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崩,為出血量多,時間較短;漏,為出血量少,時間較長。
從現代醫學來看,崩,多為血管本身病變,如毛細血管破裂等,滲出的血量多;漏,屬于凝血機制障礙,如血小板數量低或凝血功能差,滲出的血量少。
崩中屬于肝臟的病變,因為大血管出血與厥陰經有關;漏下屬于脾臟的病變,因為毛細血管出血歸太陰。二者統稱崩漏。臨床上,有時崩和漏很難區分,因為在同一位患者身上常崩和漏并見。
治療崩漏的2大特效穴位
臨床實效案例
王某,女,28歲。
初診:2010年3月30日。
主訴:月經量多多年。此次行經20余日不止,量多有血塊。
癥候:頭暈,乏力,小腹痛,余正常。大便溏,1日1~2次。苔白舌淡,脈滑數。
經絡診察:太陰經、厥陰經異常。
辨經:病在太陰經。
選經:足太陰經、足厥陰經。
選穴:隱白(灸20分鐘)、太白、孔最、地機、太沖。
二診:針后漏血已少。治療同前。
4月3號來電話,自訴病已消失。
療效:共2診;屬臨床痊愈。
【版權聲明】:內容綜合整理于《王居易針灸醫案講習錄》,旨在分享,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如有癥狀請及時就診專業醫師。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