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離年度收官還有兩個多月,東風日產的市場營銷團隊已經全部動員起來,進行沖刺。
攻堅戰階段的情景,像即將參加高考,人人都繃緊神經。每天早上,東風日產銷售公司上上下下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動態,發的都是倒計時天數。
2020年是車企打過的、最硬的一場仗。車企在同一個市場競爭多年,打法已經沒有什么秘密,狹路相逢勇者勝,能否用強大的戰斗力進行反擊,決定了最終走向。
剛剛過去的一年,疫情的沖擊讓整個車市陷入最低谷,個中艱辛只有親歷者能體會。發布銷售業績當天,東風日產一位高管在朋友圈發了一張圖片,附上一句感慨萬千的話:2020,我們比任何時候都不易,又比任何時候都敢為。
有人說,2020年變量太多了,將不確定性表達到了極致,而唯一可以減少變量,將外部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結果的,只有內生因素。
2020年底,有一家車企的銷售副總在和一幫媒體人聊天時,冷不丁地提出了一個問題:車企的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么?
在場的都是老汽車人,對這個問題并不陌生,但一時間都沒有搭上話。原因很簡單,過去幾年,汽車行業的技術、產品、消費、業態,甚至國際環境、人類的生存狀態都在大變,幾乎沒有一種思維和一個經驗不被沖擊,很多問題要重新思考。
不過,問題討論到最后,被認可的答案只有一個:人,和依此構建的體系。一家車企有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團隊,形成了什么樣的文化,就會產生什么樣的競爭力。
之所以講這樣一個案例,原因是東風日產是一家注重團隊和文化的車企,比如2020年東風日產提出的“敢為礪行”,很大程度上,就是在特殊時代背景下構建的企業精神。
去年2、3月,新冠疫情將車市推進了冰窟窿。有人預測,全年車市降幅將超過30%。從未遇到過的狀況,讓很多車企懵了圈。2020年怎么打,心里一點底都沒有。
東風日產的“敢為”文化,很大意義上解除了上上下下心底的“猶豫不決”。首先是快速反應,聯動全國專營店推出針對疫情防控的“4大行動 10項舉措”;其后,東風日產提供短視頻營銷技法、自媒體營銷技法、數營先鋒學習資源等逾10種數字營銷支持與指導專營店。截至6月30日,全國800多家專營店已經累計開展10276場直播。
越是市場不樂觀,越是要敢于出手。東風日產的大手筆營銷,從疫情剛剛好轉時就開始了。
2020年6月13日,東風日產請來實力戲骨何冰、“蜜桃主任”周濤、國民村長李銳和中餐廳主廚林述巍,搞了一場暖心云家宴,2800萬網友通過抖音等平臺觀看了這場直播。
其時恰好是疫情和汽車市場的拐點,嗅覺靈敏的東風日產啟動營銷,打響了下半年車市復蘇的第一槍。產生的效果很明顯,到了年底盤點的時候,東風日產已經連續9個月實現正增長。
東風日產的沖鋒號,往往是自上而下吹響的。疫情期間,東風日產派出高管天團直接進入一線,進行輪番直播,從工廠探秘到產品詳解、市場優惠等等,過去要通過多個層級才能觸達的人群,現在直接進行交流。
高管坐進了直播室里,既是效果營銷,對內也是精神動力。就像2020年下半年上映的電影《金剛川》里的一句臺詞,“唯一想做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企業高管的目標明確,沖在最前面,就將團隊都帶上了往前沖的橋上。
汽車行業百年不遇的變革契機,正在加速推動汽車產業、技術和產品的變革,產品形態甚至主要功能都在突變,倒推了汽車行業和車企的商業邏輯重構。
由此延伸到車企和品牌的升級、裂變。2020年7月15日,日產全球全新LOGO發布,正式宣告這家86年歷史的汽車公司,從一個汽車制造商轉型到移動出行方案的提供者。
一個新世代開始了,日產將計劃命名為“Nissan NEXT”。
兩個月后的9月24日晚,日產的全新LOGO和全新純電跨界SUVAriya,首次面向單一市場在中國市場進行品牌全面煥新。
新LOGO以芯片的電路線為設計元素,以更簡約、更科技的扁平化設計,表現技術日產基于電氣化、 智能化和網聯化的全面升級,區別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
品牌煥新的內涵是,NEW NISSAN敢為的全新品牌主張。敢為是日產的傳統,日產品牌創始人曾經說了一句名言:“Do what others don't dare to do”,在這種精神的推動下,日產創造了頗具傳奇色彩的V6發動機、GT-R等。
在中國市場,東風日產也被公認為是最敢干的車企。2003年,東風和日產公司成立了當時中國最大的合資車企東風日產,此后一路乘風破浪,銷量從30萬、50萬輛干到80萬輛,2015年突破100萬輛。
2017年后,汽車的 “四化”風起云涌,站上歷史舞臺。在時代巨變的大背景下,東風日產的敢為文化,也進入了一個更宏大、更廣闊的洪流中。
品牌煥新更深層次的背后,是日產和東風日產面向未來汽車,進行技術、科技和商業邏輯的切換,汽車不再只是汽車,車企也不只是車企。
在東風日產聲勢浩大的品牌之夜活動上,現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常委,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陳昊表示,科技的溫度遠比科技本身重要,技術發展的終極目的是探討科技帶給人類的價值,讓駕駛者擺脫機械的束縛,實現個性的真正釋放,為人們創造更多去探索世界、探索宇宙、探索未來的機會。
對于東風日產而言,以品牌煥新為起點,下一個征程像星辰大海,進入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
汽車行業的每一輪大變革,都由技術革新策動。過去,日產通過傳統車技術,擦亮了“技術日產”的金字招牌。這一次,東風日產聚焦“五大技術”,回歸“技術日產”。
以2020年7月24日開幕的成都車展為起點,東風日產啟動了2020年的階段性計劃,2021款騏達、2021款勁客率先搭載Nissan Connect超智聯,網聯化進入全新的應用階段。
一個月后,2021款逍客升級搭載ProPLIOT超智駕上市,智能化應用快步向前。目前,日產L2級自動駕駛輔助系統ProPILOT超智駕,已搭載于天籟、奇駿和逍客3款車型中。
到了9月底的北京車展時,日產亮相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全新純電跨界SUV車型Ariya。Ariya對于日產和東風日產的意義都非比尋常,如果說賽道王者GT-R50是技術日產過去86年的技術結晶,那么Ariya則是日產智能出行時代下技術日產的巔峰之作。
作為一套新技術體系,在北京車展上,東風日產還發布了以Zero Emission日產純電、e-POWER、VC-TURBO超變擎、ProPILOT超智駕和Nissan Connect超智聯為核心的五大技術。
傳統燃油車仍然是消費市場的主流,日產的內燃機技術笑看群雄。其推出的VC-TURBO超變擎技術,首創多連桿實現壓縮比8:1-14:1可變,被稱為內燃機的“最后一次革命”。這款發動機已經連續兩年蟬聯沃德十佳發動機。
可變壓縮比的優勢在于,當發動機小負荷時,采用高壓縮比以節約燃油;當發動機大負荷時,采用低壓縮比,并輔以機械增壓器以實現大功率和高扭矩輸出。
搭載到汽車上,既能滿足大功率,又能滿足節能需求。東風日產的中高級轎車天籟2.0VC-Turbo,甚至能做到百公里加速只需6.4秒,而百公里油耗只有6.6L。
日產的另一項技術融合創新動力“e-power”,既不是傳統的混動,也不是純電動技術。它通過燃油引擎發電,將電能傳送到電動機及電池,實現全時電驅,是日產獨有的技術路線。
“e-power”技術有四個比較優勢:相對于傳統燃油車,它油耗更低,但又不犧牲加速性能;相對于純電動汽車,沒有里程焦慮;相對于插電混動,它避免了油電動力轉換的頓挫;相對于傳統增程式,因采用了小電池,控制了成本。
在純電動領域,日產是最早進行大規模市場化的車企,沒有之一。2010年,日產推出了搭載Zero Emission純電技術的全球第一款純電動量產車LEAF,目前的全球銷量已經超過50萬臺,是全球累計銷量最高的電動車。
當前中國市場上的純電動車,普遍有續航里程不穩定、能耗高等痛點,Zero Emission精準瞄準了這些問題,形成了高效節能、精準續航以及輸出穩定的三大特點,具有相當強的競爭力。
東風日產此前已經引入了搭載Zero Emission技術的軒逸純電動版,2021年,還將引入重磅純電動車Ariya,進一步擴充Zero Emission技術的產品陣營。
通過這一輪技術回歸,東風日產已經聚齊了先進的內燃機動力、融合創新動力、純電動力和智能網聯技術,可以說,已經成為技術路線最全面的、動力組合最合理的合資車企。
新一波的技術紅利即將體現到市場上,2021年東風日產將有三款全新動力車型上市。整體市場也趨于樂觀,中汽協預計,今年乘用車市場將增長7.5%。可以肯定,以新技術為核心,進行品牌煥新后的東風日產,將進入一個全新的上升周期。
新銳汽車觀察已入駐:
|今日頭條號|企鵝號|車家號|一點號|
|搜狐號|百家號|網易號|ZAKER|
您的轉發、留言和點在看
都是我們寫下去的動力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