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法明理 洞觀世相
遺產的繼承是一個死因行為,也就是說,只有被繼承人死亡之后,才能啟動遺產繼承的程序,這是前提。
遺產的繼承依據有四種,分別為:(1)遺贈扶養協議、(2)遺囑繼承、(3)遺贈、(4)法定繼承。其中,遺贈扶養協議優先,遺囑繼承次之,在沒有遺贈扶養協議、遺囑繼承、遺贈的時候,才能啟動法定繼承。
一、遺贈扶養協議
遺贈扶養協議是指被繼承人生前與某集體組織或者第三人約定,由該第三人或集體組織承擔自己生養死葬的義務,等自己去世之后,財產歸該集體組織或第三人所有的合同。需要注意的是,簽訂遺贈扶養協議的扶養人,必須對被扶養人沒有法定的扶養、贍養義務。
也就是說,公民生前可以找一個對自己沒有法定扶養義務的人,和他簽訂遺贈扶養協議,約定活著的時候讓那個人照顧自己,而死后自己的財產全部歸那個照顧自己的人。
遺贈撫養協議如果有效,那么,被繼承人死亡之后,即使被繼承人的子女也無權要求繼承被繼承人的財產,因為遺贈扶養協議具有效力上的優先性,優先于遺囑。
二、遺囑繼承
遺囑繼承是對法定繼承的順序突破,被繼承人生前可以在自己的法定繼承人(下文在討論法定繼承的時候會對法定繼承人做一個解釋)當中選定一個或幾個,然后訂立遺囑,表示自己死后,自己的財產由自己所選定的那幾個法定繼承人繼承,而其他繼承人無權繼承。
舉個例子,爺爺可以在生前立一個遺囑,表示自己在百年之后自己的財產由自己的老伴繼承,那么在爺爺去世之后,即使是自己的子女,也同樣沒有權利繼承,這就是遺囑繼承的強大效力。
另外,遺贈也是遺囑的一個類型。這樣解釋吧,遺囑分為兩類,一類是遺囑繼承,另一類叫遺贈,遺囑繼承不完全等于遺囑,遺囑的范圍比遺囑繼承要廣。遺贈與遺囑繼承的區別在于,遺囑繼承的被繼承人是在法定繼承人里面選定的,而遺贈的被繼承人是在法定繼承人以外選定的,而且,遺贈需要在遺贈開始后一定期限內明確表示接受,否則視為放棄遺贈,具體可參見筆者這篇文章:遺囑寫給這類人,將直接認定為遺囑無效,只能算遺贈。
那么,怎么立遺囑呢?換句話說,遺囑的形式有哪些,怎樣立的遺囑才是法律上所承認的有效遺囑呢?
我國《民法典》第1134條-1140條規定遺囑的形式有六種:
三、法定繼承
在沒有前述三類協議的前提下,被繼承人的遺產將采用法定繼承方式予以繼承。
法定繼承人有順位規定,第一順位是配偶、父母、子女、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喪偶兒媳或喪偶女婿、名為養孫子女的養子女、代為繼承人、胎兒。
第二順位,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位繼承人先繼承,在沒有第一順位繼承人或者第一順位繼承人表示放棄繼承的情況下,由第二順位繼承人繼承。
沒有第二順位繼承人也沒有遺贈等協議的,遺產歸國家所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