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選擇
顏色鮮艷、外形飽滿端正的蔬果。
食物的外觀非常影響人們對它的接受度。
全球每年生產的蔬菜和水果中,
有20~40%根本沒有機會上餐桌。
它們有的是長了兩只腳的蘿卜,
有的是身上有斑點的檸檬,
有的是彎成90度的黃瓜……
就因為長得與眾不同,
比如形狀奇怪,顏色奇怪,
或者你甚至不吃的果皮上有瑕疵。
就被人們判定為“丑”,
它們成為了垃圾桶中的常客,
從出生起就等待著腐爛和死亡。
據調查,
只有不到15%的研究者
會選擇購買或食用,
外部有缺陷的蔬果。
垃圾桶里的丑食物:我做錯了什么!
2020年全世界總共產生了
9.31億噸的食物浪費,
這些糧食相當于
2300萬輛40噸巨型貨車的重量,
這些卡車首尾相接,可繞地球整整七圈。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的
《2021年食物浪費指數報告》,
全球約17%的糧食生產可能會被浪費,
其中61%的浪費來自家庭,
26%來自食品服務,
13%來自零售。
如果從環節來看,
全球54%的糧食浪費發生在生產、
收獲后處理和儲存期間;
46%發生在加工、分配和消費階段。
這些損耗與浪費的糧食在整個生命周期
所產生的碳排放當量為33億噸,
相當于全球第三大溫室氣體排放國。
這些食物浪費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 6%,
大約是全球航空排放量的三倍。
那些因為丑而被丟掉的蔬果,
占全球農業生產溫室氣體排放量的5%左右。
我國餐飲食物浪費量約為
每年1700萬噸至1800萬噸,
相當于3000萬到5000萬人一年的口糧。
中國每年因食物損失與浪費
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約為11億噸,
如果參照2020年中國各省份的碳排放總量,
這個數據比每個省份的碳排放總量都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