定稍簡單。主要是它具有直立的地上莖、基生葉,以及托葉邊緣具流蘇狀長齒。雖然叫紫花堇菜,但經(jīng)常開出白色的花朵,這命名也真是無解。另外,常與紫花堇菜相混淆的種是雞腿堇菜。
紫花堇菜的分布有一定的地域性,主要集中在長江流域一帶。
紫花堇菜,有地上莖,地上莖直立,根狀莖短粗,有基生葉,無毛。托葉邊緣流蘇狀。花大,側(cè)瓣無毛,距長(6毫米)。
識別要點:
1.有直立的地上莖。
2.有基生葉。
3.距長(6毫米)。
4.側(cè)瓣無毛。
雞腿堇菜的識別難度也不大。主要是它具有直立的地上莖,以及托葉通常羽狀深裂呈流蘇狀,或淺裂呈齒牙狀。至于與同樣具有以上特點的紫花堇菜的區(qū)別,則是雞腿堇菜無基生葉、距短(3.5毫米)、側(cè)瓣具毛等。
雞腿堇菜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地域性,主要集中在黃河流域以及東北地區(qū)。
識別要點:
1.有直立的地上莖。
2.無基生葉。
3.距短(3.5毫米)。
4.側(cè)瓣具毛。
說了那么多,可能還是會比較讓人眼花繚亂。起碼我個人已經(jīng)有點亂了,不過我一直在勉勵自己,切勿煩心。畢竟識花先觀花,觀其形,知其性,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倘若最后實在分不清,也無妨。且當做回歸最初的本心,真真切切感受生活中這些小可愛帶來的美好吧。
最后,問一個問題,本文前七張照片是哪一種堇菜屬的植物?
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