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是農歷九月十六,是個吉利的日子,也是老家的侄孫女結婚的喜日。
我家姊妹六個,我是老幺,老大大我整整二十歲,哥姐幾乎都大我十幾,而且他們結婚早,孩子都跟我差不多大。侄兒也只小我九歲,所以侄孫女結婚,其實不足為奇。
但其實又是有點奇的。因為侄孫女才芳年十九,且將于年底當媽媽。于是我們都逗侄兒,居然四十出頭就要當外公!接下來我們當然按慣常給了他一通勵志的教育。
而他也一如從小到大的樣子,從來都是笑瞇瞇地聽著,絕不會還口,更不會生氣,隨你怎么對他說不中聽的話,他總是“姑姑、姑姑”親熱地叫個不停。
#2
侄兒是二哥的孩子,從小就頑皮,尤其不愛學習,為此當教師的父親曾親自輔導過一段時間,但侄兒是每天笑嘻嘻的態度特別好,要他學知識?對不起,左耳進右耳出,白過!
當時氣得父親什么似的,從來溫文爾雅一只手指頭都沒動過我們的父親,有一天卻對侄兒揮動了竹鞭,但依然毫無用處。。此后我們全家人也就開始接受侄兒不學習的現實,不再去逼他,長達九年后,他終于完成了小學學業。
只要不讓他學習,其實侄兒是不惜力氣的,什么農活都會去干。后來家里的地被征收,侄兒就去了瀏陽城里找了一份工作,工資不菲,但就是不會攢錢,經他手花出去的過手錢還真不少。
一到婚齡,哥哥就為他張羅了一門親事,很快侄媳婦就生下了兩個女兒。老大就是今天結婚的新娘。
#3
侄兒一直調皮,為家里惹下過不少禍事,為此他沒少挨我們這些姑姑們的罵。我見他的次數特別少,電話也不多,但好像習慣性地,每次都要吼他幾句不懂事之類的話。
直到2019年底,哥哥突然暈倒,同時腰椎骨折。因為疫情我無法回去,就頻繁跟他通電話。他還是挺讓我感動的,一直認為不靠譜的侄兒,依然有著我們老王家人的孝順。
他手頭不寬裕,但會第二天弄來錢交住院費,盡管有可能是去借的。看到我焦急,他安慰我“不要怕,我會給我爸治的,我跟醫生說了,用好藥。”
而今天,他心愛的女兒就要出嫁了,為他開心,也期待即將升級的他能越來越靠譜懂事。
#4
今天我又沒能回去,因為長沙和瀏陽的疫情又起。回想一下這些年,家中的喜事我回去參加的次數極少,但哥哥姐姐們從來都沒怪過我,還總用各種話替我開脫,這份體恤,讓我特別感動。
我問侄孫女婿家在哪里?姐姐說在大瑤鎮呢,離母親的故鄉荊坪特別近。
我沒去過荊坪,但我腦海中的荊坪印象是鮮活美麗又溫馨的!因為為我描述過它無數次的人是母親,那是婚后始終貧窮的母親與外公、外婆、舅舅一家四口富裕幸福生活過的地方,母親常提到經商的外公賺到銀元一背簍一背簍往家里背的事。
瀏陽分東南西北四個區,我的故鄉在小河,屬于東鄉,母親的故鄉在南鄉。如今的兩地,自駕車兩個小時就能到,若母親健在,每天去兩回都辦得到。但幾十年前,感覺比去西藏還難。
#5
從小到大聽母親念叨過無數次,但她只回去過兩回。一來唯一的舅舅每年會來小河過年,二來母親說,回去后要去看長輩,手頭太拮據。
回不去的母親,思念卻從沒停止過。無數個夜晚,她都跟我們一遍遍重復她未嫁時的故事。最印象深刻的是她說小時候去“牛馬會”有多么多么好玩。
所以前幾年,我最小的姐姐真的特意去看了場牛馬會。結果逛了五分鐘姐姐就打轉了,姐姐眼中的牛馬會,甚至都不能稱為趕集。
但,那卻是母親最美麗的回憶!好在有姐姐替她重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