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朋友出于對攝影的熱愛,或者是頭腦一熱,買了單反或微單(無反)。新機器拿在手里,卻搞不懂各個按鍵和功能,只會使用全自動模式拍攝,每次拍照都憑感覺調參數。想看說明書,相機的說明書足足有一本書的內容那么多,還都是一些專業名詞,實在看不下去。
今天咱們講一些相機基礎且常用的功能,看完后就能快速上手。
拍照前肯定要先對焦,焦點對在哪兒,哪兒就是清晰的。
對焦模式分為“自動(AF)”和“手動(MF)”,這個開關在鏡頭上。
手動對焦時,你要轉動鏡頭上的對焦環,焦平面的遠近就會變化,你可以從最近的幾十厘米處到無窮遠選擇。
自動對焦時,相機會自己對焦,一般來說越靠近畫面中央、越明顯的物體,越容易被相機自動選擇為焦點。
自動對焦的模式也有很多種,基本上都是這幾種功能:一是單詞的,對上焦后就不再改變了,二是動態的,對上焦后,如果拍攝的物體動了,焦點也會跟著動。
一般來說,價格越貴的相機,在自動對焦的開發上就下了越大的工夫,目的就是讓相機對焦又快又準確,對上了還不會再跑焦,具體看說明書。
對上焦的地方是清晰的,焦點以外就開始模糊,距離焦點太遠,可能就模糊到看不清了(虛化)。清晰的范圍可以叫景深,景深越小,虛化越明顯。
對上焦后,就可以按快門鍵咔嚓拍照片了。一般情況下,大家都希望拍攝亮度正常的照片,別太亮也別太黑,這些由光圈、快門、感光度決定。
A檔是光圈優先模式,可以手動調整光圈,其他參數會自動變化。假如我拍一個模特,想讓背景虛化掉,我就需要大光圈,把光圈開到了最大。光圈變大后,為了保證曝光正常,相機就會自動調整快門和感光度的大小。
T、S檔是快門優先模式,可以手動調整快門,其他參數會自動變化。假如我拍一輛摩托車,摩托車很快,我就要把快門提高到1/2000之一左右。為了保證曝光正常,相機會自動調整其他參數。
M檔就是手動曝光了,手動調整數值,一般能用自動就用自動,自動解決不了的問題,才用手動。手動也解決不了,就借助道具,閃光燈、減光鏡。
高手拍照只用M檔?聊一聊神奇的M檔(專業模式),要怎么使用!
雖說光圈快門可以影響曝光,但是你發現沒有,在光圈優先模式下,我雖然改變了光圈,但相機為了獲得正常的曝光,會自動調整快門數值。
萬一我不想要正產曝光,我就想拍的亮一點怎么辦,那就提高曝光補償的數值,比如+0.5、+1等等。增加了曝光補償,相機就會為了獲得更亮的曝光,自動調整快門和感光度的數值。
所以,曝光補償也是通過光圈、快門、感光度來改變亮度的。如果使用M檔,曝光補償就失靈了。
焦距是針對鏡頭來說的,焦距可以改變取景范圍。通俗的理解,就像望遠鏡,可以縮小取景范圍(放大畫面),比如我原來能取景一群羊,現在取景范圍小到一只羊,也可以理解為把一只羊放大到充滿整個相機屏幕。
鏡頭焦距可以改變取景范圍,相機的感光元件尺寸也能影響取景范圍,全畫幅尺寸大,取景范圍也大。同樣的焦距,用在不同畫幅的相機上,取景范圍也不一樣。
為了統一描述,出現了“等效焦距”這個說法,“等效焦距”就是把鏡頭安裝在全畫幅相機上的實際焦距。比如我有一枚焦距18mm的鏡頭,我用在了佳能的半畫幅相機上,焦距轉換系數是1.6,最終這支18mm的鏡頭在我相機上的等效焦距就是18*1.6=28.8mm。
智能手機的等效焦距一般是26mm左右,手機超廣角的等效焦距一般在17mm左右。50mm的鏡頭被稱為標準鏡頭,經常用來拍攝人像。拍攝月亮時就要用到400mm甚至600、800mm的超長焦鏡頭了。
新手掌握這些知識,就能上手一臺相機了,如果還想深入研究,就關注我的公眾號,看其他文章。
原創教程,歡迎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