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充滿生命力的,但春短易逝,所以古人常有傷春情緒,唐詩常有春怨之作。唐詩里的春怨,字字句句都是思念,豪爽如李白也曾溫婉纏綿。
1、《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李白的《春思》,寫的是一個獨守在家的女人每日觸景生情,思念戍邊丈夫的情景。李白性本豪爽,落筆風格男子氣概十足,這首詩卻很不同,甚至被認為是李白寫過最溫柔可人的閨怨詩。
開篇“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落筆便是幾個春天的意象,寥寥數(shù)字,勾勒出一個生機勃勃的可愛初春。接下來的“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則是女子觸景生情,思念遠人,婉轉(zhuǎn)含蓄、欲說還休的樣子真是惹人可憐。
最后2句“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真是有意思,當“懷歸”的“君”未歸,女子深深懷著思念之時,正好春風吹來,于是很自然地將閑思放在“入羅幃”的“春風”上,這種意味很像西方美學中“移情說”。整句話是女子寂寞無聊時的自言自語,但這樣的自言自語,卻使女子的愁腸有所安放而具體可見了。
2、《春怨》唐·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黃鶯是象征春天或美好的事物,黃鶯的叫聲清脆悅耳,可“我”卻說“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這就為我們留下一個疑惑。而“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告訴我們,原來是怕黃鶯的叫聲把自己從夢中驚醒而無法到遼西。到此為止,我們似乎還是沒能弄清楚詩里所要表達的意思。這首詩的最后2句寫得極為含蓄隱晦。
我們要知道的是遼西究竟是什么地方?遼西,即遼河以西,自古就是征戰(zhàn)之地。想來“我”的心上人恐怕是在遼西戍守邊疆,而“我”正深切地思念著他。這首詩一開始就喚起讀者的好奇心,4句環(huán)環(huán)相扣,含蓄地寫出了女子對情人的思念,實在精妙!
3、《閨怨》唐·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整首詩寫的是一個本來是“不知愁”的少婦,看到楊柳便愁了起來,“柳”諧音“留”,眼前所見之景與心情互相襯托。少婦愁的是什么呢?最后1句直接點明了,“悔教夫婿覓封侯”。
由此可見,少婦并非“不知愁”,而是因為想念太多而變得麻木,她選擇努力過好生活,畫精致美好的妝容,試圖消除寂寞,掩蓋時光老去的焦慮。當然她一直做得很好,好到她以為她已不再思念,沒想到,只是不經(jīng)意看到陌上楊柳依依,思念瞬間決堤,所有的努力都付了東流。一切是那么猝不及防,潰不成軍只是一剎那的事情。
唐詩里的“春怨”,字字句句都是思念,豪爽如李白也曾溫婉纏綿!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