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汽車在8月底搞了兩個重要的發布:一個是8月30日發布業績中報,另一個是8月23日的“科技生態大會”。
兩場發布選在一個星期內發布,是有其內在邏輯的:長安的業績中報,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大的利空,資本市場也早有預期。中報出來前,必須要發布一個較大的利好,來對沖利空。
7月份,長安汽車的股價跌到了16.24元/股。在科技大會醞釀期間,敏感的資本市場認為長安汽車會有重大利好消息發布,股價一路回暖,科技大會的前一個交易日,股價回到了22.44元/股。
原本的預期可能是,科技大會之后股價再拉一波,但沒想到的是,長安汽車的科技大會形式大于實質,并沒有實打實的干貨發布。當天,長安汽車股價沖高回跌,出現一條長長的上影線。
此后幾天,長安汽車股價持續下跌,一直到9月2日所有回暖,收報20.18元/股。
過去一年多,上市車企股價有一輪暴漲,特別是新能源汽車業務比較強的公司。比亞迪、蔚小理都成為資本的寵兒,特別是比亞迪,市值曾一度向萬億靠攏。
長安也在大環境下漲幅不小,但因新能源汽車板塊并不突出,并不被市場看好,市值和銷量規模完全不匹配。截至9月2日,其市值只有1537億元,比比亞迪少了6100億。
長安汽車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根據長安汽車的中期報告,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67.8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3.22%;歸屬于本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7.29億元,同比下降33.55%;扣非歸屬于本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40億元,同比大增128.27%。
對歸母凈利潤下跌但扣非凈利潤卻上漲原因,長安汽車方面解釋稱: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主要因非經常性損益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減少約42億元。
2020年同期,長安汽車因全資子公司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出售長安標致雪鐵龍汽車有限公司股權、持有的寧德時代股票股價上漲等,獲得非經常性損益52億元。
也就是說,今年上半年,凈利潤17.29億元,才是長安汽車的正常狀況。
這是什么概念呢?我們對比一下,就知道長安有多慘。上汽上半年的凈利潤為133.14億元,東風為86.29億元,規模差不多的廣汽為43.37億元,即使是一直挨批評的北汽,也有27.58億元。
長安汽車的銷量并不差,上半年實現銷量120萬輛,同比增長44.5%,市占率同比提升1.2個百分點。所以,網友給了長安汽車直觀的評價:最不會賺錢的汽車集團。
有人發出了靈魂拷問:長安汽車的發展,算高質量發展么?忙活了大半天,銷量增長也不錯,一算賬,利潤還不如同等規模車企的一半。
長安汽車在失去長安福特這只“利潤奶牛”后,一直找不到新的替代。據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長安福特的利潤還不如旗下的二線合資品牌長安馬自達。
而其自主品牌板塊,盡管銷量占比已經超過一半,但利潤率并不高。一直充當看似很風光,其實不怎么賺錢的角色。
按照慣常的道理,自主品牌是長安汽車持股100%的全資公司,應該比合資公司更賺錢才對。但長安自主品牌整體單車售價低,利潤也低,導致其增收不增利。
長安在半年報中分析,在新能源車型高速增長帶動下,中國品牌市占率持續走高,1-6 月中國品牌市占率為 41.5%,同比增長 6.2 個百分點;歐系、日系市占率同比下滑,市占率分別為 24.2%和 22.3%,同比分別下降 2.8 個百分點和 1.7 個百分點。
本意是在談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崛起,但不經意間點破了長安汽車市值低,并不被市場看的另一個原因:新能源汽車板塊同樣陷入了品牌溢價低、單車售價低、利潤低的窘狀。
長安汽車為了搶占新能源汽車市場,推出了UNI系列車型。目前一共有兩款SUV車型,UNI-T定位緊湊級SUV,UNI-K定位中型SUV,前者售價區間為11.59萬-13.89萬,后者售價區間15.39-18.49萬元。
和市場上賣得較好、動輒30萬以上的新能源車相比,長安汽車又一次把自己定位成了“平價平民車”。而且,這個區間車型和自主品牌傳統燃油車近距離肉搏,競爭激烈。比如UNI-T名義上高端,卻和同門的CS75PLUS價格高度重合。
UNI系列并沒有獨立的品牌,仍舊在傳統車體系內發展,也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其上升空間。事實已經證明,在傳統體系內做新能源車,根本不可能有質的突破。
北汽、廣汽早在多年前,就已經將新能源汽車板塊獨立,開創了一條新路徑。最近兩年,吉利、長城、上汽、東風等也已經重新組建了新品牌、新車企,獨立運作。此時的長安,才反應過來,接管和蔚來合資失敗的長安蔚來。
此時的長安汽車,獨立發展新能源的步伐,比其他自主品牌車企集團,晚了三五年。
所以,當長安汽車舉辦科技大會,宣布推出新品牌阿維塔時,資本市場根本不買賬。此時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粗略一算都已經有近二十個形成一定體系和市場規模的品牌。
媒體和投資人反問了長安汽車一個戳心的問題:市場還需要一個新品牌么?這個問題,十幾年前觀致成立時,在媒體圈深度討論過。今年7月,觀致的月銷量為零。
更令投資人不滿的是,在科技大會上,長安汽車甚至沒有公布阿維塔的品牌logo,而第一款新車E11,只公布了一個車身流線圖,設計理念等都沒有公布。
倒是公布了一個激進的長期規劃——未來10年的新藍圖:計劃到2025年,實現長安品牌銷量將達到300萬輛,其中新能源占比達到35%;到2030年,打造成為世界級品牌,銷量將達到450萬輛,新能源占比達到60%,海外銷量占比達到30%。
車企發布長期規劃,一直是業內一個廣受詬病的炒作現象。且不說十年后,還有多少人記得這一連串數字,就算記得,也不會有人當真。而且,十年后,制定并發布規劃的現任車企高管,還有幾位在任上?
所以,明眼人都知道,這種規劃越激進,炒作目的就越明顯,“放衛星”的程度就越高,這事兒就越不靠譜。
新銳汽車觀察已入駐:
|今日頭條號|企鵝號|車家號|一點號|
|搜狐號|百家號|網易號|雪球|zaker|
您的轉發、留言和點在看
都是我們寫下去的動力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