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陸波談作文技巧

作文中常見幾種低分類型的分析及診斷

     中學生的寫作似乎已經成為當前中學語文教學中亟需解決的問題,也是學生必須重視的頭等大事。在他們的作文中所表現出來的問題太多太多,本文試著從一次以“尋找”為話題的考場作文中就低分的幾種類型尋找一些頭緒。
  寫作分析:其實這個話題與前幾年的話題“誠信”、“心靈的選擇”等有異曲同工之妙,應當著重對“自我”心靈或靈魂的審視、拷問。應當是“自我”的價值觀的體現和反映。總之,學生反映的應該是很“自我”的,很“主觀”的東西。但是在考生作文中卻反映出不少的問題。
  
  一、東拼西湊型
  
  該類型的寫作模式大多都是先講述自己對這個話題的理解。如《尋找親情》中,有一個學生這樣寫道:“親情對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親情的關注……”,發了一通感慨之后(這時的篇幅已近全文的四分之一),筆鋒一轉:“我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接下來就講述這個故事。故事講完了,作文也就結束了。
  分析:可能是學生對所寫的東西不熟悉或者在生活中沒有對這類問題進行過思考而導致思想的貧乏,無處下筆,故而只有勉強湊成。
  診斷:可以試著轉換敘述的角度,將耳聞的事情通過適當的技巧轉換,寫成自己目睹之事或者親歷之事,融入自我對該事件的理解和感悟,最好是用心去感受、去體會,外物經過“我”之觀照,就會成為“我”的意象,這樣讓人產生一種親切、真實之感。
  
  二、胡亂編寫型
  
  現在的學生作文中寫科幻的,故事新編的幾乎泛濫成災。如:有一個學生寫《尋找友誼》,敘述了一只蜜蜂偶然聽到兩只螳螂在密謀殺害一只蝴蝶,它經過了反復斗爭后,終于決定將這件事情告訴蝴蝶,可當它找到蝴蝶時,蝴蝶已經陷入一種險惡境地。最后蜜蜂蟄跑了這兩只螳螂,然后和蝴蝶快樂地飛走了。
  分析:這其中的常識錯誤姑且不論(蜜蜂蟄別人也意味著自己的死亡,且只能蟄一次),單說這個故事究竟如何體現出了友情的珍貴卻難以定論。學生喜歡用這種“變形”來反映自己對某種事物的看法或認識。卻忽略了“變形”的東西應該緊緊抓住“現實生活”。譬如卡夫卡的《變形記》,主人公格利高里是蟲形人心的典型代表,反映的是當時的社會現實,人情人心。如2001年《赤兔之死》,2004年重慶的高考滿分卷《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即屬于此類。
  診斷:思考所編寫的故事與話題或所表現的文章主旨關系如何?再就是在寫作之前就應該考慮這種主體的變異目標是為了揭露、指刺、頌揚現實存在。如社會的陰暗或光明,人心的險惡或善良等等。只有這樣,編寫的故事才有所寄托,因而才有意義。
  
  三、空發議論型
  
  此類型作文在考場中占相當的比例。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總是把自己看成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傳道者,總是習慣用一種既令人討厭又讓人發笑的面孔“訓斥”著他(她)的讀者。討厭是因為人都不喜歡別人指手畫腳,發笑是因為這些觀點或對生活的某些認識又很膚淺。如:有一學生寫《尋找友情》,分這么幾個層次寫的,首先,友情能使某些人變壞;其次有些人怕交友是怕別人知道自己的缺點;最后,交友要有選擇性,但異性朋友是不可少的。所以真正的友情需要尋找。
  分析:從結構上講,似乎指責的并不是很多,但是作者在闡述這些道理時,卻過多地用了空洞的說教,沒有典型的事實做依據,沒有有力的理論做支撐,事例離不開身邊瑣碎的事情,理論是眾所周知的泛泛之理,這樣的文章又怎么能夠打動讀者?
  診斷:議論文在近幾年的高考中數量不多,質量也并不高。究其原因,我想不是議論文的重要性不夠,而是它的寫作有難度,體現在立意難以出新,材料難以出新,這樣的作文又怎么能夠在高手如云的高考考場中脫穎而出?當然我在這并非否定議論文的重要性,而是覺得議論文的寫作應當從立意和材料上下功夫。文章意為先,這需要平時注重自己理性思維的提高,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材料新穎,才會吸引人,而這需要平時注重積累。
  
  四、敘述單調型
  
  敘述單調,具體來說就是作者在行文過程中,手段單一,平鋪直敘。或老生常談,或記流水帳,其面目可憎,讓人望而生厭!如某學生寫《我的十六七歲》,從他十六歲生日開始寫起,一直寫到他即將過十七歲生日。當然有人會問,這,他寫得了嗎?殊不知,文章中很多地方都用省略號來表現的。這篇文章又怎么表現話題呢,又怎么能打動讀者呢?
  分析:學生作文當中寫成流水帳的不在少數,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首先是寫作技巧的單一或欠缺,其次是寫作主體內蘊不夠,對現實的思考和把握能力不夠。這可能是學生寫成此類文章的兩大致命傷。
  診斷:技巧的單一或欠缺,可能會讓部分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面對材料而不知所措,不知道對材料進行裁減、取舍。在區區七八百字的文章中,要想反映波瀾壯闊的社會現實是不可能或者是勉為其難的。對材料的裁減、取舍是寫作一個最基本的技巧問題;主體內蘊涉及到學生個人修養、喜好、習慣等等,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知識結構問題。一句話,在一篇優秀之作中,寫作技巧是第一層次的,主體內蘊是第二層次的,拙劣的寫作技巧并不能彌補主體內蘊的不足,反之,主體內蘊的不足也不能彌補寫作技巧的欠缺,二者是緊密相連的。
  
  五、照搬故事型
  
  有相當的學生,包括在高考中也不乏一些此類型的人。將自己閱讀過的文章或聽說來的故事,在考試時由于時間的緊迫,心理壓力劇增,或者是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種寫作“惰性”,照搬故事,或包裝一下或赤裸裸的。如:有一個學生寫了一篇《寄賀卡的人》。故事是說一個死了妻子的人整天萎靡不振,后來偶然收到一張圣誕賀卡,使他從灰暗中走了出來。當他去郵局打聽這個寄賀卡的人是誰時,才知道,是一位已經不在人世、素不相識的老夫人。文章就這樣戛然而止!
  分析:故事本身是有一定的感染力的,但是這個故事有很多人都聽說過,已經失去了新意,也就失去了得高分的先機!而且這次的話題是“尋找”,綜觀全文,和話題的關系如何,讓人費解。
  診斷:首先注意對故事的改造。如敘述角度的轉換,或者敘述順序的變化。再次,注重和話題的勾連。譬如上文,可以將故事改為第一人稱“我”來敘述,通過“我”的視角來觀察世界,體味社會,感悟人生;或者在故事的結尾加上自己的精彩議論和抒情,以加強文章與話題的聯系,拓展故事所包孕的深意,文章也就上了一個新的層次。如:“妻子走了,我在這段日子里是如何走過已不重要,我在這段路上怎樣的追尋著我業已失去的愛已不重要,關鍵的是我已經懂得怎樣去生活,去認真感受生活中哪怕是一點一滴的愛,這也是一種幸福。生活就是幸福的,只要你去尋找!”
  
  六、自貼標簽型
  
  譬如:有考生寫了一篇題為《24年的價值》的文章。講述了口碑極好、勤勞孝順,對“我”疼愛有加的二叔,英年早逝的故事。文章結尾寫道“他24歲就走了,平凡得像棵草,偉岸得像段神話。這就是他一生的價值,他一生的追求。”
  分析:單說故事是可以的,但是這故事和話題的關系怎樣呢?幾乎所有的文字都在講述二叔的好,只在文章的結尾部分加上這段美麗的尾巴,雖然點了話題,但總給人以“貼標簽”的感覺,是強加上的。這類作文感覺和“照搬故事型”有相似之處。
  診斷:首先要思考無論是講述自己親身經歷的或是道聽途說的故事,或闡述自己的觀點必須注意與話題的聯系,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文章的立意。上文應該在行文中注意突出“二叔”的“尋找”,他好喝酒,他把機會讓給兩個哥哥,自己落在了農村,而且孤身一人,他究竟要尋找什么呢?這一點在文章的結尾處應該強化,這樣文章才會產生一種沖擊力、震撼力!其次也要注意敘述角度的變化,這樣更有利于主觀情感的表達。
  總之,作文不是教師講出來的,譬如有些學生寫作文總愛跑題,有的學生大腦里空空如也,腹中無物,又當怎樣?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更多的在于學生自己的積累、感悟、理解、吸收、表現,離開了這些來談寫作,都可能是隔靴搔癢、無濟于事。

 

作文話題設計及導寫

     話題一:風
  
  春風習習,送來綠意,秋風瑟瑟,引來肅殺,暴風呼嘯,帶來災難。家風﹑民風﹑文風﹑搶購風﹑吃喝風﹑攀比風……生活中的“風”真可謂舉不勝舉。有人追風,有人頂風,有人觀風,有人扇風……請以“風”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自選。
  導寫
  風,分有形的和無形的;自然界的風是有形的,社會風氣是無形的。從有形的角度立意:可寫“龍卷風”、“沙塵暴”、“海嘯”給人類帶來的災害,談環保的重要性;從無形的角度立意:可正面寫家風、民風純正,弘揚光大傳統美德,佳話頻傳的社會新風。反面可寫追風、跟風、搶購風的盲從心理的悲哀,吃喝風、攀比風、賭博風……社會風氣中的腐敗現象;頂風違建、頂風偷稅漏稅者必遭嚴打,觀風者見風使舵,扇風者蠱惑人心……
  構思時可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從自己﹑家庭﹑社會中所見所聞的小事入手,寫身邊的人和事,小中見大,針砭時弊,激濁揚清,譜寫時代的主旋律。
  
  話題二:放棄也是一種美
  
  在一次攀登雪峰的過程中,突然刮起了十級大風,積雪漫天飛舞,能見度僅一米左右。此時登山愛好者不慎失去重心,摔落懸崖,幸好他一把抓住了安全繩子,僅存一線生機的他死死抓住繩索,暗自哭喊著:“上帝,你救救我吧!”“可以,不過你要相信我所說的一切。”上帝憐憫道。“好!好!你說吧。”他驚喜萬分。上帝頓了頓說:“你放下繩索,就可得救。”好不容易抓住這根救命繩索的登山者,哪肯放下呢?第二天早晨,暴風雪停了。營救隊發現了離地面僅兩米的雪窩里有一具凍僵了的軀體。
  這個故事引發了你什么樣的聯想呢?請以“放棄”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自選。
  導寫
  放棄是一種生存智慧。
  天地萬物時時刻刻都進行著和諧的放棄:春蠶為吐絲而放棄了舒適的生存方式;母蝎以自己軀體作小蝎的食物,哺育了小蝎長大。
  放棄是一種成功。
  司馬遷放棄辱刑的憤懣而著《史記》;魯迅放棄學醫而成為一代國魂;李世民放棄個人恩怨而開創貞觀之治;比爾·蓋茨放棄大學生活而成就電腦第一人。它們都是“成功者”。
  有一些學生高考失敗后,一年補習,兩年復讀,三年回爐,甚至四年……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結果仍叩不開大學之門。干嗎要在一棵樹上吊死?放棄又有何妨!其實,成功之路就在腳下啊!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棄官歸隱,很多人都認為他是自己毀滅自己,放著好好的官不做當平民。可你不想想,陶公不是棄官歸隱,必得為五斗米“折腰”,他要喪失人格丟掉骨氣,那么他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也就不復存在。
  但大多數人不能做出“放棄”,也許是受某一種觀念的制約吧。做出“放棄”就必須先有自知之明,要刻意去尋找自知之明,要刻意去尋找自知,然后,形成自我意識,再做出“放棄”,就是一種成功。現代的中學生,求學心切,想一步登天,愿望雖好,但學習須循序漸進,要讀好書,就得放棄自己的一些嗜好,集中精力發揮專長,以求得成功。又想考大學,又整天泡在錄像廳、游戲室里,或捧著瓊瑤、金庸的小說不放,最終一事無成又能怪誰呢?“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讓我們果斷地做出決策,放棄那些暫時不該擁有的東西,去追求前方的成功吧!
  在物欲橫流和浮躁的社會中,沒有放棄的心態,很難贏得心靈上的寧靜和超越。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選擇和放棄的過程。有時,放棄也是一種美。
  
  話題三:桌上的三只杯
  
  桌子上放著三只杯子。一只倒扣著;一只口朝上,但杯底破裂,漏水;還有一只裝著臟水。如果以杯喻人,你是哪一只杯子呢?
  這三只杯子引發了你什么樣的聯想呢?請以“人生的杯子”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自選。
  導寫
  這是一個比喻型話題作文題,構思時須先弄清三只杯子的比喻義。倒扣著的杯子代表自我封閉型,口朝上但漏水的杯子代表表面接受實則拒絕或受損型,裝著臟水的杯子代表已被污染型。
  對于“自我封閉型”,首先是端正態度的問題。自我封閉者或自以為是,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或盲目驕傲,夜郎自大,不愿與外界交流;其結果是坐井觀天,孤陋寡聞,在盲目驕傲中走向落后,最終被動挨打或被時代所淘汰(如我國清朝末年)。但如能端正態度,打碎自我封閉的“心鎖”,跳出“井口”,走出“大山”,闖開國門,開啟心門,主動與外界交流,取長補短,自立自強,與時俱進,你就可以開拓一片新天地,提升自我,打入強手之列,躋入世界民族之林。
  對于“表面接受實則拒絕或受損”型,可作多角度分析。如從為人處世的角度看,其態度是“左耳進右耳出”,陽奉陰違,表面接受實則拒絕,其結果是自欺欺人,“機關算盡太聰明,反害了卿卿性命”;如從學習知識和技術的角度看,其態度是表面上什么都學,實則什么都沒學進去,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如從“受損”的角度看,其態度是“破罐子破摔”,甘于墮落,不思自拔。這種人首先要修補好自己的身心創傷,走出歷史的陰影,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才有光明的前途。
  對于“已被污染型”首先要敢于正視自己的錯誤,勇于承認自己思想已被污染,然后下決心徹底清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社會是一個“大染缸”,充滿誘惑和陷阱,要想“出淤泥而不染”,既要象孫悟空那樣有一雙火眼金睛,善于識別;又要身正行端,浩然正氣在胸,才能抵擋住“香風”和“糖彈”的誘惑,在魚龍混雜的大潮中,激濁揚清,拒腐蝕,永不沾;在“打開門窗引進新鮮空氣”的對外開放中,才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構思時,可聯系三個“杯子”,綜合立意;也可就其中一個“杯子”立意成文。
  
  話題四:曬根
  
  雙休日,城里人帶著一家人開車到郊外的田野去散心,讓兒子認識一下莊稼,長長見識。突然,兒子扯著農民的衣襟喊了起來:“伯伯,您看您好不小心,把高梁的根鋤斷了!你是不是沒有戴眼鏡看不清呀?”農民直起腰,扶著鋤把笑了,他對小男孩說:“我不是看不清,是故意鋤斷的。”轉身問城里人:“你也不懂吧,這叫曬根,說起來就是折磨它,把它兩邊的根鋤斷,曬在日頭下。過些時候來培上土,高梁就開始瘋長,拼命地朝下扎根。俺這兒是丘陵山區,一到夏天風大雨大,高梁沒有結實的根,根本站不住。”
  看城里人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農民又說:“不光是高梁,小蔥秧也要擺在地上曬幾天,曬得蔫蔫的再栽,一沾水土,立馬就活了過來,越發精神。”
  人也是這樣的,學著吃吃苦。風雨人生路,適當“曬曬根”,很有必要。
  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請以“折磨與成長”為話題,聯系生活實際,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自選,立意自定。
  導寫
  這是一道充滿思辯色彩的文題。從常規思維的角度看,植物的根是不能隨便動的,如果輸送水分和養料的根受到破壞,整株植物就會枯萎而死;可這個農民偏要故意鋤斷高梁的側根,曬在日頭下,從而促使它拼命的朝下扎根,以便日后經得起風吹雨打。這種看似反常的舉動實際上是符合常理的:窮則思變,物極必反;久在水土中的根易生惰性,而曬蔫的斷根,一沾水土,就會爆發生命的潛能,這是求生的本能使然。人也是這樣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從來紈绔無偉男;青年人多接受一些苦難教育﹑生存體驗活動,學著吃吃苦,是大有好處的。據《楚天都市報》訊:日前,中國地大材化學院開展了一場“生存體驗活動”,4人一個團隊,只發給50元資金,要求在武漢生存10天。結果,第一個開始體驗的團隊,才過3天就只剩下6元錢了……不由得大為感嘆:生存不易啊!風雨人生路,適當“曬曬根”,的確很有必要啊。

 

話題“負重”作文導寫示例

    話題設計
  
  一艘輪船航行在浩淼的大海上,突然遭遇巨大風暴。老船長果斷下令:“打開所有貨艙,立刻往里面灌水。”
  水手們擔憂:“往船里灌水是險上加險,這不是自找死路嗎?”但他們還是半信半疑地照著做了。雖然暴風巨浪依舊那么猛烈,但隨著貨艙里的水位越來越高,貨輪漸漸地平衡了。
  船長告訴那些松了一口氣的水手:“一只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風打翻的,如果裝滿水負重了,風是吹不倒的。船在負重的時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時,才是最危險的時候。”
  人何嘗不是呢?那些胸懷大志的人,沉重的責任感時刻壓在心頭,砥礪著人生的堅穩腳步,從歲月和歷史的風雨中堅定地走了出來。而那些得過且過的空耗時光的人,像一個沒有盛水的空水桶,往往一場人生的風雨便把他們徹底地打翻了。
  給我們自己加滿“水”,使我們負重,這樣才不會被打翻。
  請以“負重”為話題寫一篇作文。要求文體不限,題目自擬,字數在800字以上。
  
  構思指要
  
  從材料中可知,要想船能經受住大風的侵襲,必須負重前行!在我們生活中也是有啟示意義的。我們可以把“負重”看成物質上的“困難”,甚至是“災難”!人只有能夠在它們面前頑強地站立起來,才會像大船一樣,在人生的道路上,昂然前行!
  當然,我們還可以作進一步的思考:這所負的重量,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純粹屬于精神領域的活動,如一種“壓力”、“責任感”“挫折”,或精神上的磨難,等等。
  經過這些思考之后,我們的思維就會豁然開朗,行文就不至于筆端遲滯或思維紊亂!
  同時我們應當注意話引“人何嘗不是呢?”,這句話中所含的意味:人就是這樣,負重了才會有所成就,否則……這就可以從正、反以及正反結合三方面來組織文章。
  
  例文一
  承受苦難
  
  
  世界上只有兩種動物能到達金字塔頂。一種是老鷹,一種是蝸牛。以往我們從不會把他們聯系在一起,他們是如此的不同:鷹矯健、敏捷、銳利;蝸牛弱小、遲鈍、笨拙;鷹有一對強有力的飛翔的翅膀,蝸牛卻背著一個厚重的軀殼!
  與鷹不同,蝸牛達到金字塔頂,主觀上是靠它永不停息的向前,永不放棄的執著精神,客觀上應歸功于它厚重的殼。據說,有人看見蝸牛頂著厚重的殼艱難爬行,就好心地替它把殼去掉,讓它輕裝上陣,結果蝸牛很快就死了。正是這一又厚又重的殼讓小小的蝸牛得以“萬里長征”,頂風冒雨,日曬夜露,終于到達金字塔頂。在登頂過程中,蝸牛的殼和鷹的翅膀,起的是同樣的作用。老鷹憑借它有力的翅膀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可惜的是生活中大多數人只羨慕鷹的翅膀,很少有人注意到蝸牛的殼。
  正視自身的“殼”,勇敢地承受自身的“殼”,也許你就能成功!
  殼,又笨又重,表面看起來是一種負擔,一種包袱,一種累贅,實際上卻成為蝸牛成功登頂必不可少的條件,就如同鷹擊長空的雙翅;而去掉了它的殼,竟導致了蝸牛的死亡!生活告訴了我們一條樸素卻又異常真實的道理:負擔和包袱有時是你生命成功不可或缺的條件。有人過重地看待生命中的成功,羨慕那一雙雙翱翔于藍天的“雙翅”,渴求生活中的鮮花和掌聲,有時還為之付出了過高的代價!卻不知道,生命的沉重,竟也可以釀造出濃醇的美酒。
  如果我們把懸掛在我們頭頂的達摩克利斯劍當成一種生命的警示;
  如果我們把重壓在肩上的擔子當成生活饋贈的一件禮品;
  如果我們把扣在頭頂的沉重當成生活前進的一種動力!
  那么,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去戰戰兢兢,乃至輕言放棄?蝸牛之所以能爬上金字塔,因為它把生命的負擔當成了一種生命價值的演繹,沒有了生命的重壓,生命也就失去了意義。
  當然,一個人的生命之中,有的包袱、負擔是有形的,有的卻是無形的。卸下包袱,慨然前行的,只有鷹一樣的能者,而蕓蕓眾生,卻不可能瀟灑地去演繹生命的美麗。他們是普通的,也是平凡的,認識到這一點,成功的到來并非是不可實現的虛妄之說。
  人對于成功的追求,猶如對生命的追求一樣。生命不可二至,成功也可能是人生中轉瞬即逝的響尾箭,沒有回頭的遲疑與等待。
  正視自己,也許你苦惱、煩悶,為一度失去的鎦金歲月,也許你也曾失去了很多:友情,親情,愛情;也許你正混跡于滾滾的失業洪流中;也許你正躑躅于異地他鄉的昏暗的街燈下;也許你在辦公桌旁辛勤地工作,也許你在地里田間揮汗如雨!不要泄氣,我的朋友,就把這一切看成是蝸牛背上的“殼”吧!正視它,也許總有一天你能登上你自己人生的“金字塔”!
  
  例文二
  苦 心
  
  
  他走出了電視臺的大門,他失敗了。
  進入娛樂圈是他的夢想,在這一瞬間都已灰飛煙滅。他的父親是一名商人,可他不愿意秉承父親的意愿去經商,他想擁有屬于自己的事業——做一名出色的節目主持人。而他再一次遭受到了失敗的厄運。他有些懊惱,眼前又浮現出昨天晚飯后和父親散步時的情景:晚霞染紅了西天,微風輕拂,使人感到特別的愜意。父親臉色很好,還不由自主地哼起了他熟悉的老歌。他記起了一句廣告詞:不懂得老一輩的情歌,就無法走進他們的世界。說得多好,他有些興奮,他終于找到了和父親交流的通道。
  他們談得很投機,兒子也不失時機地在父親面前表現自己在這方面的天賦和稟性,他的言行舉止也獲得了一向威持穩重的父親的頻頻贊許,這,可以從父親的眼神中找到答案。他的心中也竊喜不已,能干的父親一定不會讓他失望的。
  面試的時候,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負責面試者也頻頻頷首,他有些飄飄然,他成功了,然而……他將背包狠狠地摔在沙發上,沒有搭理一旁的父親。父親也沒有問,看得出,父親并不在乎他的成敗!他有些忿忿然,他更感到一種屈辱。他不是一個紈绔子弟,盡管他的家境是如此的優越!他要憑借自己的實力來證明自己。
  他記得在他即將走出電視臺大門之前,有個聲音說:“你的文憑太低了……”后面的話他沒聽清,他也無心去聽了。
  “不就是一張文憑嗎,有什么了不起!我要考大學!”他為他腦子里剛剛閃現的念頭激動不已,他為他能夠再次向世人證明自己而高興。“我要復讀!”他扔下一句話,進房間去了。
  高三的生活是單調乏味卻又充滿刺激和挑戰的,那種近似于牢籠的生活大大激發了他身上的潛能,他用一種近乎顛狂的態度迎接每一天!家、學校,這兩點一線的生活讓他學會了什么是沉著,什么是癡迷,什么才是一種真正的熱愛和執著!
  當他大學畢業,當他再一次作為著名主持人接受采訪時,他有些不知所措了。站在他面前的竟然是當年的那個幾乎摧毀了他所有夢想的主持人。那位主持人并沒有因為往事的不愉快而慌亂,他始終是那樣沉著、微笑,充滿自信。在節目的尾聲,他緩緩地說道:“你的心中肯定有一個大大的問號”,不容他插嘴,“當年你的表現的確是出類拔萃,無可挑剔,但是,你太年輕了,還缺乏沉著和必要的冷靜,整個人就如同一團即將燃燒的火……”“難道憑這點您就將一個有希望的人掃地出門?”回想從前的日子,他仍然有些忿忿不平!
  “不是我,是你的父親!是他要求這樣做的,他說,讓你受一些挫折,你才會成為一名真正的男子漢,就像現在這樣!”
  評 語本文采用第三人稱的手法,講述了一個父親有意安排讓兒子接受挫折和失敗,讓他在失敗、挫折中真正成長為一個意志堅強、沉著冷靜的男人的故事。文章很好地扣住話題來展開,人物的心理刻畫細膩而真實,故事的結尾也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起到了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獨詞話題“草”作文實戰演練

     話題導引
  
  2005年江西省高考語文作文“一字題”話題作文“臉”。這類話題源于2003年高考上海卷話題作文“雜”。這類話題的特點是思維空間廣闊,可以充分地展開聯想和想象,可以自由地確定立意。2004年上海卷的“忙”仍然沿襲了這種命題形式,大概就是看重這一點吧。可以預測,這類考題在2006年高考作文中還會受到一些命題專家的青睞。
  
  文題設計
  
  “草”是大家熟悉的字眼,內涵豐富。
  白居易說:“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詩人這里是贊頌原草的生命力。
  成語“不稂不莠”中的“稂”和“莠”,指狼尾草和狗尾草,比喻不成材或沒出息。這里寓貶于喻,借草貶人。
  根據上面兩段話,請結合自身及社會生活,以“草”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之內。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
  
  思路點撥
  
  “草”之類試題也稱為“一字題”,一般可以這樣思考:
  一是要弄清“草”的寓意性。這就是說先要弄清草的內涵和外延。草是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統稱。可按不同標準分類,弄清“草”的范圍。其次要悟出“草”的寓意性。這是審題的關鍵點。寓意性通常指象征義或比喻義。如草可以喻百姓,也可以象征人的一種品質。依據“草”的特征,可借“草”喻人,托“草”言志。
  二是要了解“草”的人文性。如香草與屈原,“香草”表達了屈原那種高潔的品質和完美的人格。還可頌揚草的不屈不饒、頑強拼搏精神、默默奉獻精神等等。也可以從反面立意,聯系社會實際、思想實際,諷喻一切惡行如野草。也可談文學作品中的香花與毒草。什么是香花與毒草?為什么要分辨香花與毒草?怎樣分辨香花與毒草?等等。
  
  例文一
  草中見平淡
  
  
  甘于平淡是野草的一種品格。
  平淡是一種心境,一種素養。野草生長在荒灘里,墻腳下,甬道旁,瓦楞間,磚縫里,在那些人們不敢想象的地方。它們出身卑微,無人理睬,無人照顧,但無怨無悔。土地貧瘠,它們說有雨露滋潤;陽光難得,它們說有春風吹拂。在現實生活中,大紅大紫固然令人羨慕、崇敬,但困難挫折卻往往是難免的。你若能從野草的品性中有所感悟,你獨居陋室,會心靜如水。
  恪守平淡者能寬容友善。剛剛出土的野草,柔嫩弱小,像個嬰兒,隨時有被根除的可能。然而野草不計前嫌,一茬被割去了,又一茬綠滿大地,“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人與人之間,如果能寬容、友善,心胸豁達,不帶功利,互不設防,那么在家庭,則家庭和睦;在單位,則單位團結;在國家,則舉國和諧。
  平淡不是平庸,平庸是甘于安逸,碌碌無為,虛度年華。平庸的人并不甘于平淡,總是追波逐浪,攀龍附鳳,想通過種種途徑達到某種目的,這與平淡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恪守平淡,要不為名利所累。
  居里夫人平淡了,她不為名所累,拒絕法蘭西共和國大學理學院發給他榮譽勛章,她只要一個實驗室。她重視事業,淡泊名利。
  錢鐘書平淡了,他不為利所累,拒絕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重金聘請。他胸懷廣大,潛心學問,心無旁騖。
  恪守平淡,要順其自然。
  野草一生短暫,悄悄地來又悄悄離去。夏榮冬枯,花開花落,這是大自然的一種韻律,一種規律。面臨高考,上大學好,不上大學也好,只要經歷了,盡力了,就行。因為通往理想之路,并非華山一條道。用一顆平常之心去對待人生,像一粒沙飄入戈壁,像一滴水融入大海。像野草融入自然,那樣真,那樣美,那樣富于詩情韻味。
  大千世界色彩繽紛,赤橙黃綠青藍紫。棟梁之材的參天大樹使這個世界變得壯觀,國色天香的牡丹使這個世界變得華貴。野草是另一種品格,它默默地凈化這個世界,點綴這個世界。野草的業績在于使崇山峻嶺披翠,使大野荒漠生綠。沒有野草,那高山能經得住千年的風雨么?沒有野草,那沃野能經得住沙塵暴肆虐嗎?
  甘于平淡,做一棵小草,你能說不是一種貢獻?
  
  簡評
  作者扣題意識很強,標題文緊扣話題。開篇挑明主旨,先論述了“平淡”是什么。接著用簡筆闡釋平淡與平庸的區別,再論述不為名利所累才能平淡。這樣,文意從“是什么”到“怎么樣”,逐層向縱深拓展,使得說理較為深刻、較為全面。讀后令人回味,感悟人生,感悟社會。全文托草言志,以草喻人,談人生態度,辭淺旨宏,健康向上,催人奮發,有一定的生活哲理。文中多處使用排偶,文氣貫通,自然流暢,節奏感強。
  
  例文二
  小草心韻
  
  窗外,修整過的草坪像人們剛剛理過發一樣,顯得特別清新。空氣中飄忽著誘人的淡淡的青草的味道,麥克風里正播放著史光柱寫的《小草歌》:“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
  課間操未上,難得的清閑。我佇立在窗前,低哼著、應和著、回味著麥克風中正播放的小草之歌。不覺又想起了遠方的蕙蕙。
  蕙蕙,你是在上課,還是私下補習英語呢?你總是那么向上要強。你常說,你是一棵荒野中的星星草,只有珍惜春風,珍惜雨露,珍惜陽光,才能莖壯節粗,才能支撐自己,星星草才能變成令人羨慕的芳香四溢的蘭蕙花。”
  蕙蕙原是我高一同學,后來隨父母到北京就讀了。
  蕙蕙,你在給我的信中。把我姓巴的“巴”字上加個草字頭,戲稱我芭根。這個諧音雙關用得好。
  其實,我名字本來就叫巴根。鄉下出生的我,心里常想著芭根。芭根那是在蘇北平原上最普通的一種野草。聽爸爸說,它能改良土壤,鹽堿地上只要有芭根爬過,生長過,那里的土地便能吐金生銀。
  蕙蕙,我很感謝你,你在復習迎考的日子里,也沒有忘記我,一直給我郵寄復習資料,一直給我提供最新的高考信息。據說你想考農大,將來研究種草固沙的課題。你還在研究如何讓大漠蘭蕙飄香,是嗎?
  “喂,芭根草,又想什么,是不是又想蕙蕙啦!”
  有人在我肩上拍了一下,猛回頭,原來是同桌調皮鬼玫玫。
  “都道是‘草玫有緣’,俺只念‘芭蕙前盟’,怎么樣?”
  “真夠‘姐們’的!”“調皮鬼”翹起了大拇指,做了個鬼臉跑了。
  蕙蕙,從高一到高三,班主任總喜歡把我和你兩個作比較。你雖然也失敗過。但我佩服你的是,失敗時的那種坦然。我發現你像我們鄉下的一種紅茅,風一吹倒,馬上又會站立起來。你告訴我,一棵無名草,如果不能“站立”,永遠不會美麗起來。
  蕙蕙,你畫的那幅“池塘春草”圖,總使我浮想聯翩:一會兒想起謝靈運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一會兒又想起我家鄉田埂上的芭根草。
  蕙蕙,教室門前草坪上的青草味道好沁人心脾哦。我這棵芭根草已適應了這里的“青草味道”。已經高三了,馬上又要和“調皮鬼”分別了。我想,如果我考“北農大”,我們見面的日子大概屈指可數了吧。
  蕙蕙,請相信我,我也會好好把握自己的。像你常常告誡我的那樣——
  好好地站立著,像草一樣生活。
  忽然,“調皮鬼”又回到了座位上,不成調門地唱著:
  “春風啊,春風把我吹綠,大地母親把我緊緊擁抱……”
  我知道,還有兩分鐘上課。
  
  簡評
  文章并不復雜,僅寫了“我”在課間操期間20分鐘左右的心理活動,表現了小草“向上要強”積極進取的精神。“我”的心靈獨白,采用了“示現呼告”的手法,把不在跟前的“蕙蕙”當作在眼前,直呼其名,同“她”說話,如與姐妹湖邊聊天,如與故友冬日圍爐閑談,讓“她”示現在讀者眼前,親切、感人。
  話題為“草”,人物命名均與草相關,也頗具匠心,頗有意味。

 

思辨類話題“和與爭”導寫示例

     話題導引
  
  縱觀近幾年高考作文命題,可以看出話題作文發展的一個趨向——越來越凸顯思辨色彩。從全國卷看,“答案是豐富多彩的”(2000),這種判斷性的話題,有明確的立意指向;“誠信”(2001)、“心靈的選擇”(2002),有明顯的道德傾向;“感情的親疏對事物的認知”(2003),就具有了強烈的思辨色彩。近兩年全國卷都是這種關系話題:2004年的話題分別是“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全國卷Ⅰ)、“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全國卷Ⅱ)、“快樂幸福與我們的思維方式”(全國卷Ⅲ)、“看到自己與看到別人”(全國卷Ⅳ),2005年的話題分別是“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全國卷Ⅰ)、“位置和價值”(全國卷Ⅱ)、“忘記和銘記”(全國卷Ⅲ)。自主命題的省市,采用關系話題的也占相當比例。思辨類的話題作文,能夠考查學生的認識水平、思維能力,具有很好的考查功能,所以深受命題者的青睞。
  作為高中生,應該具有一定的辨證思維能力,能夠進行理性思考。應對思辨性話題作文,須要學會——
  1.全面地看問題,避免片面地看問題。世界是對立統一的,我們要全面地看問題,既要看到矛盾肯定的、主要的、正的一面,也要看到否定的、次要的、反的一面,這樣才能正確地揭示事物的本質;否則就會出現片面性的、以偏概全的錯誤。
  2.聯系地看問題,避免孤立地看問題。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我們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不僅要看到矛盾著的各個方面,而且要看到各個方面的聯系和統一;否則,就會出現孤立地看問題的錯誤。
  3.發展地看問題,避免靜止地看問題。世界是不斷發展的,我們要學會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不僅要看到事物存在的穩定性,更要看到事物發展的變動性,看到事物的量變與質變;否則,就會出現靜止地看問題的錯誤。
  4.深刻地看問題,避免膚淺地看問題。世界是錯綜復雜的,我們要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果推因、由形觀神地審察事物,透過現象深入本質,透過表象看到真相,經由問題揭示原因,經由形式洞察內涵,否則,我們看問題就會停留在表面,流于膚淺。
  要注意的是,有些非關系型的話題作文也有較強的思辨色彩。如以“忍”為話題,就要辨證思考。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藺相如能夠忍讓廉頗,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從而以寧靜平和的心態感化了廉頗,將相和睦,趙國得以爭霸諸侯。忍讓,顧全的是大局,著眼的是未來。在爭端來到眼前時,隱忍能關閉糾紛之門;當朋友之間產生矛盾時,忍讓會滋長朋友之間的友情;當別人無意傷害到你時,忍一忍,說聲“沒關系”,這樣,既消除了他人的不安,又展現了你的寬宏大度。“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文題設計
  
  “以和為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干事業主張“和衷共濟”,共事講究“和睦相處”,待人注重“和藹可親”,做生意信奉“和氣生財”。而“競爭意識”已成為現代人必備的素質。學校里有競爭,社會中有競爭。沒有競爭,社會就缺乏活力;沒有競爭意識,個人就難以發展。
  在當今社會,“以和為貴”與“競爭意識”具有怎樣的關系?如何處理好二者的關系?這些都值得我們思考。請就“以和為貴與競爭意識”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
  
  構思提示
  
  “以和為貴與競爭意識”這個話題,將中國傳統與現代文明有機結合起來,人文性和時代感兼顧。“以和為貴”與“競爭意識”兩者都應當肯定,關鍵是要揭示它們之間的辯證關系。堅持“以和為貴”,就不會把競爭對手當作敵人,競爭就不是要么兩敗俱傷,要么一方戰勝另一方,而是在競爭中雙贏,在合作中共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的報告《學習——內在的財富》將“學會共處”視為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而學會共處的核心就是學會關心、學會分享、學會合作。
  競爭規律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之一,西方現代管理中十分強調競爭的作用。在“商場如戰場,競爭即戰爭”這一思想的指引下,研究競爭戰略,奪取競爭優勢,擴大市場份額,創立獨家名牌,消滅競爭對手,占據壟斷地位,壓低進料價格,套住顧客用戶等一系列手段似乎是天經地義的做法。企業為了在市場上求生存,就非要與競爭對手拼個你死我活不可。我國也有類似的情況。整個社會,甚至學生中也存在惡性競爭。人們逐漸認識到單純強調競爭的思維定式有許多缺陷,“以和為貴”的思想越來越受人重視,在競爭中發揮重要作用。不破不立,作文可以反向切入,批判惡性競爭,從而達到強調“以和為貴”在競爭中的重要作用的目的。
  就“以和為貴與競爭意識”為話題作文,觀點上不容易出新,可以在文章的選材、結構、表現手法等方面下功夫。可以采用故事新編的手法,利用熟悉的故事,借舊瓶裝新酒,借舊曲唱新聲,生動有趣地表現主題。可以利用書信的格式,一個人寫信向老師或專家請教怎樣處理以和為貴與競爭意識的關系,你以特定的身份寫信答復。可以先抑后揚,寫某人原來在惡性競爭中吃盡了苦頭,后來以和為貴與對手雙贏。或者反過來,先揚后抑。
  可以寫議論文進行論證,可以編故事表現主題……力求觀點、材料或表達有過人之處。要選好角度,即選擇你認識深刻而材料儲備又豐富的角度入筆。
  
  例文
  “和”中競爭求雙贏
  
  
  現代社會是個充滿競爭的社會,經濟、軍事、科學技術、教育……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存在競爭。人與人之間,企業之間,地區之間,國家之間都存在著激烈的競爭。通過競爭,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新方法、新思維不斷產生,進而推動人類的生產、生活不斷向更高的階段邁進。因此,現代社會鼓勵競爭,鼓勵通過競爭調動人的潛能,實現人的充分全面發展和社會進步。
  有人認為在激烈的競爭中“同行是冤家”,而“伊利”的牛根生認為同行是一家,“只要是正當、公平的競爭,最終的結果往往是雙贏甚至是多贏,而不一定是你死我活”。面對“蒙牛”的競爭,“伊利”把自己的發展主題確定為“雙贏和倍增”。蒙牛創業初推出的第一個廣告語是“蒙牛向伊利學習,做內蒙古乳業第二品牌”。在企業得到快速發展后,蒙牛又推出大型戶外廣告牌:“我們共同的品牌·中國乳都·呼和浩特。”“為內蒙古喝彩!千里草原騰起伊利集團、興發集團、蒙牛乳業……”蒙牛和伊利在競爭中共同發展,不僅撐起了內蒙古乳品行業的脊梁,也為整個中國乳品行業注入活力。
  有人認為,只要是競爭,要么兩敗俱傷,要么一方戰勝另一方。實際上,有更好的結局:競爭中求雙贏,合作中共同發展。IBM與微軟的公司間合作便是個成功例子。當初,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開發了個人電腦的模本,卻沒有合適的軟件可供運行。當時剛成立不久的小公司微軟,抓住機會與IBM合作,為其開發操作系統軟件DOS。這個軟件成為操作軟件的革命,微軟公司從此強大起來。今天,微軟已成為電腦軟件的大哥大,總裁比爾·蓋茨是全球知名的首富;而IBM也成為電腦硬件領域的“藍色巨人”。合作使雙方都得到了發展。
  世界一體化,地球成村莊,在競爭中合作必不可少,謀求雙贏自然是共同的需要。沒有個體之間、群體之間、地區之間、國家之間的競爭與合作,現代社會的運行與發展幾乎是無法想象的。
  在競爭與合作中謀求雙贏,是一種成熟的智慧,它促進人類和諧發展,互利共榮。
  
  簡 評
  這是一篇較為典范的議論文。標題已經旗幟鮮明地表明了作者的觀點,成為文章的中心論點。它不僅揭示了“以和為貴”與“競爭意識”之間的關系,而且突出了“和”的作用。精練的標題,成為文章傳神的眼睛。
  作者先肯定競爭的存在和作用,再強調“以和為貴”對競爭的意義——“以和為貴”求雙贏,在競爭中取長補短,在合作中共同發展。社會的發展需要競爭,也需要合作,“以和為貴”促進人類和諧共存。文章立意高遠,表現出作者的眼界和胸襟。
  IBM與微軟的合作、蒙牛和伊利的雙贏,兩個事例十分典型,具有說服力。其他論據略述,詳略得當。作者從國際、國內,從世界、社會的宏觀角度展開議論,對人類基因組測序、中國的863高科技計劃等都了解,文章顯得大氣、從容。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考:作文素材去哪找?多看看你的語文課本吧
2011新材料作文:蝸牛想做驚天動地大事業
話題作文演練
什么是新材料作文 ?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與立意
2010高考語文專題復習教案:作文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城县| 乳山市| 太白县| 泾川县| 利川市| 永德县| 万荣县| 宁陵县| 三门峡市| 侯马市| 石楼县| 郑州市| 长汀县| 辉南县| 龙泉市| 兰西县| 沁源县| 江口县| 深圳市| 霍山县| 外汇| 建昌县| 扬中市| 博客| 纳雍县| 蓬莱市| 松原市| 肇东市| 双江| 宁明县| 奉贤区| 贵定县| 襄樊市| 景洪市| 淮北市| 聂荣县| 滦平县| 蕲春县| 六盘水市| 溧水县| 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