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觀察
何不換種思路回家過年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適度,就會彼此感到溫暖;過度,就會彼此生怨。與其讓長輩心急火燎、晚輩戰戰兢兢,不如大家都換一種思路。
今天是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按照中國的傳統習俗,過了這一天,猴年春節才算正式過完。這個春節,你的心情還好嗎?談起回家過年,想必每個人都百感交集。尤其是年輕人,被各種沾親帶故的人“審問”“教育”一頓總是免不了的。“每個月工資多少”“買房子沒有”“為什么還不找對象”等等提問,讓年輕朋友們真真切切患上了“過年恐懼癥”。回不回家過年,這是一個問題。于是,有人干脆租個男友(女友)回家,網絡上也出現了各種應對“審問”催婚的手冊……
不過是回家過個年,招誰惹誰了?本來是闔家團圓的傳統節日,卻身心俱疲,何苦來哉?
仔細分析一下這些尷尬局面,歸根結底,還是傳統家族人倫規則與現代社會社交規則的沖突。
中國傳統的家族人倫規則,是經過幾千年的沉淀流傳至今的。但是,后人繼承的并不都是精華,有些文化糟粕也流傳下來,成了阻礙人際交往的障礙。長輩關心晚輩,本來無可厚非,但關心得“過度”,就成了一種負擔。在當事人看來是一種“善行”;而“被關心者”的感覺卻是格外遭罪。于是心頭委屈生怨,雙方再無法愉快交談,甚至以敵對情緒直接反饋回去,結果鬧得不歡而散。這種過度的關心其實是把傳統文化中的精華給扭曲了,所以結果就變了味兒。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兩千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經》中就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美與丑、善于惡是對立統一關系,并不是絕對的。人們對美和善的追求是好的,但不能太過刻意。所以道家思想的核心是“無為”,認為“物極必反”。“無為”并不是說無所事事,什么都不做,而是指凡事都要講究一個“度”,否則過猶不及。善良和美好,應該是人們內心的一種根植于精神層面的美好,而不是講得越多越好。美是這樣,善也是這樣,人們之間的交往也是如此。適度,就會彼此感到溫暖;過度,就會彼此生怨,甚至會走到事物的反面。
無獨有偶,子貢曾經向孔子請教如何與朋友相處,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孔子的意思是,當你看到朋友做事有不當之處,你可以直言勸告,善意地加以引導,如果朋友不聽就別再強行相勸,否則就會傷害感情。
現在的年輕人作為新新人類,追求個人隱私和自我獨立,期待得到人格尊重。而春節家族聚會時的被“審問”和被催婚,從心理學來講是一種“非愛行為”,就是以愛和關心的名義對身邊親近的人進行一種非愛性的侵犯。這種行為即使發生在比較親近的人之間,也是一種傷害,更別說是平時并無多少往來的親戚。
和諧相處是人們的共同期待,筆者有幾項建議與大家共同探討。第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要從提高自身修養做起。人際關系的處理與自身的道德修養有密切關聯。道德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力量,更多表現為社會成員的一種自律和自覺。“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我們要在與他人的交流中了解他人,同時要在與他人的交往中以禮相待,能夠對他人保持充分的尊重,這樣才能達到更高的人生境界,從而使自己的內心有一種超然的力量去面對紛繁復雜的外部世界。
與人相處,首先要做到交往有度。即使親戚朋友也要注意保持適當的距離,所謂“距離”產生美,凡事多做換位思考,考慮他人的感受,交往就會愉快很多。古人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是我遇到這種情況會怎樣,會不會不好受?學會換位思考,這和年齡大小、學歷高低、收入多少關系并不大。說到底,一個真正愛護你關心你的人,總會多從你的角度著想,不會讓你委屈和難堪。
與此同時,對于父母等至親,雖然他們也可能是最嚴厲和最“無情”的催問者,但年輕人不應橫眉冷對,要多從他們的角度考慮,對他們更多一些理解和包容,通過溝通和交流來求得理解和認同。事實上,有的年輕人幾個月都不和父母通電話,這種情況并不少見。抱怨與父母有代溝、交流障礙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自我反思?
第二,從社會文明層面,要不斷推廣和傳遞現代社會的社交規則。人際交往最基本的理念就是“和”。孔子提出“禮之用,和為貴”;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提出“萬物各得其和以生”,這種“和”,不是盲目附和,而是“和而不同”。現代意義的“和”,也是現代社會的社交規則的重要內容,即人們之間要和睦相處,人際交往要和諧、和平、和善,人與人之間要講究平等、尊重、真誠、友愛、互助等等。我們提倡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正是現代社會的社交規則的體現。各級政府都有責任,積極推廣和傳遞積極向上、和諧平等、友好互助的現代社交理念。
對于眾多年輕朋友們來說,要提高自身的承受力,把外在的一些遭遇作為自己人生中的一種歷練,培養開朗、豁達的人生態度,把外在的東西轉化為內在的精神力量,以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第三,從國家層面,要多給年輕人減壓,給他們提供更多創造美好生活的機遇。比如,政府相關部門要督促用人單位落實員工享有的帶薪休假權利,讓年輕人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紀可以有精力經營好自己的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讓他們有更多思考人生和社會的時間。政府部門也可以聯合企事業單位、工會等組織,多組織一些青年聯誼會等社交活動,給平時忙于工作而疏于考慮婚戀問題的年輕人創造機會,幫助他們解決后顧之憂。
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處,是這個時代無法回避的話題。與其讓長輩心急火燎、晚輩戰戰兢兢,不如大家都換一種思路。春節,讓我們換一種思路回家過年吧,高高興興地。
(趙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