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位于魯西北平原的南部,歷史悠久,是山東省會濟南的近郊縣,是濟南北跨發展的重要承載地和新興工業區。南靠黃河,西鄰齊河,北依臨邑和商河,東接惠民。
濟陽縣現轄4鎮6個街道,850個行政村、居,總人口54萬,面積1076平方公里。縣城距濟南市區30公里,距濟南國際機場8公里。
濟陽于公元1129年(金太宗天會七年)置縣,因其位于古濟水之北,故名濟陽。新中國建立以后,濟陽縣自1950年5月9日起屬德州專區,1990年1月1日,劃歸濟南市,為市管縣。
濟陽地處黃河沖積平原,黃河、徒駭河、土馬河穿境而過,水資源豐富,平均年徑流量417.4億立方米。屬北暖溫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2.8℃,年均降水量586.9毫米。
濟陽地下含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煤炭、地熱資源,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開發前景良好。目前石油開采量僅為蘊藏量的10%左右,每天可生產天然氣8000-10000立方米。
濟陽縣工業門類齊全,由旺旺集團、達利食品、安達剎車片、界龍電子、大魯閣織染、大明石化、新陽能源等知名企業組成了骨干企業集群。
濟陽縣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國道220和104線,省道248、249、239線,青銀高速和濟樂高速從縣內穿過,濟東高速以濟陽為起點,可實現10分鐘登機,20分鐘進城,3小時出海,4小時進京。
濟陽作為濟南的近郊縣,背靠濟南這個擁有300多萬人口的大都市,位于北京和上海兩個重點城市之間,可以輻射到東北、華北、華東和西北地區,有著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
自撤縣設區(市)重新開閘以來,全國已有多地先后獲批。濟陽縣的撤縣設區提了多年,也申請行動了多年,現如今也已經到了關鍵時期。
在2016年1月,濟陽發布全縣“十三五”年規劃綱要(草案);在規劃中,濟陽縣將積極推動撤縣設區工作,積極融入對接省城,提高城鎮化,要讓一半濟陽人住城里。
一年后的2017年2月,山東省印發的《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2016-2030年)》提出,增強濟南輻射帶動力,推動濟陽撤縣設區,設立濟南市濟陽區、有序拓展城市發展空間。
在2017年4月召開的濟南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把濟陽撤縣設區被寫進黨代會報告,成為本屆黨代會最吸引人的亮點。
濟南市撤銷濟陽縣設立濟陽區,是推進濟南城市發展建設的需要。撤縣設區后,將使濟陽的廣大“農民”轉變為“市民”,讓更廣大群眾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
撤縣設區,不是行政區劃的簡單變化,它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達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撤縣設區,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城市化水平,促進經濟發展。
濟南市,簡稱“濟”,別稱“泉城”,是山東省省會、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一,環渤海地區南翼的中心城市, 山東省的政治、文化、教育、經濟、交通和科技中心,山東半島城市群和濟南都市圈核心城市、新一線城市。濟南市總面積8177.21平方公里,總人口706萬;現下轄7個市轄區、3個縣(市中區、歷下區、天橋區、槐蔭區、歷城區、長清區、章丘區、平陰縣、濟陽縣、商河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