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注意力
自先沉穩而后愛人
付出型和討好型的人
在一段感情關系里
怎么能活得不那么累
不那么患得患失
有一個朋友
因為幼年時父母離異的緣故
長期處于缺愛的狀態
不自覺向外尋求感情寄托
朋友目前處在一段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關系之中。她說想往前一步無法推進,想掙脫出來又沒有力量。非常想走出這個死循環。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又和她性格反差較大,很容易跳出來看待這個問題。本來只是閑聊,但她說幫助很大,建議我發一篇相關的文章。
把聊天要點整理了一下
可能會給有類似困擾的人帶來啟發
一、感情不是全部
整體概況上心里有數
人生中重要的東西很多。
感情只是其中一部分。
有時我們也覺得感情是全部,
比如戀愛上頭的時候。
但那只是一瞬間或者某一個階段的感受。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來看有
生理需求:食物、空氣、健康等。
安全需求:人身安全、免遭痛苦、金錢等。
歸屬和愛的需求:友誼、愛情、家庭等。
自尊需求:獨立、自由、聲譽、贊賞等。
自我實現需求:對自我發揮和自我完成的需求 、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獲得的需求。
這些需求往往是共存的。不同時期側重點不同。如果一頭扎進感情了,忽略了其它需求。容易陷入失衡狀態。
二、學會設立界限
能過濾掉一些負能量
我覺得你非常缺少界限和分辨。
你太容易付出和討好了。
容易忽略自己的感受。
這樣很容易建立消耗型的關系。
你付出的這個人,
不管是戀人、朋友還是親人,
對方要懂得你的好,珍惜你的好才行。
不能是單方面付出的,不能是那種自我感動的。要去想想你自己有沒有被關愛,被滋養,有沒有成長,有沒有變好。一味付出可能會有兩種結果:得到一段一直委屈的關系。或是失去關系又傷痕累累。
三、收回注意力
自先沉穩而后愛人
向外求 求而不得
向內求 源源不斷
人們都說關系需要經營。
但我感覺美好的關系主要還是因為互相欣賞、心動、惺惺相惜。想用付出感動對方,還不如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反正就我自己而言,無法因為別人對我好,因為感動,去建立親密的關系。
把注意力收回來,放到自己身上。
對方很可能因此產生危機感,發覺自己問題,轉過來對你好,這樣有利于關系的改善。如果對方依舊忽視你,甚至有更過分的表現,你也能看得更清楚些,早點死心。慢慢拿回主導權,這樣就能擺脫進退兩難的消耗狀態了。
以上是根據朋友現狀給出的建議
但我并不喜歡這樣分析考慮
也希望大家都不用走到這一步
我傾向于要么很好要么沒有
不愿意在泥濘中變得多疑算計
更喜歡全然信任的狀態
純粹喜歡也不分什么付出回報
簡單真摯甘之如飴
即使有痛苦也如月光般清澈
日常小事總有發自內心的喜悅
不管友情愛情還是親情
愿我們都能擁有美好關系
暫時沒有就好好修煉
種自己的花愛自己的宇宙
人活出了自己
美好便會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