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掌門人迪斯開著一輛大眾的純電動車ID.3,帶著女兒Caro在意大利休完夏季假期回到德國,發現世界已經大不一樣了。
第一個觸動迪斯敏感神經的是,全球第二富有的比爾·蓋茨寫了一篇深度文章,詳細地分析了新能源市場的發展趨勢,并對不同的新能源車路線進行了預判。
新冠疫情讓人類重新思考,人與自然、地球如何共處。比爾·蓋茨在文章中稱,新冠疫情帶來了可怕的痛苦和經濟上的困難,但氣候變化可能會造成比新冠肺炎的破壞力更大。
比爾·蓋茨的結論是,新冠疫情后,全面啟動零碳排放、新能源汽車將是防止氣候災難的一個重大議題。
第二個讓迪斯“虎軀一震”的是,特斯拉在德國的銷量,今年8月達到了2846輛,同比上漲457%,占據了德國近18%的電動汽車市場份額。
同時,德國電動車的整體銷量也出現大漲,8月德國電動車銷量同比量增長221.5%,至16076輛。
這兩個事件,讓對電動車前景頗為樂觀、制定了全球最激進電動化戰略的迪斯,都忽然感覺到,在疫情的反思和經濟、社會重構下,進程比想象的要快很多:
包括全球頂級富豪在內的有影響力的人群,站在了推動汽車電動化的最前沿。電動化的關注度正在飆升,它正在形成一個全社會合力。
01
全球財富也在瘋狂的聚焦汽車的電動化,代表性事件是特斯拉在最近兩個月上演了資本市場的神話。
9月1日,特斯拉股價持續暴漲,漲幅達12.57%,尾盤報收498.32美元,市值突破4600億美元。
受此影響,馬斯克的個人財富前一晚暴增117億美元,身價達到1154億美元,超過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成為全球第三大富豪。
這在某種意義上說明,社會和輿論對于電動汽車的未來,已經達成了較為統一的共識。
雖然特斯拉股價存在泡沫,但不可否認,全球對新能源汽車整體認知和熱衷程度,已達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8月底,個人財富排名比馬斯克更高,全球第二富有的比爾·蓋茨,也發布了一篇深度剖析新能源汽車未來路線的文章。
在這篇題為《在零碳世界里,我們如何出行?》的文章里,比爾·蓋茨稱,人類要盡可能使用清潔電力驅動所有的車輛,并為無法做到這一點的車輛找到便宜的替代燃料。
比爾·蓋茨的結論是,改用電動汽車和替代燃料,是我們實現交通運輸零排放最有效的方法。
迪斯立即在多個個人社交賬號上轉發了這篇文章,并且配發了超長的評論,其中一段寫道:
我認為比爾·蓋茨先生對于出行領域碳排放的理解很深刻。他不僅了解我們汽車行業為此需要做出的行動,同時也能夠力所能及地建議各國政府如何制定規章制度、如何推動零碳發展。
幾天后,迪斯又見了去德國考察的馬斯克,雙方進行了2個小時的會談。這是傳統車企巨頭的掌門人,第一次正式和電動汽車新貴會面,并公之于眾。
大眾的高傲,從來都是看對象的。從迪斯的動向看出,大眾已經徹底接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接納特斯拉與其站在同一個級別上的事實。
特斯拉通過上量很快的Model 3,在全球市場攻城略地,已經不只是令全球銷量第一的大眾懼怕,最終重要的是,大眾已經開始靠近特斯拉。
有媒體透露,在兩位CEO的推動下,特斯拉已與大眾集團在電氣化領域達成了“盟約”。
“基情”越來越有意思,迪斯和馬斯克之間,還有一個比爾·蓋茨(其投資了固態電池制造商QuantumScape,是大眾的盟友)。
在迪斯看來,如果有利于大眾的電動化戰略,放棄敵意,拉攏馬斯克又有何不可?過去三年,迪斯制定了最激進的電動汽車計劃,未來能否達成,關乎大眾的命運。
02
在德國,迪斯將大眾的純電動車ID.3、ID.4拿出來,讓馬斯克體驗。
賓主一片言歡。
馬斯克是新造車領域的純電動代言人,而迪斯是傳統車企陣營中,純電動車的堅定支持者。盡管迪斯稱,在會面中沒有達成任何交易,但雙方統一陣線、對外放出信號的意圖明顯。
不過,大概率雙方都只會停留在表面。因為,大眾懼怕特斯拉,特斯拉更懼怕大眾。
大眾的電動化計劃,激進程度超過了全球任何一家車企。
根據2019年修訂后的計劃,其將更加關注旗下車型的電氣化發展并加大投資力度。
計劃到2024年,該公司將在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等領域投資600億歐元。根據長期計劃,大眾將在2029年底之前推出75款純電動車型和60款混合動力車型。
大眾計劃到2029年銷售2600萬輛純電動汽車和600萬輛混動汽車,其中約有2000萬輛的電動汽車是基于大眾的MEB模塊化平臺打造,其余的約600萬輛則使用大眾的PPE平臺。
這種產品集團軍化和銷量規模化的打法,特斯拉還做不到,整體實力上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一旦大眾起跑,對特斯拉可能是碾壓式的。
大眾還計劃,到2022年底,將在全球建造16家工廠用于生產電動汽車。
而特斯拉今年的銷量目標是50萬輛,和大眾動輒3000萬輛的銷量目標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
而對于未來幾年的目標,馬斯克閉口不談。不得不說,馬斯克很聰明,因為目標提得越多越大,傳統車企越恐懼,特斯拉面臨的阻力會越多。
大眾和特斯拉,就像生態鏈里的狼和虎,最有可能是全球范圍內純電動車銷量第一和第二,他們永遠是競爭對手,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朋友。
馬斯克剛見完迪斯離開德國,大眾集團工會主席伯納德·奧斯特羅就對外表示,在電動汽車的產量和軟件開發方面,大眾有望很快超越特斯拉。
奧斯特羅表示:“如果特斯拉現有的三家工廠年產能都在30萬到50萬輛之間,那么總產能在90萬到150萬輛之間。我們有望在2023年達到相同水平,或者更早。”
特斯拉最看重的海外市場是中國和歐洲,分別建設了除美國以外的兩座制造工廠,但這兩個區域,都是大眾傳統的優勢區域,絕對不可能拱手讓人。
大眾和特斯拉,注定是一對死敵。所以,迪斯和馬斯克的握手,有幾分真假?
新銳汽車觀察已入駐:
|今日頭條號|企鵝號|車家號|一點號|
|搜狐號|易車號|百家號|網易號|
您的轉發、留言和點在看
都是我們寫下去的動力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