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鄉第一中學管永根
[摘要]
本文介紹了一個被很多人忽視的社會性軟件WIKI。并從WIKI在研究性學習中的應用進行了探索。WIKI多人協助的功能為教師進行研究性課程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另外還介紹了在 WIKI平臺上實施研究性課程的過程和存在的優缺點。
[關鍵詞]
WIKI 研究性學習 社會性軟件 協助學習
[正文]
一、研究的背景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怎么樣才能更多、更好的學習知識呢?或者說,在信息社會,如何有效的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呢?以前的接受式學習滿足不了對知識的需求和能力的培養。研究性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
另外,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各種社會性軟件,如:QQ、BLOG、WIKI、網游等充斥著人們的生活。自2004年起社會性軟件在國內越來越流行起來。在這些社會性軟件中,QQ和BLOG等可以說是家喻戶曉。WIKI在企業和研究性組織中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它正一步步地影響和改變著企業和組織內部的知識管理模式以及協同工作方式。但是,就目前而言,WIKI在學校教育中的應用,仍處于剛剛起步的探索階段,且發展緩慢,其強大的協作學習功能還沒有被我們的教育者所關注。
二、WIKI的概念及其使用
1.什么是WIKI?
WIKI:WIKI一詞來源于夏威夷語的“WEE KEE WEE KEE”,原本是“快點快點”的意思,被譯為“維基”或“維客”。一種多人協作的寫作工具。WIKI站點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訪問者)維護,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或者對共同的主題進行擴展或者探討。WIKI指一種超文本系統。這種超文本系統支持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同時也包括一組支持這種寫作的輔助工具。有人認為,WIKI系統屬于一種人類知識網格系統,我們可以在WEB的基礎上對WIKI文本進行瀏覽、創建、更改,而且創建、更改、發布的代價遠比HTML文本小;同時WIKI系統還支持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為協作式寫作提供必要幫助;最后,WIKI的寫作者自然構成了一個社群,WIKI系統為這個社群提供簡單的交流工具。與其它超文本系統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開放的特點,所以WIKI系統可以幫助我們在一個社群內共享某領域的知識。
2.WIKI的使用。
隨著WIKI技術的發展,WIKI的版本也越來越多,功能越來越強大,但基本功能是不變的。就目前而言,其中最有名的數維基百科(WIKIPEDIA),文章數已突破1000萬篇。另外也有一些WIKI,比如說ASPWIKI(使用ASP語言)、TIKIWIKI(使用PHP語言)、TWIKI(使用CGI語言)等。但就應用而言,WIKI的現狀有點象RSS閱讀器。功能比較強,也比較有用。但似乎感覺門檻比較高。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百度知道”和“新浪愛問”都是類似于WIKI的典型應用。這些我們都并不陌生了。WIKI的主要功能就是大家都可以編輯網頁,甚至不用注冊的普通游客也可以修改。隨著在線編輯功能的逐漸加強。編輯一個網頁已不再那么麻煩,不象以前需要掌握WIKI編輯的語法。下圖就是一個WIKI中的編輯器。界面跟WORD差不多,最大的特點是WIKI的使用者同時還可以在內容中標注出WIKI鏈接,這是我認為WIKI最有價值的地方。但WIKI為什么沒能象BLOG一樣火起來呢?究其原因可能有這么幾個:一是從小缺少培養合作意識,大家都比較習慣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二是比較保守,不愿將自己的心里話說出來,不愿分享自己的觀點。三是WIKI在國內開發投入不夠,界面等沒有BLOG漂亮,不能迎合普通老百姓的胃口。但WIKI的確具有十分強大的功能,這是你成為了“維客”才能真正體會到的。
這里再簡單說一下WIKI平臺的搭建。首先你可以到官方網上下載MEDIAWIKI程序,MEDIAWIKI也是維基百科和天下WIKI所采用的免費開源程序(中文官方網
HTTP://WWW.MEDIAWIKI.ORG.CN/,安裝幫助信息也應有盡有);然后配置一個PHP+MYSQL系統環境,你可以直接下載APACHE+PHP5+MYSQL的集成安裝包。安裝后把WIKI程序復制到WWW目錄就可以了,詳細就不再贅述。
三、WIKI在研究性學習中的應用
目前,WIKI主要有這么幾方面的應用:(1)作為一個百科全書。WIKI作為百科全書有很多典型案例,比如除了上面提到的維基百科外,還有綠野百科,東行記百科等。用戶都可以創建自己的詞條,并修改別人的詞條,這樣日積月累就形成了一部百科全書。(2)作為教育改革實驗的工具。比如東行記百科是專門用來協作式論文寫作的平臺;WIKI作為教師合作寫教案;個<?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別老師用來作為知識管理的工具。本文也就WIKI在研究性學習中如何有效應用進行一定的探索。(3)作為知識積累和交流的平臺。在WIKI平臺中,維客們很容易建立起一個合作的共同體。維客們聚在一起好比一個和諧的大家庭。作為“維客”需要良好的素質和一定的服務意識。為此國外有些有名的WIKI站點入門門檻比較高。需要專門有人介紹才能成為其會員。
下面我就研究性課程特點及如何應用WIKI開展教學跟大家一起探索。
研究性課是新課程改革后一特色學科,主要培養學生團結協助,自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高中必修的學科。研究性課沒有固定的教材,教學內容比較開放,學生可就自己喜歡的課題開展研究,所以受到學生的歡迎。另一方面,在很多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中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剛開始的時候學生比較熱情,但一下就冷下來了,定下課題之后基本就閑置在哪里。到最后結題的時候,只有少數同學到網上下一點就完成任務了。根本發揮不出小組一起合作的優勢。更很難體現研究的過程。
面對這個問題,首先我覺得缺少一個平臺來記錄研究的過程,學生沒有過程體會,學生間缺少交流。WIKI是很好的一個平臺。在學校的一個研究性課題《網絡游戲與青少年》中,我進行了嘗試。
首先我們要確定研究的問題,在WIKI中就是創建一個討論的主題或者詞條。這個很簡單,WIKI系統搭建好后一下就可以搞定。我們要做的第二步是分工。首先由學生們進行討論,面對研究的問題,討論出更詳細的研究方案?這個步驟我們先采用面對面討論的形式,然后把初步討論結果匯總在WIKI的相關討論區。再進一步進行修正,或遵循小組以外同學的意見,最后鎖定研究范圍。WIKI除了編輯主題外,可以設置為不同的版本(各抒幾見),可以設置為專題、目錄或者鎖定不讓更改。學生們討論都很積極,形成了很多的觀點,比如說:“網絡的特點”、“網絡游戲的特點”、“網絡游戲的分類”、“青少年身心特點”、“青少年興趣愛好”、“當前社會環境”、“當前學校環境”、“學生學習情況”、“學生家庭情況”、“游戲與年齡特點”等等。確定研究內容后再進行分工。這一步很重要,只有進行了深入的討論,才不會使后面研究的時候跑題或者分工不明確。學生有了指定的任務后,在WIKI中建立相應的子條目。每個小組成員在各自的子條目中進行編輯和探討,也可以相互鑒戒或者引用。學生感到非常新鮮,興致也很高。一有時間就看看自己的研究課題,有新的發現就添加幾句。學生之間沒有競爭關系,而是相互合作的關系,形成了一個共同體,有時還向別的同學炫耀一下自己組的成績。頁面編輯對于高中生來說已沒有問題,沒花多少時間就可以學會。為了發揮WIKI的特色,在頁面中把一些關鍵字定義成書簽,每個人可以設置連接到已有書簽,減少冗余的內容。頁面中也可以設置超級鏈接到外部地址,使小組成員隨時可以查閱相關知識。
四、教師扮演的角色和要解決的問題
教師在組織整個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在不斷的發生變化。一會兒教師是提問者,一會兒又是解釋者,一會兒是協助者,一會兒又是評論者。學生在完成整個課題的進程由學生自己把握,教師則起著提醒和督促的作用。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學生可能會犯一些小錯誤,這個時候,老師又是學生思想的開導者。比如說有些學生把別人做的刪除了,或者寫一些跟主題無關的東西。這個時候,老師除了及時做好技術上的備份外,需要做一些思想工作,其實沒有一個學生是故意犯錯誤的,有的是出于試試看、好玩的心態,有的是想在老師和同學面前表現一下自己。作為老師要認真對待,積極開導,使其知道他是集體的一份子,維護好這個WIKI是大家的事情,自己的任務完不成將影響到大家,將受到大家的指責和批評。從中可以培養學生團結精神和合作能力。另外還會碰到學生之間相處不好問題,這往往出現在分組的開始,學生不滿意自己的分組和不滿意自己的合作對象。對于這個問題解決辦法是時間。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間會相互間達成默契。當然在這之前最好在學生自愿的基礎上分組。一旦出現矛盾,教師也要耐心調解。
五、階段性和總結性評價
為了督促學生課題開展進度,提高學生積極性,進行評價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以下我設計了一個簡單的階段性自評量化表。老師主要看學生有沒有動手在做,團隊之間有沒有相互合作,有沒有主動參與意識,有沒有明確的目標等幾個方面觀察學生的表現。學生通過自評可及時發現目前存在的問題,以促進后階段的研究和學習。從表格中我們也能體現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研究性學習階段性評價量表
姓名: 組別: 日期:
學生自評項 分值
5分
3分
1分
0分
我工作進展情況?
超前
正常
稍慢
停滯
我幫別人幾次
5次以上
3-5次
1-2次
0次
主動請求幫助次數
5次以上
3-5次
1-2次
0次
我的下一個目標
十分堅定
明確
做著看
迷茫
總分
課題結題后,給出一個總結性評價??梢宰寣W科公正客觀的看問題。以下我也設計了一個總結性評價量表:
研究性學習總結性評價量表
姓名: 組別: 日期:
學生自評項 分值
5分
3分
1分
0分
我工作完成情況?
完成很好
基本完成
還差一點
沒完成
我幫別人幾次
8次以上
4-8次
1-3次
0次
是否對他人作出了評價
評價了
未評價
在活動中表現
積極
有主見的
聽老師就行
無所謂
是否有收獲
收獲很大
有一些收獲
收獲不多
沒有
總分
從評價表中我們可以看出,總結性評價也不是單純地評價完成情況。更重要的在于過程。從過程中學習和體會到平時學不到的東西。過程性評價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后進生的信心,更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于是認真投入了,努力付出了,肯定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