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瑯琊老鄉,小編一直對瑯琊王氏家族較感興趣,也曾奇怪在非常重視名諱制度的封建時代,王羲之王獻之等父子為何名字中都帶有“之”字?據統計,王羲之家族中至少有72人名字中有“之”字。原來,這樣做還藏著個大秘密。
瑯琊王氏,在中國歷史上算是最顯赫的家族,司馬懿從《軍師聯盟》到《虎嘯龍吟》隱忍了一輩子才打下根基,為后世子孫謀來的天下,瑯琊王氏就費多少力氣就“王與馬共天下”。這應該是算計了一輩子的司馬懿,東晉初的這段時間,是瑯琊王氏最輝煌的一段日子。王羲之就生活在這段時間。
王羲之是王導的侄子,如果你看一下瑯琊王氏的世系圖,會發現名字中帶之字是從第四代,也就是從王羲之這一代人開始的,而且都是王覽的后代。我們以王羲之一家為例,他七個兒子分別取名王玄之、王凝之、王煥之、王徽之、王肅之、王操之、王獻之,兒子的兒子的兒子的兒子名字中也都叫王x之,一直后推七代。
據統計,瑯琊王氏家族中,王羲之一輩人名有“之”字的12個,子侄輩有“之”22個,孫輩12個,曾孫13個,玄孫9個,五世孫4個…共計72人。
今天看來,七代人的名字排隊排的這么整齊,挺好玩。但要知道古代非常講究名諱的,兒子不能提父親的名諱,下級和臣子不能提上機和君主的名諱,這是硬杠杠,不能逾越的,逾越就是大不敬。所以古代經常出行為了避開某某人的名諱而改名的情況。王羲之父子難道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其實,他們名字中的這個之字,其實是個虛詞,也就是不算在實際的名字當中的,去掉這個虛詞,你可以把他看做王羲。既然無用,為何又要加上呢?這是一個符號,用來識別他們的信仰身份的。著名學者陳寅恪說,因為他們這些人全都是天師道的成員,所以根據教義名字中帶有之字,“之”是個暗號。這就像佛教喜歡在名字中加釋、道教喜歡名字加某某子一樣。
不光是瑯琊王氏,還有斐松之、劉牢之、寇謙之、司馬孚之、司馬亮之、司馬景之、司馬曇之……等等,都是如此。
天師道其實是道教的一個派系,創始人就是張天師。這個張天師叫張道陵,是漢張良的九世孫,他對老子的著作很有研究。后來,現在的四川一代盛行巫教,相當于現在的邪教,搞得很多人家破人亡,張天師帶領弟子們滅了邪教,創立了天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