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了《校長角色與校長發展》一書,開闊了教育視野,提高了理論水平,讓我真正領悟到新時期校長應有新的理念和新的思想。由于現代學校職能的多樣性,這就決定了校長角色具有多重性。通過深入學習和思考,我對校長的角色定位有了較深層次的認識。
第一,校長是學校工作的組織者
校長是學校工作的組織者,肩負者組織和管理各種教育教學活動的重任。學校管理既是一門學問,又是一門藝術,學校的好壞與管理是否得法息息相關。只有懂得管理,學會管理,才能充分發揮師生員工的積極性,使學校充滿和諧、團結、積極向上的氣氛,使教育、教學質量逐年上升。人們常說,有一個好校長就意味著有一所好學校。校長不僅是學校的領導者,也是學校的管理者,他既要把握決策方向,又要具體組織實施。學校工作運轉的正常與有效首先取決于校長的管理能力。校長管理學校應依法而管,管而有度,要講情理,理而有節。要把主要精力用在管好課程、教學和評價方面,同時兼顧德智體美勞。
校長的組織管理工作,要抓好計劃、實施、督導、總結四個環節。計劃是整個管理過程的起點,主要是制定目標和選擇工作方案;實施是管理過程的中心環節,重點是組織、指揮,合理運作資源;督導是對工作進展情況的檢查和指導,需及時進行反饋調節;總結是對整個工作過程和結果的全面分析和評價,重在肯定成績,總結經驗。同時,校長的管理過程中還要抓好規章制度的建設、凝聚人心的工程、獎懲和評價等方面的工作,使學校各項工作齊頭并進。
第二,校長是學校文化的引領者
有人說學校文化即是“校長文化”,因為從根本上說學校文化總是反映了校長本人的價值觀念和領導風格。從校長的角度說,學校文化是一個學校校長在長期經營中形成、積淀、倡導的作風、行為方式及價值觀念。校長的學識、膽略、人格和辦學理念往往決定著學校文化品位的高低,校長的精神狀態、人格魅力和工作作風往往決定著學校文化根基的深淺,因此,校長是學校文化的引領者。
校長要真正成為學校文化的引領者,必須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有品味的文化人,成為一個學習者和思想者。
校長應該是一個愛好讀書的人,校長要博覽群書,要有廣博的知識,要有一定的藝術修養。讀書、思考,才會有知識的豐富、思想的深邃,才會鑄造高尚的靈魂和學校精神。學校文化建設,就是要讓讀書成為教師和學生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習慣,使師生成為讀書人、學習者,就是要讓學校成為書香校園,成為學習型校園。
蘇霍姆林斯基說:“校長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的領導。”可以說,正確的辦學思想是形成學校優秀文化的根基。大凡優秀的校長,都是思想型的,都是能夠將理念濃縮成概念的人。校長如果沒有思想,如果不能適時地提煉出能承載教育理念的概念,就形不成獨特的文化,學校就沒有靈魂,就沒有哲學,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就失去了方向,整個學校的工作與師生員工的行為就缺乏導向和基本準則。因此,校長要不斷思考,深入研究,從更深層次上去把握學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使管理工作具有更高水平。
第三,校長是一個出色的研究者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你想成為一位好校長,那么首先就得成為一名出色的教師。”我們也經常說這樣一句話,校長是教師的首席。校長在學校不僅管理水平要高,更應該是一位善于教學的優秀教師和學術造詣較深、教研水平較高的專家。無論從“科研興校”的角度,還是從學校特色發展的角度看,校長都應成為學校教育科研的領頭人。校長要通過教育科研喚起教師探索和研究工作的興趣,校長要成為有威信、博學多識的“教師的首席”,自己必須從事教育教學研究。校長還要為教師從事研究創造各種便利條件,努力引進外部資源,整合各種有利的資源,鼓勵教師獨立鉆研,幫助教師尋找更好的、更有效的科研方法,把教師隊伍培養成“學習研究型”的團隊。
為此,校長要勤奮學習,善于學習,校長的知識學問既要有一定的廣度,也要有相當的深度。只有這樣,才能帶領教師開展文化、業務學習,用最新教育教學理論武裝教師,用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充實教育教學內容,使學校的教育教學永遠反映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征。一個優秀的校長必須是教師成長的的引領者,是新課程改革實驗的學術帶頭人,他需要指導教師學習、進修、探索、研究,為教師成長搭建平臺,幫助教師專業成長,指導教師管理班級,如怎樣觀察學生,研究學情,提出工作思路和方法,如何與家長進行良好的溝通,和家長進行默契的配合等。
第四,校長是師生的服務者
所謂服務,其本義是“為他人做有益的事”,或者說是為集體或他人的利益工作。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和集中表現。因此,校長一定要尊重師生的主體地位,把服務于教師、學生、家長、社區作為唯一的宗旨,絕不能高居于群眾之上,指手劃腳,頤指氣使,要誠懇的接受群眾監督,為學校的發展竭盡全力。校長要盡心盡力的為教師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讓師生更好的體驗到被領導關注和愛護的溫暖,更好的領悟到工作和學習的快樂。
現代校長務必珍惜黨和人民交給的權力,努力為廣大師生和人民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正確對待苦與樂、得與失、榮與辱、生與死,把自己融進為學校無私奉獻和為師生謀幸福之中,努力樹立好一個不謀私利、甘于奉獻的公仆形象。
第五,校長是辦學理念的實踐者
葉瀾教授在在《教育理論與學校實踐》一書中這樣寫到:“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過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而進行的社會活動,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最體現生命關懷的一種事業。”校長作為學校管理者,他必須以一種主動的生活方式,將教育的理念與教學的思想結合起來,將教師的發展與學生的成長融合起來,把自己的管理生涯當作一個永無止境的實踐歷程。
校長,只有在管理實踐中才能達成其生命價值。校長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必須從學校的實際出發,歷練其專業品質,提出并實踐校本化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理念,踐行學校發展的藍圖和愿景,形成自己的“生長圈”,并在這樣的一個生長圈中,讓教師和學生一起在教育教學中共同實踐、共同發展、共同成功。
一名校長必須做到唯實是求,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求真務實,始終保持高昂的情緒和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的落實中去,努力解決師生關注和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切實做到思想過硬,作風過硬。
一名校長必須深入教學實際,到教師和學生中去,力求做到“問題在一線發現,困難在一線解決,經驗在一線總結,典型在一線推廣,任務在一線落實”。為此,校長要努力做到,與工作“零距離”接觸,把握工作主動權和決策發言權;開展調查研究,了解學情、教情,改進、完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督察指導,提高工作效能;及時召開研討會共同研究,運用集體智慧,商定解決辦法,給以妥善解決。
校長應該是一位出色的教師,是教學的能手和旗手,能始終站在學科教學的“制高點”上,引領本學科、本領域健康發展。校長應該是精通業務的行家里手,具有專業化領導的深厚知識和高超藝術。校長在提高專業理論深度的同時,要加強專業實踐的探索和應用,培養解決復雜問題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在理論和實踐的良性互動、雙向構建中,挖掘和推進自己的專業深度,提升自己的專業厚度,真正實現專業化領導。
作為一校之長,要領導好一所學校,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為此,校長要努力適應多種角色的需要,要有時代的眼光,有獨到的見解,有堅韌的品格,有廣闊的胸懷。校長需要深入教育教學第一線,指導教師把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實踐活動,帶領師生在競爭中開拓,在開拓中創新,在創新中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