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陸 波
“有文采”是高考語文《考試說明》對作文“發展等級”的要求之一,即講究作文語言的藝術性。它要求考生作文用詞生動,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意蘊,有情感,有畫面,有文學性。
那些語言干癟,缺乏美感,不生動、不形象、沒文采的文章,不能引起評卷者的興趣,往往入低檔作文。
那么,怎樣使作文語言有文采呢?
一、用詞生動形象
選用含義具體富有形象感的詞語。
例1:“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攤著;一只手撮著一個鮮紅的饅頭,那紅的還是一點一點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錢,抖抖的想交給他,卻又不敢接他的東西。那人便焦急起來,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還躊躇著;黑的人便搶過燈籠,一把扯下紙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栓;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轉身去了。
(魯迅《藥》)
例2:如果我們惶惶不可終日,始終感到沒有一個合適的位置,那么周圍的一切就會變成主人,我們得跑前跑后地伺候著,我們得忽左忽右地奉承著,我們得上竄下跳地迎合著,我們得內揣外度地恭維著。
(《位置》)
例3:壯哉,那永遠的蘇武!偉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記!奇哉,那驚天動地的銘記!雄哉,那一段忘記與銘記的千載頌歌!
(2005四川高考《永遠的蘇武》)
達標訓練1:“火更大了,煙彌漫在整個房間里,通紅的火____要____著樓板了。
(這里選用“火舌”比用“火焰”、“火苗”更形象,更具有表現力。一個“舔”字,則生動地寫出了火焰將要燃著樓板的情景,給人以形象具體的感受。)
達標訓練2:“夜晚,大都市總是繁華,外面的世界 精彩,但無論刮風下雨,夜校的第一排坐著的總是他?!?/p>
(當今世界正以飛快的節奏發展著繁華,“無法不”三字,使我們體察到潮流的奔涌、時光的緊迫,由此反觀這位堅持上夜校的建筑工人(他),我們更能把握到他的脈搏,傾聽到他的心聲,更能為他那種執著追求的精神所感動。由此可見文字表述該有多少講究?。?/p>
啟 示
講究用詞,用字傳神,使表達準確、貼切、生動,語言因此而有文采。
二、善用修辭手法
修辭是語言的“魔水”,是使作文語言“有文采”的重要手段,特別是比喻,恰當的比喻會給文章帶來可觀的姿色。
例4:春天必然是這樣的。從綠意內斂的山頭,一把雪再也撐不住了,撲哧一聲,將冷臉笑成花面,一首漸澌然的歌便從云端唱到山麓,從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籬落,唱入一只小鴨的黃蹼,唱入軟溶溶的春泥,軟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張曉風《春之懷古》)
例5:面對社會濁氣,屈原選擇蓮的高潔,吟唱道義的湘流九歌;面對爾虞我詐,伯牙選擇竹的清幽,共奏誠信的高山流水;面對官場黑暗,陶淵明選擇菊的芬芳,孕育心靈的露蕙春暉……
極速時代,屈原渺茫了,大而無當之文如日中天,誠實本分之作被視若草芥;物欲橫流,伯牙困惑了,合作是利益的軀殼,誠信只是欺詐的籌碼;官場臃腫,陶淵明真真正正心“死”了,有幾個官兒“不為五斗米折腰”拿著菊花對山犯傻?倒是把“菊花”換成“情人”,“小蜜”更能令他們趨之若騖。
(2002年高考《千年一嘆》)
達標訓練
1.學海無涯,好問是_____。
(2006四川高考)
2.那是老北京的絲絲縷縷、點點滴滴。似一段_____,激越鏗鏘,余韻悠長;如一壺 _______,馥郁芬芳,回味無窮。
(2006北京高考《北京的符號》)
3.空中飄雪花,一朵一朵優雅地落下,綻放出那絕世的美與溫柔。那是______,親愛的我也忘了洗頭,可為何落下滿地的憂傷?(2006湖北高考《三生有幸》)
啟 示
巧用修辭,恰當的修辭能使語言生動、形象,文采斐然。
三、注意句式變化
整句和散句、長句和短句,靈活搭配,交替使用,語言就會變化多姿,產生一種特殊的美感。
例6:品讀人生,要學會品讀失敗和痛苦。愛迪生品讀那一千多次失敗,最終成功地發明電燈;越王勾踐品讀喪國的失敗與苦澀,臥薪嘗膽,一舉滅吳,一雪前恥;蘭斯·阿姆斯特朗品讀癌癥的痛苦,卻變得更加堅強,不僅戰勝了病魔,更回到了深愛的自行車賽場。失敗與痛苦是一種磨礪,一種考驗,讓真金在火煉中煥發光彩,讓鳳凰在浴火中涅槃。品讀失敗與痛苦,不僅是品讀失敗的教訓,更是一種敢于面對的勇氣。
(2006安徽高考《品讀人生》)
(這段文字句式靈活多變,長短句相間,整散句結合,讀起來瑯瑯上口,聽起來流暢悅耳,令人拊掌擊節。)
例7:歷史是一段長長的有始無終的距離,它貫穿著人類的血脈,沉淀著先人用生命寫給后人的啟示。幾百年的風風雨雨,早已蕩滌了風波亭上的點點殘血;幾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沒了零丁洋里的聲聲嘆息。然而,岳武穆的滿腔熱血,文天祥的一顆丹心,早已深深地印在了歷史的書頁中,化作了民族的魂,隨著日月的更替,讓人們深味著其中的永恒。
(2006山東高考《距離產生美》)
(提示:注意句子的長短、整散變化)
例8:南國之秋,當然是有它特異的地方,比如二十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
(郁達夫《故都的秋》)
(提示:注意句子尾字平仄變化)
例9:意氣,成就生命的不屈與堅韌;
意氣,譜寫生命的華麗與壯美;
意氣,鑄就心靈的樂觀與自信。
將意氣之歌,在生命中唱響,唱出生命絢麗的華章;
將意氣的帆,在生命中張揚,到中流擊水,看時代風光;
將意氣的劍,在生命中磨亮,披荊斬棘,不怕前路漫漫,我自力創輝煌。
(2006湖南高考《談意氣》)
(提示:注意音韻)
啟 示
注重節奏,注意音韻,可以使句子組合勻稱諧調,語調起伏跌宕,韻律抑揚有致,因而使語言有文采。
四、引用名言警句
陸機在《文賦》中說:“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鼻‘斢妹跃洌瑢ωS富文章的語言,增強表達效果很有必要。有些同學喜歡引用名言警句做文章的“題記”或開頭,使之統攝全篇,顯得奇絕超凡,這是一個很好的做法。文章不可能字字珠璣,而那些閃著智慧光彩、蘊含著豐富思想的語句則往往給評卷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10:選擇古典,深切體味著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情懷;選擇古典,用心感受著杜工部“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的空曠與豪邁;選擇古典,讓李后主的那一腔愁緒化作“一江春水向東流”,只留下心靈的靜謐;選擇古典,讓易安居士小舟“載不動”的“許多愁”化作一場春雨灑滿人間,滌蕩、凈化著人們的心靈。選擇古典,選擇真、善、美,讓心寧靜,讓心平和。
(2002年高考《選擇古典·讓心寧靜》)
例11:“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既然你選擇了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有背影”“黑夜給了我黑色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生活是惟一的一件舊衣服,臟了就洗洗,破了就補補,無論如何你得穿上它”等等。
只要引用恰當,不要牽強附會,都有非常突出的效果。
五、巧用文言、口語
文言句式言簡意豐,典雅端莊,口頭語言自然鮮活,明白曉暢,巧妙使用都會增加文章色彩。
例12:“任何一個人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一點長處。愚者千慮必有一得,這一得之功,一技之長,或許正是別人之短。別人難能者,我能之,豈非得天獨厚也哉?我是冬瓜苗,決不打算結辣椒,冬瓜雖不紅,卻比辣椒大,各自顯神通?!?/p>
(這段話中“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直接把古語化入自己的文章,“別人難能者,我能之,豈非得天獨厚也哉”使用文言句式;“我是冬瓜苗,……”等句,則純粹口語,自然貼切,與文言句式相映生輝,使文章大為增色。)
六、展示文化底蘊
閱讀面廣、知識面寬、文化底蘊豐厚的同學可以在符合題意的前提下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
例13:記得海德格爾曾說過,生命充滿了勞績,但還詩意地棲居于這塊土地上。要感謝海德格爾,這位精神的探索者,為我的心里留下了一隅空白。讓我在心煩意亂之際,能夠冷靜地思考,吟上一句“人生天地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讓我在忙碌中,能夠偷得浮生半日閑,欣賞一段“他年傍得蟾宮客,不在梅邊在柳邊”的還魂愛情。如五柳先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如東坡先生,“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如守著瓦爾登湖的梭羅,如遙望乞力馬扎羅之雪的海明威……他們都是詩人,在屬于自己的空白天地中,詩意地棲居。
(2006福建高考《月圓是畫,月缺是詩》)
(這位考生旁征博引,擷華掇英:對莊子的名言、海德格爾的精神、杜麗娘的風采、五柳先生的理想、東坡先生的志向、乃至梭羅瓦爾登湖的風光、海明威乞力馬扎羅之雪的神韻,可謂心領神會,爛熟于心。其視野之廣闊、材料之豐贍、信息之密集、語言之精美確實令人嘆服。)
七、注入真摯情感
情感是流動在語言文字深層的血液,沒有情感做基礎,無論怎樣的雕琢,也只能是“繁彩寡情,味之必厭”(劉勰《文心雕龍》)。很多時候,言語的蒼白乃是緣于情感和思想的缺氧。多一份鮮活的情感,多一些靈動的心思,你的文章就會多一點自然豐厚的美。古今感人至深的傳世之作,都凝聚著作者深摯強烈的真情。
例14: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寫出了慈母赤子的至深之情。
(詩人自幼家貧,在幾十年艱難困苦的生活中,備受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懷愛憐,他四十六歲才中進士。詩人是用自己的半生凝聚成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八、描繪藝術畫面
有畫面、有形象是有文采語言的特點。
例15: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雙潔凈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
(畢淑敏《孝心無價》)
例16:是他,駕著破舊的牛車,一壇酒,獨自駛向城郊。路旁,奇花異草,奇峰怪石,他視而不見,投以白眼。上方,落單的飛雁凄涼鳴叫。此時,牛車停了,老?;剡^頭來,仿佛在說:“沒有路了,該往哪里走?”他無奈,只有無奈地答道:“路在哪兒,我怎知道?”說罷,取瓢捧起濁酒,喝罷,繼而大呼,繼而大號,最終一把辛酸淚,沿原路而回。此所謂,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2006江蘇高考《人與路》)
達標訓練
描寫一少年奮力游向落水者的情景。
示 例
“落滿彩霞的河水被孩子的臂膀切成一塊塊五彩的錦緞,那手中花格子襯衣像五彩的花瓣,黃黃的書包真像花瓣中的花蕊。”
點 評
為了突出少年劈波斬浪、擊水中流的形象,作者以鋪滿彩霞的河水為背景,把那雜色的花格子襯衣描寫為五彩的花瓣,書包也成了金黃色的花蕊,構成了一幅具體可感的畫面,并融入了作者對救人少年的贊揚之情,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啟 示
激發聯想和想象,可以變抽象為形象,使語言具有畫面感、立體感,增強語言的文學張力,因而使語言有文采。
九、蘊含豐厚哲思
好的語言不僅詞句優美,而且內涵豐厚,啟發人們深入思考,得到人生的教益。
例17:魯迅先生在《故鄉》中寫道:“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p>
(這段文字不僅具有詩情畫意而且極具哲理性,意蘊豐厚,耐人尋味,激勵人們沖破舊世界黑暗的牢籠,去開辟新的生活道路,閃爍著燦爛的思想火花,顯得精警深邃。)
十、培養文學個性
培養文學個性,可以增強語言的文學意味,因而使語言有文采。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文采。
例18:
棄嬰
嬰兒哇哇的哭聲在清冷的午夜聽起來特別的凄慘。
木門“吱——”地開了,一個男人探出頭來,看見了腳下的嬰兒。他眉頭一皺,呆了幾分鐘,然后下定決心似的“砰”地關上了門。
屋里的燈亮了,女人支著身子坐了起來,小聲地詢問:
“怎么了?”
“門口有個娃娃……”
“娃娃?”
她迅速披上衣服走出門去。再進來時,那嬰兒已在她手中抱著。
“你咋把她抱進來了?呵,還是個女娃。”
“外面天冷,娃娃會凍著?!?/p>
“抱了咱就得養她啊!”男人有些不情愿。
女人沉默。她不是不知道家里窮,何況女孩又“不中用”。她矛盾著,并不出聲,只低頭逗著孩子,孩子咯咯地笑了。女人抬起了頭:“咱養她,行不?”
“咱家沒錢,你又不是不知道!”男人煩躁地搓著雙手。
“沒錢就可以讓娃娃死掉?”女人激動起來。
一個“死”字令男人震撼了。
(2012年高考作文)
課后練筆
以“留下”或“喜悅”為題,綜合運用本節課所學的方法寫一篇不少于800字有文采的文章。
老師贈語
同學們一定要消除語言“有文采”高不可攀登的思想,認真品讀有文采的精美時文和語言有特色的高考優秀作文,確立適合自己實際的語言目標,掌握方法,認真訓練,在較短的時間就能使文章展現出亮麗的語言色彩。
此時無聲勝有聲
作者:北京考生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是唐詩中的名句。有人說,這是歌詠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說,這是暗指一種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說,這是嘆息“細雨”、“閑花”不為人知的寂寞處境;有人說,“看不見”、“聽無聲”并不等于無所作為;還有人說,這里的情趣已不適合當今的世界……請你根據自己讀這兩句詩的體會,展開聯想,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擬題目,自定角度。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當我左耳充斥著電視里《超級女聲》節目中歌迷的尖叫,右耳忍受著《兩只蝴蝶》的摧殘,我不禁懷念唐詩名句“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的美好意境。
“啪”的一聲——停電了,仿佛順應我內心的請求,世界頓時安靜下來。我不禁苦笑,只有停電,世界才如此寧靜,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啊。
多么可憐,當我們身邊到處播放重金屬音樂,當我們的大腦被激情、躁動、狂熱占領高地,當我們開始接受類似《老鼠愛大米》《兩只蝴蝶》之類的歌曲,當世界名曲被篡改得面目全非、已然失去了那原始的優雅,我不禁想念那個坐在樹蔭下,一邊搖著扇子一邊聽60年代那種留聲機流瀉出來的音樂的日子。我發現我竟找不到一個安靜的環境,街上車流如洪水,各種“緊急拆遷”“瘋狂甩賣”令我厭惡;家中媽媽的《兩只蝴蝶》、妹妹的偶像正“哼哼嘿嘿”令我煩躁?,F在正好,讓我清凈一下,讓我沉醉于這無聲的片刻,我不禁想呼喊:此時無聲勝有聲。
我很“佩服”《超級女聲》這個節目,它讓我明明白白地看到原來專業與非專業沒有“界限”;我很“佩服”《紅樓夢中人》的選秀,原來還可以這樣招募演員——甚至這些演員中一大部分人連《紅樓夢》都沒翻過,沒有對角色的了解,只有外在的華麗,又如何將這一經典再現;我很“佩服”那些熱衷“搖滾”的狂熱青年,他們“熱衷”于自己的愛好,有的竟可以在夜深人靜時為廣大居民“高歌一曲”,多么“無私”的奉獻精神??!
本來,我是不太反感一些網絡歌曲的,那畢竟是人們自己熱愛的,是人們自己的歌,可它們制作粗糙、唱功不佳,又實在讓我不敢恭維。我不強調哪個好,也不想消滅流行,我只是認為,當粗俗的、浮躁的、娛樂大眾的音樂壓倒了那些經典、純粹、使人心靈寧靜的音樂時,我們是否該反思一下:社會中的浮躁是不是有些過多了?娛樂性質的節目的升溫,是否正折射出我們內心的躁動?
我憧憬“看不見”“聽無聲”的境界,可是這里的情趣已不適合當今的世界了。嗚呼哀哉!我也只能在這停電的片刻享受無聲的世界。但真的,此時無聲勝有聲。
簡評
唐代李翱在《答朱載言書》中說:“故義深則意遠,意遠則理辯,理辯則氣直?!薄洞藭r無聲勝有聲》一文,無疑是一篇很有思想深度的、“理辯”而“氣直”的佳作。作者選擇“這里的情趣已不適合當今的世界”作為立論點,面對過于喧囂的現實世界,情真意切地展示了內心深處的憂思與無奈,讀來具有很強的啟發性。可貴的是,作者的思維是辯證的——“我不強調哪個好,也不想消滅流行,我只是認為……”一段文字,很好地避免了偏激與片面。
更值得贊賞的是,作者善于“聚焦”,構思新巧,精心擷取了停電瞬間這樣一個“點”馳騁自己的思緒;而標題的別有意蘊和富于雜文味的語言表達,同樣讓人刮目相看。
給我重新站起的力量
作者:河北考生
閱讀下面的圖畫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亞馬遜草原上有一種鷹,當幼鷹長到一定年齡時,母鷹就會對小鷹實施折翅飛翔的訓練,翅膀折斷的小鷹從媽媽那里得不到任何救助,因為媽媽只會教給它戰勝痛苦超越自我的方法。最終這種鷹成為天空的王者。相比之下,成人又該如何給跌倒在成長路上的青少年以重新站起的力量呢?
成長無疑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家庭、學校、社會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但他們都擔負著一個共同的責任,即為我們的成長營造健康和諧的環境,用正確的方法引領迷茫的心走出困惑,踏上美好的征途。
給我重新站起的力量,父母的關愛是我飛翔的原動力。作為兒女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育對我們的成長影響深遠。懈怠了,腦海中浮現出父母為事業打拼的身影;迷茫了,耳畔回響起父母“人要以誠相待”的教誨;跌倒了,心中默念父母“人貴能持之以恒”的鼓勵……父母是迷路時的燈塔,是雨天時的屋檐,但不應該是永久的港灣。親愛的爸爸媽媽,不要我們每一次跌倒都要親自扶起,請告訴我們如何自己站起;不要對我們的跌倒投來責備的話語,請告訴我們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讓我們在愛的呵護下去接受生活的洗禮,青春有淚,大愛無聲,這才是我們所需。
給我重新站起的力量,一份賢師的教誨足以受用終身。韓愈曾言:“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鳖V堑南日芰鱾飨滤枷氲娜A章,誦讀之,在思想的清泉中凈化升華,從前人的智慧中汲取力量,面對種種坎坷。因此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培養全面的人才,而不是禁錮天性的枷鎖。明白這一點,青年才能真正成為祖國的未來,民族復興的希望。試想,一個沒有健全人格和執著精神的青年如何在社會的大浪中沖出自己的未來?我們渴望真正的飛翔,而不是學習機器和生活低能兒,那樣將是全社會的悲哀。
給我重新站起的力量,讓我去體驗社會的紛繁復雜,雄健我的翅膀。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不跌倒,怎知如何爬起來?社會是一個大熔爐,有的能百煉成金,有的則灰飛煙滅。跌倒不是我們的錯,無法重新站起才是最大的悲哀。我們渴望社會多一點鼓勵,少一些諷刺,讓那些曾經迷惘的心感受到關愛,在關愛中重新挺起胸膛,讓我們生命的陽光更加燦爛,化作和諧的春風,吹開青春的花蕾。
如果你愛我,請不要失望于我的跌倒,要希望于我的成長;
如果你愛我,請不要親自將我扶起來,只需指引路在何方;
如果你們愛我,請給我重新站起的力量。
簡評
高分亮點:
文筆縱橫,要言不煩
(1)該文文筆縱橫而不肆意逞才,灑脫自如而又嚴謹規范,材料的化用,角度的選擇,意旨的確定,切合材料而不牽強。(2)文章以“給我重新站起的力量”作為全文的中心意旨,藉此以開啟行文的思路,層層展開,步步深入,末尾以排比的方式再次扣題,使得文章結構嚴謹。(3)語言干凈利落,要言不煩,文從字順。行文的思辨色彩雖不濃烈,飛花點翠之處令人嘆服。
詩意地生活
作者:湖南考生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請聯系自己的生活與感受,以“詩意地生活”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議論文或記敘文。(60分)
【注】①注意題目中的“地”字。②不得抄襲。
海德格爾說:“人應當詩意地棲居。”當飛鳥翱翔于天際,當鮮花盛開于大地,當人們臉上綻放出微笑,詩意便開始在生活中流淌。人應當詩意地生活。
詩意地生活,源自人們內心的和諧。季羨林說過:“真正的和諧是人內心的和諧?!痹囅耄粋€內心渾濁不堪的人如何能夠讓生活充滿詩意呢?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往往是其內心的真實反映。故如水般澄澈的林妹妹幽居在瀟湘館,在那一叢青翠的綠竹下迎風灑淚,對月抒懷,吟出一句句清巧奇譎的詩。而渾身散發著酒肉臭的薛蟠卻只是懂得猜拳行令,信口開河胡謅些“一個蚊子哼哼哼”的葷段子。內心和諧,充溢著對萬物的愛的人才可以詩意地生活。特蕾莎修女給每個窮人帶去關愛,愛讓她的生活充滿了詩意;皮埃爾神父為無家可歸者送去溫暖,關懷讓他的生活充滿詩意;袁隆平院士為饑餓中的人們送去希望,愛讓他的生活充滿詩意。當人們內心和諧,帶著對萬物的愛去生活,人們才可以學會如何詩意地生活。
詩意地生活,人們需要從閱讀中汲取營養。讓閱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才可以變得詩意。當人們從儒、道、墨、法的典籍中探究為人之道,當人們從司馬遷的竹簡中開啟歷史的明鏡,當人們從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里頓悟文章之法,智慧便開始滋潤人們干涸的靈魂,給靈魂注入詩意。當人們從陶淵明的菊花中思索隱逸之士的情懷,當人們從史鐵生的地壇中感念生與死的變遷,當人們從盧梭的瓦爾登湖畔拾獲人生的寧靜,思維便開始給心靈插上翅膀,讓心靈翱翔于詩意的天空。從閱讀中收獲智慧,從閱讀中學會思考,人們才能懂得詩意的生活。
詩意地生活,人們需要讓自然撫慰自己浮躁的心靈?,F代人的生活充斥著為了生計和未來的奔波,充斥著嘈雜的汽笛聲與喧嘩聲,充斥著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戒備。人們需要在清風的吹拂下,在小鳥的鳴囀中找回生活的詩意。莽莽蒼蒼的森林給詩意棲居的莎士比亞帶來了濃郁憂傷的情懷,潺潺流動的多瑙河給施特勞斯家族帶來了優美的音韻,古老滄桑的鳳凰古城給詩意棲居的沈從文帶來了歷史的質樸與深刻。自然的靈動與純凈,讓人們更加詩意地生活。
當人們內心和諧,帶著愛心去生活,當人們從閱讀中獲取智慧與思緒,當人們到自然中尋找撫慰,人們才可以如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所寫,詩意地生活。
簡 評
文章開頭引用名言,使文章陡添活力。要知道,在緊張的考場中,能夠恰如其分地加以引用,的確難能可貴。文章用一組排比句來開篇點題,既顯示了作者的文思敏捷,也展示了作者的才華。
接著,文章從三個方面來加以闡述應當怎樣“詩意地生活”:
詩意地生活,源自人們內心的和諧;詩意地生活,人們需要從閱讀中汲取營養;詩意地生活,人們需要讓自然撫慰自己浮躁的心靈。同時,文章的論據恰當而充分展示了作者平時的閱讀和積累,文章層次井然,結尾部分給讀者指明了方向,強調“人內心和諧”“帶著愛心去生活”。
“人們從閱讀中獲取智慧與思緒,當人們到自然中尋找撫慰”,強調了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對人的影響,體現出了作者對現實認識的思想深度。
最后再次點題,照應開頭,結構緊湊,渾然一體。
提籃春光看媽媽
作者:安徽考生
以“提籃春光看媽媽”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
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③書寫規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④不得抄襲。
卻說后主走后,百官見其面有喜色,俱驚異而不得其解。忽聽門前一人放聲大笑,視之,乃鄧芝也。想那鄧芝,字伯苗,漢司馬鄧禹之后,少有辯才,現為戶部尚書。其生得面長口闊,言談若如洪鐘。
當下孔明聞之,暗使人留住鄧芝,待百官俱散,請入后堂分賓主歇定??酌髟唬骸斑m來何故于寒舍前大笑?”芝曰:“丞相既知,何相欺耶?伯苗狂笑,望丞相見諒。”亮曰:“君既知之,當請纓于陛下,即當行耳。”芝曰:“夫漢,吾母也。受母之恩,安肯便忘。方今漢臨大敵。猶吾母有難,雖才疏學淺,弗敢辭也。今日辭卻吾皇即當行之,吾誓必籃取春光以報吾母?!?/p>
翌日,人報鄧芝匹馬入吳去了。左右皆不解其言,惟孔明知之,笑曰:“今伯苗前去,其事必成。吾主無憂矣?!卑俟倬阗R,不在話下。
卻說孫權在宮中探得鄧芝將來,喚左右曰:“今芝前來,必欲說孤絕魏向蜀??膳c我如此如此?!?/p>
后芝謁見,見于殿左右執刀斧者數百,分列左右。又有一油鼎置于殿上,其油正沸。芝昂然而入,長揖不拜。權怒曰:“奈何不拜?”芝對曰:“上國天使,不拜小邦之主。”權益怒,曰:“汝欲效酈生說齊耶?可速入油鼎?!敝ゴ笮υ唬骸俺继貫橥踔Χ鴣恚翁荒苋菸镆??”權怒曰:“孤有何利,又有何害,汝試言之,言其不成,孤先烹汝。”對曰:“王今受爵于魏,加九賜,而今頗懷叵逆之心,其禍一也。今魏廢獻帝,天下豪杰無不欲生啖其肉,而王今附之,其禍之二也。有其二禍,是可謂‘禍不單行’耳,不如絕魏向蜀。吾主劉禪,幼而好學,外內皆以諸葛亮為輔,天下之士,歸之似水之望東也。若蜀吳珠聯璧合,進可以討賊,退可以自守,豈非兩全哉?”權感其言,滿臉羞愧,遂疾撤武士及油鼎。善待鄧芝,留宴多日不提。
及鄧芝歸蜀,權命張溫隨之同往蜀川答禮。那張溫亦辯客耳。歸途之中,溫恃才有意問難,以言挑之曰:“足下與諸葛亮前曾約欲籃取春光以報汝母,今見行李空空,亦無隨從,此作何解也?”對曰:“豈不聞以孝事君則忠”吾即其“籃”者,至于“春光”非惠恕兄而何?今與惠恕兄并馬入蜀,非向者籃取春光以報吾母耶?言訖大笑,其笑復如初。溫聞之,亦大笑,遂閉口不談矣。
亮點剖析
讀罷此文,不禁為考生有如此的文學功底而拍案。作者選取三國中一個歷史片斷,將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巧妙剪輯,恰當組合,演繹出一出鄧芝“提籃春光看媽媽”的絕妙故事,情節曲折動人。人物形象鮮明,鄧芝那精忠報國,足智多謀的形象凸現在讀者面前,令人為之敬佩。在表達主題,扣題方面也十分精妙。作者以獨特的視角抓住標題的內涵,把春光比作對國家的感恩和效力等,并虛化了文中的媽媽為蜀國,巧妙恰當。結尾把張溫作為籃中春光,作為獻給蜀國媽媽的禮物,令張溫措手不及,中了圈套??垲}緊湊,點題自然。
專家評分:內容分20+表達分20+發展分20=總分60
那些詩心老歌
作者:陸 波
喧囂紛擾的音像時代,我們似乎并不缺少音樂啊,怎么就突然想起那些久違的老歌了呢?那是去年,又一次看見幼兒園里的孩子在一起快樂地唱:“我愛你,愛著你,就像老鼠愛大米?!比匀皇窃谟變簣@,我去參加那里舉辦的“親子活動”,老師隆重推出的壓軸戲竟然是小男生拿起話筒像模像樣地唱著:“老婆老婆我愛你,阿彌陀佛保佑你。”這些街頭巷尾泛濫的浮艷歌詞日復一日地聒噪著,曾幾何時,音樂的沉渣在孩子們稚嫩的心靈里粗重地涂上了不協調的一筆!
作為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我們完全有足夠的理由抵制這些惡俗的歌詞?!缎÷萏枴贰ⅰ恫赡⒐降男」媚铩?、《賣報歌》、《春天在哪里》、《小燕子》、《我們的田野》……曾經伴隨我們無憂地成長。在電影《祖國的花朵》里,“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靜靜的白塔,天是藍的,魚兒在水里游,兒童的心靈像黑白片一樣干凈澄澈。八十年代初期涌現的優秀的少兒歌曲無一例外引領我們走向勤勞、善良、勇敢、真誠……這些人類最本真的品質,溫情的浸潤著扎著羊角辮的我們。
稍大一些后,喜歡李叔同先生填詞的《送別》,在電影《城南舊事》中吳貽弓導演把它選作主題曲?!伴L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一曲終了,余韻悠長。古典的意蘊,哀而不傷的審美。這與先生終身提倡的“以美淑世”是分不開的。詩情與美樂的充分融洽才能陶冶性情。而如今,音樂的教化作用在應試教育下已被弱化、壓榨成一枚苦澀的干果。很多高中學校課程表上每周一節的音樂課早已成為虛設,當流行歌曲在校園里泛濫成災的時刻,就別奢談健康歌曲潛移默化的潤澤了。
當臺灣校園歌曲風行整個大陸的時候,小學三年級的那個下午,那個長得好看的陳老師即興將她的語文課改成了音樂課,在黑板上抄下《外婆的澎湖灣》的全部歌詞。至今難忘風琴彈奏時走廊里繚繞的清音。榕樹、操場、蠟筆、晚霞、田埂、炊煙、沙灘、木棉樹……帶來懷舊、抒情、鄉土、清亮、爽朗的氣息,這就是我們固執地懷念童年的原因了。重新再看看出生于臺灣花蓮的葉佳修作詞的《鄉間記趣》:“白云在藍天賽跑,風在樹梢搖,孩童挽著手兒笑,爭說誰的新娘好。滿頭綴花的姑娘直叫不要不要,看他們又哄又爭吵,楊柳笑彎了腰,黃狗追的雞亂跳。”鄉村音樂自在淳樸的天然風韻中加入了詞作者的詩心,無雕琢之氣又妙趣橫生。臺灣在邁向工業化的轉型時期,人們對這種失去或將要失去的樸素的鄉村情感一點也不陌生,倍感親切。臺灣校園歌曲帶著它獨有的鄉愁情韻猝不及防地打動了包括我在內的無數人。
音樂應遠離粗鄙,尤其是少兒歌曲應避免成人化、低俗化,讓孩子們在耳濡目染中呼吸到更新鮮純凈的空氣。因為孩子們的思想和他們的身體一樣柔弱、稚嫩,特別需要用真善美的陽光雨露去滋潤、呵護。
還記得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那個略帶禿頂的音樂教師馬修,將一群問題學生組建成合唱團,耐心地幫他們分聲部,唱和聲。是音樂的魅力驅散孩子們心頭的陰霾,潤物無聲地喚醒他們沉睡的良知,拯救了他們迷茫而卑微的命運。
用自己曾經喜歡的歌手老狼的《戀戀風塵》中的一句歌詞做結束語,“相信愛的年紀,沒能唱給你的歌曲,讓我一生中常常追憶”,謹獻給我們的孩子。
我和作文的悲歡離合史
作者:陸 波
作文對我而言,是真正的爬格子,寫過的稿紙若統計出來上天不行,入地尚可,且直達地獄第一層。從小到大的作文經歷,說來令我汗顏,然而也很有趣。
我的第一篇作文作于小學三年級,大致內容為回家路上看見一棵小樹苗,看見就看見了唄!碰巧的是忽然山雨欲來風滿樓,頓時小樹苗東倒西歪,孤零零無所依。我作著激烈的思想斗爭,恰在那時,又一股神風吹起我胸前的紅領巾,于是我毅然上前,拿起繩子綁了樹,繩子哪來的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擺在那兒讓我當道具使。綁好后,恰好下雨了,你說巧不巧?我一邊在雨中跑,一邊想:今天做了件好事。云云。
作文內容多少有點兒雷同,當時全班四十多號人愣是全遇著了小樹苗,全碰上下雨,全冒著雨回家?,F在想起來這樣的經歷實在神奇,不說別人,單說我,就沒遇見什么歪了的小樹苗,大約那時植樹意識還未普及,一棵也不曾見過。這四十多棵從哪里憑空出來,不見得闖進了小樹林吧?再有那四十條繩,也夠道具師忙乎一陣的了。紅領巾的問題,經本人回憶,小學時大多數人戴的紅領巾都有如一棵發育不完全的小胡蘿卜,“飛”是沒問題,“飛揚”卻不見得。有點創新意識的同學還加上雷鋒叔叔一張親切的笑臉,我蠢笨,就弄了條紅領巾,早知道應加上若干勞模的笑臉,分數肯定跟長了翅膀似的往上升。
我這一篇作文大約寫了三四百字,夠艱難的。
值得慶幸的是經過數次這樣的訓練,蠢笨如我者寫起拾金不昧、助人為樂來也駕輕就熟,背得跟九九乘法表似的。那時候的作文真是有趣,今天幫老伯伯推車上橋傷了胳膊,明天就拿著鐵鍬幫媽媽種田了。錢包平均一人撿著兩次,盲人也源源不斷上街過了馬路。交代了幫助過程,再寫思想感受,當中加些挫折,什么親人不理解啊,上學要遲到啊,先抑后揚一把,保證這作文分數跟澆了糞的豆苗一般,噌噌噌直往上躥。碰上挫折較深、幫助較大的(這就牽涉到舍己為人什么的了),還能被老師當作范文,抑揚頓挫讀上一回。可惜我從未得此殊榮,常引為憾事。當時看了一本書,說什么“作文要真實”,便躍躍然寫了回表弟。其中有一情節是這樣的:我偷偷看小說。被表弟發現,給了他一塊錢“封口”。他果然是個誠實的孩子,沒告訴我媽。結果那篇作文似乎沒及格,我由此得出,寫“作文要真實”的人肯定沒我這樣的表弟。從此,我再不指望各類作文提高書,唯恐又掛上紅燈。
小學的作文就這么寫過來了。畢業考試時,我腦子異常清醒,寫了個近乎完美的助人為樂,得了“A”。
上了初中,作文開始講究“引”。唐詩,宋詞,再不行,經典老歌也抄上一段,催人奮進啊。有一回,我甚至高明地在一篇作文結尾寫了一句“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破天荒得了高分。從此我變聰明了,碰上大考,必引斷腸人無疑,可惜天下斷腸人并不多,這作文分數也學著現在的納斯達克跌得沒底了。
奮斗著,奮斗著,到初三,開始流行寫家庭倫理?!段业哪赣H》就是天涼了叮囑我加衣服,晚上復習功課時削上個蘋果,送上杯牛奶,我還嫌她煩如此如此。事實上我媽管我就像放鴨子,沒邊沒際,沒事還老找我吵上一架。我能怎么寫?就寫個理想中的母親大人吧!
一路殺到高二,格子還在爬,卻有點老了,爬不動了。重復轉一個圈子總會厭倦,寫了那么多年《一件難忘的事》,我連難忘是什么感受都麻木了。要寫什么拾金不昧,展示出來估計能有一半人滿地找牙(笑的),絞盡腦汁想些沒寫過的,竟是難于上青天。嗚呼!幸虧腦細胞分裂生長,否則這時我定在某處流著哈喇子發呆……
寫吧,寫吧,挺過這一年,待我媳婦熬成婆時,也要叫后人寫寫那拾金不昧——作文教學也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了!
點 讀
近年來,在應試作文模式導引下,學生脫離生活實際,編造著假、大、空類作文的現象一直在延續,足見作文教學積弊之深重。小作者以自己從小學到高中學習作文的經歷十分深刻地揭示了上述道理。
拯救作文,也是拯救漢語
作者:陸 波
雖然眼下“拯救”一詞用得有些濫了,但筆者仔細思考了目前中國中小學學生作文的現狀,覺得用“拯救”來喚起國人對作文現狀的關注,一點也不為過。
作文作為國內教育界改革,特別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重鎮,作為最全面反映中小學生母語水平、人文素養的重要窗口,多年來一直備受人們的普遍關注。尤其是每年的高考作文,更成了街談巷議的話題。
然而,作文難的局面一直未得到根本的、有效的緩解。學生怕寫作文、老師怕教作文、家長煩惱作文一直是教育界的一個焦點。雖然不少出版機構和民營書商靠出版作文圖書發了大財,雖然目前國內的作文報刊的數量已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峰,將近100來種,但作文難、作文亂的情形仍然困擾著全國各地的中小學師生及家長。
由于創作作文的鏈條被應試教育及無窮盡的考試所壓倒、割裂、縮水、打破,也即作文的重要源泉——生活的日漸枯萎,使作文越來越變成了應景文字,不到臨考前無人重視。加之虛假的文風、偽哲理、偽格言、偽人生、偽材料的泛濫成災,使得作文遭到了近乎滅頂之災的局面。那種打著滿分旗號的八股作文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各地,甚至在市場上還出現了多種作文軟件。作文成了被人們“大卸八塊”、可以隨意組裝、批量加工的流水線和文字零件!
有相當(請允許筆者如此形容,也許情況還要嚴重)的學生平時根本不讀書、不看報、不用心感悟生活、發現生活、拓展生活,對作文的基本常識也不求刻意了解,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卻能在每次的作文考試中屢屢得滿分,其原因就是掌握了應試作文的基本規律,能像答題、填空一樣地做作文,以此博得閱卷人的青睞。再看,那所謂的滿分作文、高分作文幾乎都有了固定的思維套路,只要照此組裝,再加上背誦多少篇范文加以擴充、嫁接,高考作文就不難得高分。
這種現狀直接激活了數百種滿分作文圖書的出籠。甚至書商們不惜筆金請成人來代筆寫一些公式化的作文,然后冠之以滿分作文出版。于是,滿分作文圖書圓了無數書商的發財夢。
然而實際效果呢?筆者近十年來無數次參與大學畢業生的招聘工作,從手中直接過了幾千人,發現能文從字順的大學生竟無一人!即使是研究生畢業,也連基本的公文都寫不清楚!
再看看我們眾多的作文報刊,大都充斥著歌舞升平、人云亦云的八股文字。那種真正發自內心深處、感動人心的佳作少之又少!筆者清楚地記得,十年前做《作文通訊》雜志編輯部主任時,每次審稿,總有幾篇令人激動不已、一生難忘的文章,令本人這個熱血男兒熱淚盈眶,這是怎樣的文字啊!筆者曾“告誡”幾位同仁,每期審稿時,務必帶著手帕,以免淚水沾襟。如今,十幾年過去了,這些感人至深的文字還深深地印在筆者的腦海里。這些作文都是用心寫出來的文字。它們也許沒有華麗的詞藻、精巧的結構,但有實在的生活、實在的感悟、實在的情感,因此同樣出佳作。眼下,文壇上力捧的“80后”、“90后”作家,筆者實在不敢恭維。很奇怪為何那虛無縹緲的文風、空泛無味的體驗竟然能博得某些讀者的喝彩。
在“戲說”、“大話”之風甚囂塵上之際,有些人又惡搞起了經典作品,連詩歌也不放過。真不知道下一步的惡搞目標又是誰?我們的母語——漢語正遭受網絡時代最嚴峻的考驗和巨大的沖擊。浮夸的文風、生造的詞語、虛假的情感,使得眼下不少的中小學生作文難以卒讀。
因此,拯救作文,也是讓漢語的魅力重新展現的時候!匡正文風,讓未成年人的情感真正從作文中自然地流淌出來。
點 讀
作文教改,勢在必行。行家之言,振聾發聵!一切有社會責任感的業內人士都應明此大義,履此大任,為后世子孫,為千秋文化,為民族之興。
(作者系《作文通訊》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