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滿鮮花的小路》,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鼴鼠先生本想向松鼠太太請教長頸鹿大叔寄來的小顆粒是什么,可是卻不小心將它們漏在了路上,春天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條開滿鮮花的小路。原來長頸鹿大叔寄來的小顆粒是花籽?;ㄗ?,這是一份多么美好的禮物啊,它給人們帶來了快樂與美好。故事讓人讀來心中充滿了溫暖。
我在教這篇課文時,先讀熟課文,理解大致意思,然后串講內容,并順便板書本課中出現的角色,分別是“郵遞員黃狗,鼴鼠先生,刺猬太太,狐貍太太,松鼠太太”,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在充分理解提示語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每個角色的心理,提示他們該怎么樣讀出那種角色的特別語氣。
孩子們讀得不錯,看來,指導朗讀的時候,注意提示語,這是很有用的辦法。
在理解課文內容時,“懊喪”這個詞語難住了大家,我沒有直接給孩子們說懊喪的意思,而是讓他們再讀一讀前邊的幾句話,推測一下懊喪應該是什么意思?孩子們能說出“不如意,低落”。很不簡單。在這里訓練了孩子們根據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本課中的長頸鹿大叔沒有說話,但這份美好的禮物是長頸鹿大叔給予的,我提醒孩子們,如果鼴鼠先生,松鼠太太,狐貍太太和刺猬太太見到長頸鹿大叔,會說些什么呢?給予孩子們感恩教育。
結合著課后的第三題,“生活中還有什么也是美好的禮物”,也通過課文的理解,讓孩子們體會到,“給他人帶來快樂的,都是美好的禮物”。
我趁機引導:“那你收到過什么美好的禮物嗎?或者你給誰送過什么美好的禮物嗎?”
一下子把孩子們的話匣子給打開了,好多孩子迫不及待地想做交流。有的說是生日時候媽媽送給的蛋糕,有的說是她心情不高興時好朋友送給的星星紙,等等,孩子們在交流時,眼睛是發亮的,甚至有個女孩在交流時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我想,這就是語文的人文情懷,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們意識到了人要善良,要給他人帶來快樂,要給予他人美好的禮物。
讓內容能夠真正走近孩子的內心,那么這篇課文就好理解了,孩子們就對它感興趣了,也能達到很好的人文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