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有十二帝,故宮牌位為何只有11個?專家:因為有個人沒有資格
近代史上的屈辱還歷歷在目,但是那些都已經成為歷史了,也不需要過多的追究。只是近代史給我們造成的軍事上和經濟上的落后,使得我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夠補回去。清朝時我們國家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總共經歷了十二位皇帝。
不論這些皇帝的功績如何,現在也都成為一抔黃土了。去過故宮的人應該都知道這些皇帝的牌位被供奉在故宮里,但是在故宮里的只有十一個皇帝牌位,那還有一個怎么不在故宮中呢?這是為什么呢?
還差的這一位就是溥儀。溥儀是清朝的末代皇帝,坐上皇位僅僅三年的時光,在皇宮里的生活也非常的不好,一些膽大的宦官敢于糊弄溥儀。而且溥儀在位期間,他自己非常的小,根本沒有辦法掌控朝政,國家大事也都一團糟。可以說溥儀是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皇帝,其實也沒有辦法,誰讓溥儀出生的年代不好呢。
溥儀去世后,自己的牌位沒有被放到故宮里,這下子就有人有疑問了。溥儀還是末代皇帝呢,即使最后被迫退位了,為什么他的牌位不能跟他的祖宗們放在一塊呢?或者干脆讓溥儀將自己祖宗們的牌位都抱回家自己供奉著不就完了么?這樣一來好像他們不是一家人一樣。
對于這個問題,有專家說溥儀沒有這個資格將自己的牌位跟自己歷來的祖先們放在一塊,而且這些皇上們的牌位算是文化遺產,如果放到溥儀家的話他可能護不住。本來溥儀是末代皇帝,所以不管他怎樣,他的牌位是能夠跟乾隆這些人放在一塊的。
但是溥儀偏偏去做了滿洲國的皇帝,即使沒有實權,只是一個傀儡,但是這個行為給我們國家帶來了很大的危害。即使最后溥儀進行了改造,接受了自己普通人的身份,也不能夠抹去自己犯下的錯誤。基于這個原因,溥儀的牌位沒有資格進入故宮,受到大家的供奉。
這也是為什么清朝有十二個皇帝最后只有十一個牌位的原因,雖然我們常說知錯認錯改錯就可以了,但是作為曾經是我們國家的皇帝,跑到敵軍那邊做皇帝反過來對付我們國家的行為是堅決不能接受的。改造之后的溥儀就像是一個普通人了,所以他的牌位不在也沒有什么緊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