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曾詩曰:“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最近在廣元的一個展覽,可以帶你“穿越”回曾經的蜀道,感受古蜀文化。
- -蜀道陜境圖
這場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省藝術研究院、市文廣新局主辦的《蜀道石刻題記展》28日已在市博物館開展。這些碑刻藝術展品,能帶你去往這方寸之間,須臾之刻,體驗蜀道千年歷史、萬里盛景。
? 150余幅精美拓片
讓你換個姿勢,沿著古蜀道,游覽巴山蜀水
-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分兩個單元:第一單元《悠悠古道》,圖文并茂地對蜀道進行簡明扼要的介紹,包括古蜀道分布圖、蜀道遺存照片等;第二單元《蜀道遺珍》,有褒斜道石門、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四個部分,分別展示拓自漢中、廣元、巴中、達州等蜀道沿線區域的代表性石刻題記拓片。
- - 展覽的石刻題記拓片
據了解,蜀道石刻題記展拓片主要來源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四川省藝術研究院對蜀道沿線的拓片。既有開鑿于懸崖峭壁上尺幅巨大的詩歌題詠,也有開鑿于崖洞內的家族傳承的家訓家規和勸學導言,還有為修路修橋開鑿洞窟記錄功德的修路記、功德碑、發愿文等。
近年來,我省共收集蜀道沿線拓片4000余幅,本次蜀道石刻題記共甄選150余幅精品,劍門蜀道多幅拓片參展。其中,《賈儒珍刻石》出自蒼溪尋樂書巖,長8.64米、寬2.10米,系本次市民參觀蜀道石刻題記展次最大的拓片作品,也是蜀道沿線巨幅石刻作品。《敬祖愛書說》為賈氏家族家訓,意在訓誡族人敬祖樂學,書法藝術水準高,極具歷史、書法藝術研究價值。
古道千千萬,唯有我們四川的耐吃又耐看。米倉道、荔枝道、金牛道、茶馬古道、還有川滇川黔的巖道……普天之下,哪兒的道路有像四川這樣有滋有味呢?至于耐看不耐看,蜀道上有無限的自然風光,眾多的文物古跡,還有見證了古道滄桑、本身已經是道路一個部分的無數石碑題記。
蜀道石刻巡展
首站走進廣元
據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介紹,蜀道是古代由長安通往蜀地的道路。通常學術研究中提到的“蜀道”,是指聯系陜西關中平原、漢中平原及四川盆地的道路系統,包括有褒斜道、子午道、金牛道、米倉道等。蜀地四周皆是崇山峻嶺,是這里的人們與外界聯系的巨大障礙。從商周時期開始,這里便與外界有著文化的聯系。戰國時期,人們通過開山造路、棧道搭架等技術,逐步形成了今日的蜀道,至今已3000余年。
- - 褒斜石門棧道
- -南江米倉道太子洞
蜀道的魅力除了其本身的險峻,還有燦爛的三國文化遺跡、唐詩宋詞文化、石窟文化等一顆顆明珠。在這些珍寶中,散落于蜀道沿線大量古今碑刻,無聲無息地見證著蜀道偉大的歷史。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的書法藝術形式也在眾多的碑刻中一一體現,這些大都無名的藝術家為后人展示了一幅幅精彩紛呈的民間書法藝術。
- -劍門關
- -翠云廊
- -荔枝道
隨著現代化交通的極速發展,古老的蜀道正在消失中,但它是我們兒時的記憶,我們看到父輩、祖輩,它是我們祖祖輩輩灑滿汗水的道路,是我們共同的鄉愁。我們相信,看看蜀道,能找回四川的文化自信,我們還相信走走蜀道能增強我們四川人的道路自信。
11月17日,蜀道石刻題記展已在省圖書館展出。本次我市的展出系市州巡展首站,將持續到2018年1月28日。隨后,還將走進蜀道沿線達州、巴中、漢中等地展出。
廣元晚報全媒體記者 汪國義 楊春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