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厚 農村的老人到了六十歲后,就退休了。一般退休的老人都有點積蓄,用來養老的。但有些子女雖然經成家了,可惜在農村沒有賺什么錢,也沒有什么大的發展,就在家守著家里一畝三分地。
這年子女,過一天算一天,確實哪天生活過不去了,就到退休的父親那里借點錢,而父母也不好意思拒絕,就借給了子女,只是這些借的錢基本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所以農村的老人們也總結出了這三種錢不借。就算是親兒子也是不借的。
第一種就是要養家糊口的錢,這種兒子都這么大了,應該到外面去賺錢,而不是在家里啃老,沒有錢就找老人要,老人就算給了或者借了,也是無底洞,孰不知,這不是在幫子女,簡直就是在害子女,慈母多敗兒,就是因為太過寵愛子女,子女沒有經過風吹雨打,在社會上是很難立足的。
第二種就是吃喝玩樂的錢,子女雖然成年成家了,但是消費卻是高消費,買個手機卻要某國外的品牌,一部手機七到八千,其實買個國產機二千左右,什么都足夠用了,有些子女錢也沒有,卻要買轎車,所有的錢都是父母出的,這樣的子女就算開上了車,也沒有大的領悟,是沒有成長和大作為的。所以父母不必為這樣的事買單。
第三種是創業的錢,子女創業的時候,如果你提供了資助,那這筆錢也肯怕是有去無回,因為創業的風險比較大,如果貿然進入這個行業創業,有可能血本無歸,錢沒賺到,還有可能欠一屁股債,到時候你的錢也是投到水里去了。
所以,做父退休的父母,早就應該享享清福了,至于子女的事業或者什么事情,不要參與,讓他們自行的去解決,這樣他們才能在風雨中成長,才能有獨擋一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