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長度為 1829 字 19 圖,建議閱讀 6 分鐘 -
- 思考時間 XX 分鐘 -
- 可先收藏后閱讀,能分享就最好不過了 -
廣東的桃花在二月初就已悄然綻放,雖開得零零星星,但也稱得上是個報春的植物。畢竟當三兩支桃花乍現時,春的腳步剎都剎不住。
因為桃并不屬于那種在早春就綻放的植物,它需要一定的積溫才開始干活。像我們常說的“桃李”,如果按照時間順序,應該叫“李桃”。皆因李的花期通常都比桃的要早上一段時間。當李花快開爛了,桃花才姍姍來遲。
作為隸屬于薔薇科桃屬的桃,盡管與它同屬的植物較少,但歸于桃之下的品種卻越來越多,包括觀賞桃和水果桃兩個維度。
一般的觀賞桃,它們通常一花單生,先于葉開放;花梗極短或無梗。5枚淡粉色的花瓣,近基部則深粉色;雄蕊花藥緋紅色,雌蕊1枚。
但隨著人們對桃花品種的栽培和重視,其變化越來越多。除了不同的花色以外,花瓣還有單瓣、半重瓣、重瓣之分,有的同一朵花還能有不同的顏色。結的果子更是豐富多彩,油桃、蟠桃、水蜜桃啥的,味道不同之余,長相也不一。
這給在原本就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春天去鑒賞具體的花,帶來了不少的難度。包括前面講到的梅花、櫻花、李花、梨花等,估計同時看到它們的時候,多半也是一臉懵。
所以這里先大致說一下鑒別桃花的重要特征:第一,花朵單生;第二,花梗極短或直接貼梗長;第三,萼片有毛;第四,花稍先于葉,幾乎花葉同期;第五,枝條頂端是葉芽,下面排列著幾個花芽;第六,新葉對折。
而如果說,要評選出我國歷史最悠久的觀賞植物,毫無疑問地,桃花必定是其中之一。
哪怕一直在民間以國花自居的牡丹,也很難勝過桃花。因為它從李氏唐代以來,才逐漸被人們喜愛,并開始有了大規模的種植。
而自古以來象征著花中君子的蘭花,文獻記載和歷史淵源確實久遠,但其最初的真實身份是佩蘭一類的澤蘭屬植物,如今的蘭花只不過是在宋代搶了它的名號。
至于梅花、李花之流,也不如桃花。因為當《周南·桃夭》中用“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些文字去描寫桃花的時候,它倆還只是被人當做果樹去栽培,吃果子勝過于賞花子。
其中的“夭夭”形容的是桃花盛開時那熱鬧而繁茂的景致,“灼灼”則描述了桃花鮮艷到刺眼的顏色。這是一句把桃花和愛情聯系起來的詩句,讀完以后是不是很自然就在腦海中浮現出鑼鼓喧天的喜慶場景。
當然,桃樹有花可賞,同樣有果可吃。《國風·魏風》中就有“園有桃,其實之肴”的詩句,說明數千年前,我國就已經馴化桃樹。如今我們在桃子的食用方面,從內在品質到外觀品質,基本上遵循甜、香、硬、大、艷等5個指標。
桃樹歷史如此悠久,對桃花品種的研究和栽培,雖說沒有梅花多,但怎么也得有個一百來種。目前我們通常根據桃花的樹型以及花型,分別對桃花品種進行分類。
按照樹型劃分,可分為直枝型(枝條向上生長,最常見)、壽星型(植株明顯矮化)、垂枝型(枝條下垂)、帚型(枝條密集向上)、曲枝型(枝條扭曲)、山碧桃型(桃與山桃雜交而來)。
其中直枝型品種最多,起碼一半的的桃花均屬此種。比如絳桃、紫葉桃、人面桃、二色桃、菊花桃、碧桃等。
按照花型劃分,又可分為單瓣型、梅花型、月季型、菊花型、牡丹型、鈴型。劃分的標準也很明顯,主要依據花瓣的數量、形狀、雌雄蕊的明顯程度等。
目前梅花型品種最多,比如碧桃、絳桃、紫葉桃、綠萼垂枝桃、照手桃、白花山碧桃等。
以上這些都能在學術上稱之為桃這一個物種。當然,還有其他一些桃屬的植物也經常會被栽種在園林當中。
比如和桃的區別是葉片側脈直達葉緣,主要在新疆到中亞栽培的新疆桃;與桃相比,葉片下面和花萼外面均無毛的山桃;果核無空穴的甘肅桃和光核桃等。哦對了,還有那個果實成熟后干燥無汁的榆葉梅。
桃花在我國不同空間上的觀賞時間有著非常顯著的緯度地帶性規律,受不同緯度氣候的影響,大概每提高1°,觀賞日期就推遲2-3天。而通過大數據的分析,最近的十幾年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桃花的觀賞日期都提前了。所以全球氣候變暖,反映在植物身上的其中一個方面,便是如此。
一般來說,像桃樹這種落葉植物,它需要休眠,以便保護芽免受冬季寒冷的氣候影響,保證來年還能堅挺地活下去。這個休眠包括自然休眠和被迫休眠2個階段,芽從自然休眠過渡到生態休眠,再到正常的萌芽生長,必須積累一定的冷量和熱量,也就是需冷量和需熱量。
簡單點,即植物休眠需要冷到一定程度,植物發芽則需要熱到一定程度。
而花芽和葉芽的需冷量和需熱量差異,往往會導致花葉不同步的情況發生。比如許多桃花品種,它們的花芽和葉芽的需冷量幾乎一致,但葉芽的需熱量卻略高于花芽的需熱量,這就使得這些桃花往往先花后葉或幾乎花葉同期。
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