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長度為 912 字 26 圖,建議閱讀 5 分鐘 -
- 思考時間 XX 分鐘 -
- 可先收藏后閱讀,能分享就最好不過了 -
(今天在后臺回復【拾花】,隨機獲取你的當日專屬花語)
不知是何因由,哪怕我身處的位置被黃花風鈴木緊緊包圍,我也不怎么想寫關于它的文章。
或許,是因為大家已經對它太過于熟悉了。又或許,是它在花期時就已占據了整個朋友圈,我不想有跟風的嫌疑。
于是想著,那就讓它在一年中最燦爛的時間里,被身邊的人無限地記錄和贊美吧,我靜看便是。
但直到前兩天,一個在三月初才發了黃花風鈴木花朵九宮格朋友圈的朋友,發了一張已經長出葉子、結出果實的黃花風鈴木的照片給我,問:這是什么樹?
我瞬間大受觸動,難道容顏逝去就不認得它了嗎?
我安慰自己,或許這是個常態吧。身邊有對植物感興趣的朋友已是難得,怎能還去過分要求他知道黃花風鈴木的全部形態呢。
“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美麗,然而短暫的花期一過,從它樹下走過的人,又有多少還會認得它。”這是大概在三月中旬,我發的一條關于黃花風鈴木的朋友圈文字。
既然自己早就預料到了這種局面,還是算了,想多也是為難自己。
畢竟大多數時候,人們也只會記住一棵植物最高光時刻的樣子——花。
這個無可厚非,只是于我而言:愛一種植物,就跟愛一個人一樣。需要經過時間的洗禮,見證和參與它的生老病死,在這個過程中共同經歷著彼此的高山低谷。
而不是只關注某個階段、某個輝煌的階段。這種只為流量,只為眼球,卻沒有感情的做法,實在有些許勢利。
感觸寫完了,還是簡單說說它吧。
來自南美洲的黃花風鈴木,在盛花期時,沒有紅花,也沒用綠葉,唯有一樹飽和度拉滿的金黃。這種先花后葉的植物是紫葳科風鈴木屬典型的落葉或半常綠喬木,最高不過兩層樓,所以可以清楚地拍到它那漏斗型的金黃花冠。
十朵八朵聚成一簇簇花球,宛如朵朵風鈴,沒有一絲雜色。成片的黃花風鈴木頗為壯觀,而單株的它,同樣不會遜色于周圍的植物,因為實在金黃得耀眼。
它之所以在華南地區廣受歡迎,主要是其季相變化特別明顯,如春天的花、夏天的果、秋天的綠、冬天的枯。
此時雖不是廣東的夏天,但溫度已經達到夏天的水平了。所以在上月末、本月初,它那短暫的花期過后,嫩綠的葉芽便開始萌發,是對生的倒卵形掌狀復葉,4-5枚的小葉均被褐色細茸毛。
緊接著是現在能夠看到的,黃瘦的蓇葖果以及蓇葖果裂開后帶有絨毛的種子。其實那黃瘦的蓇葖果也有很多細小的毛,摸一摸就能粘在手上。而種子所帶絨毛,主要是能讓它飛得更高,傳得更遠。
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