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詩詞歌賦匯
前幾天評論區有粉絲要求筆者寫幾篇關于李煜的詞作賞析,好吧,為了我的那位粉絲,我拼了!于是,這兩天筆者一直在讀這本書,之前沒有寫過后主李煜的相關詩詞,所以特意跑去圖書館,借了一本《大宋詞人傳》,筆者認為,如果不熟悉詞人的各段歷史,便對他的詞作不好對號入座,也讀不出詞人作那首詩時的意境和創作背景。于是點燈熬油讀了幾晚。且看:
開篇第一章便是對后主李煜身世的描寫,仔細讀過之后,只覺心里甚是悲傷,引用一位粉絲的概括原話:“書生不知兵戈事,錯擔國運錯為君。”是啊!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啊。他本不是一介武夫,自幼膽小柔弱,平生最大的愿望是遠離政治,隱于竹林,漫步于林間小徑,看蝴蝶飛來,聽鶯啼裊裊,與妻子做幾首花間詩足矣!
可命運總是喜歡弄人,將這個“生于七夕,而又隕于七夕”塵世間最多情的男子推到了萬人之上。結局大家也都知道,先是被關了禁錮,且名譽上受辱,從一國之君被戲封為“違命侯”,自己受盡天大的侮辱不說,妻子小周后又被宋太宗凌辱,每晚苦等妻子的李煜含淚寫下了那首曉月墜,以表自己對妻子的愧對之情!
喜遷鶯·曉月墜
曉月墜,宿云微,無語枕頻欹。夢回芳草思依依,天遠雁聲稀。
啼鶯散,馀花亂,寂寞畫堂深院。片紅休埽盡從伊,留待舞人歸。
譯文:
拂曉的月亮墜下藍天,夜空云霧已經微淡,默默無語倚在枕上。夢醒仍戀芳草綿綿,雁聲消失遙遠天邊。
啼曉的黃鶯散,零落的飛花亂,只留下寂寞畫堂深深院。任落紅遍地休掃它,留待跳舞人回當地毯!
這般柔弱、忍辱偷生的后主又是因為何事惹怒了太宗而招來殺身之禍了呢?很多讀者會認為是那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誠然,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而這不足以讓宋太宗趙匡義起殺意,真實原因有三:
01、后蜀鹿虔扆 ( yǐ )的臨江仙
金鎖重門荒苑靜,綺窗愁對秋空。翠華一去寂無蹤。玉樓歌吹,聲斷已隨風。
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藕花相向野塘中,暗傷亡國,清露泣香紅。
譯文:層層宮門關鎖,荒涼的皇家園林異常安靜;我靠著窗戶,含愁望秋天的夜空。自從皇帝去后,這里便一片寂靜,再也看不到皇帝的蹤影。宮殿里歌聲樂聲,也早已斷絕,去追隨那一去不返的風。云霧籠罩的朦朧之月,不知人事已經變更,直到夜將盡時,還照耀著深宮。在荒廢的池塘中,蓮花正相對哭泣;她們像暗暗傷感亡國,清露如同淚珠,從清香的紅花上往下滴。典型的懷念亡國詩!
在后主被囚禁時,讀了鹿虔扆的這首臨江仙后,開始創作大量的歌頌、懷念故國的詩詞,因當時后主的文學地位,很快作品便傳遍了大江南北,當然也傳進了宋太宗的耳朵里,太宗知道后很是氣憤!心想:自太祖駕崩后,我便拿掉了你的“違命侯”這個辱稱,每天好吃好喝的伺候著,你膽敢還有歌頌故國的心?莫非你想勾結羽黨,東山再起嗎!這個事件惹了太宗,算是其死的一個原因了。
02、舊時部下徐鉉告密
宋太宗一次召集徐鉉,差徐鉉前去與后主交談,之后如實匯報交談內容。徐鉉舊時為李煜的臣子,二人相見后長嘆不已,談話期間后主悔道:當初不應錯殺潘佑和李平這兩位老臣!徐鉉回去后如何匯報了,太宗聽聞后主悔殺忠臣這話后勃然大怒!此時太宗便起了殺機了,這是其死第二個原因了。
03、七夕生日宴,興作虞美人
北宋太平天國978年,時逢李煜42歲生日宴,酒過三巡的后主李煜,聆聽著樂師的琵琶演奏,欣賞著宮娥的舞姿,陡然間思鄉之情油然而起,于是便作了那首千古詞作,也是他的絕命詞:虞美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譯文:這年的時光什么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是了,便是這首亡國詞,將后主生命止于公元978年七夕夜!宋太宗接到探子密報,說李煜在生日宴上大唱亡國詞,這下讓宋太宗不能再忍!于是托人送去一壺毒酒(牽機毒),以表賀壽之情,天真的后主李煜拿酒便喝了。只見其四肢抽搐,頭腳相靠,痛苦不堪,經過半個時辰的煎熬,李煜終于閉上了雙眼,時年42歲。
總結:
這個風流了一生而又命運多舛的才子,卻是以這種方式離開人間。如果太祖趙匡胤活著,或許他還能再活些年數,也可以給我們后人帶來更多的詞作品!好了,感謝大家的閱讀!
說明:
部分圖片來自于網絡,
如有侵權,還請告知。
如果喜歡,請關注我,
如有不同意見,評論區請留言反饋,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