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桓溫:東晉士族政治里的一個另類,既沒流芳百世,也未遺臭萬年

東晉寧康元年(373年),大司馬桓溫病情漸重,此前他已實行過廢立天子之事,距離篡位只剩下加九錫半步之遙,開始緊鑼密鼓地加快篡位步伐。

雖然東晉的皇權早已旁落,但他卻像曹操對待茍延殘喘的東漢,以及早已成為傀儡的漢獻帝一樣,抱有一種不合時宜的念想,不好意思直接廢黜上位,非要搞個禪位的遮羞布,結果被謝安抓住他過于糾結面子的心理,最終被一份修修改改的詔書將其拖死。

桓溫北伐

七月,桓溫帶著無限的遺憾病逝,終年六十二歲。

三十年后,小兒子桓玄代晉自立,建立桓楚,追尊他為太祖宣武皇帝,對于他來說,這個身后名只會拖累自己,不要也罷。

桓楚僅僅存在三年

而對于東晉門閥士族來說,桓溫是東晉這個士族政治里的一個異類。

桓溫崛起之前,東晉的政治格局一直是皇帝與門閥世族共治,士族輪流坐莊,依次執政,你來我往好不熱鬧,而且幾乎都是文臣掌權,很少有人像桓溫這樣,帶著軍功輔政的

尤其是消滅成漢后,桓溫異軍突起漸漸地打破了這個格局,他成為東晉朝堂一股獨立的力量,既不是門閥士族的附庸,也不是皇帝的棋子,他想篡位,但他又不是簡單的篡位,他要扭轉這種皇帝與門閥世族共治的格局,他要建立的是一個屬于皇權至上的新王朝

他這么做,必然會促使皇帝與門閥世族結成統一戰線,一個不甘心失去權力,一個不希望失去帝位,天然的政治聯盟必然會極力阻止他邁向帝位。

那么桓溫如何做的呢?先后發動三次北伐,目的就是給篡位制造聲勢,建立震主之功,讓他完成從梟雄變為英雄的華麗轉身,他是真的北伐嗎?不,他北伐的動力完全是為篡位服務,想用養寇自重的游戲震懾朝廷,結果可想而知,前兩次的北伐成果全部付之東流。

桓溫北伐的動力完全是為篡位服務

第三次北伐他想鉚足了勁建立不世功業,沒想到半路殺出個慕容垂,枋頭之戰讓他鎩羽而歸,也讓他徹底失去用功業篡位的機會,只能緊鑼密鼓地加快篡位步伐了。

桓溫說過:“大丈夫若不能流芳百世,就寧可遺臭萬年”。可惜他這一生既沒流芳百世,也未遺臭萬年。

早些年,桓溫的所作所為的確可以流芳百世。

桓溫本是一個普通的士族子弟,身份遠遠不如王、謝之流,父親桓彝因平定王敦之亂獲封萬寧縣男的爵位,對于桓家來說,這份家世并不厚重。

真正讓桓溫進入權力階層的是庾翼的支持,庾家當時是作為外戚掌握朝政,因而庾翼的推薦很有分量。

在諸多同時期的士人中,庾翼只對桓溫和殷浩青眼相加,因此將桓溫推薦給了朝廷,而且在庾翼的大力推薦下,晉明帝將女兒嫁給桓溫,桓溫一下子成為了皇親國戚。

對于庾翼的支持,桓溫自然投桃報李,當時庾翼想要北伐,卻遭到朝廷的反對,僅有桓溫等人支持,因而桓溫被任命為徐州刺史,負責東線戰事。

此次北伐無疾而終,隨著晉康帝的病逝,庾家也失去了對朝廷的控制,最關鍵的是,庾家代表人物庾翼、庾冰兄弟又相繼病逝,臨死前庾翼打算把自己權力基地荊州交給自己兒子庾爰之接任。

對于衰弱的庾家,朝廷自然不會把荊州這么重要的地方交出去,但荊州庾氏的殘余勢力又很強,一時半會也找不到合適的人選,這時候桓溫站了出來,表示愿意赴荊州任職,并且說自己可以妥善處理庾氏的殘余勢力。

永和元年(345年),桓溫升任安西將軍、荊州刺史,被庾氏兄弟把持十幾年的荊州終于落到了桓溫手中,而桓溫的人生,也從此開始真正發生改變。

永和二年(346年),整合好荊州力量后,桓溫告知朝廷他要伐蜀,此前桓溫根本沒和朝廷說過此事,還沒等朝廷同意他就徑自領兵伐蜀,對于朝廷而言,一個將領不經過朝廷的任命就私自出兵,影響極其惡劣。

滅了成漢,東晉拓地千里

但偏偏桓溫伐蜀成功了,割據蜀地的成漢剛剛內亂,桓溫僅用四個月時間就平定成漢,有了滅國之功,朝廷也不敢斥責什么,反而根據戰功嘉獎了桓溫。

東晉拓疆,本是好事,但桓溫卻私自出兵,行事如此之狂自然引起朝廷的擔憂,對于門閥士族共同掌權的東晉而言,桓溫日后必定尾大不掉,必須培養出一個可以跟桓溫分庭抗禮的人,以維持局面平衡。

桓溫可以伐蜀,朝廷自然可以北伐,雖然此前北伐屢次無人支持,但此時后趙因石虎去世陷入內亂,正好出兵,可惜朝廷任命的禇裒、殷浩兩人能力不行,北伐均以失敗告終。

遠在荊州的桓溫自然知道朝廷的用意,但他并不著急,因為他也知道禇裒、殷浩等人不堪大任,如今戰敗,朝廷再無可用之人,他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地上書朝廷,他也要北伐。

朝廷本來就是想利用北伐挖掘一個可以抗衡桓溫的人,自然不會允許他的請求。

桓溫也知道朝廷不會答應,在收到詔令后直接領兵順流東下,直奔建康,朝廷以為桓溫要作亂,紛紛派人勸阻,桓溫也不是真的想作亂,他只是想嚇唬一下朝廷大臣而已,看到朝廷服軟,心滿意足地回到了荊州。

等殷浩再次戰敗后,桓溫再次趁機上書逼廢殷浩,至此朝中再無人可制衡桓溫北伐。

永和十年(354年)二月,桓溫北伐前秦,他的目的并不是單純地想要恢復失地,他想要立威,然后挾巨大軍功成為權臣。

第一次北伐頗為順利,不久就攻入關中,大軍駐扎灞上,關中百姓扶老攜幼前來圍觀,甚至有老痛哭不已,聲稱幾十年過去了,沒想到還能再次看到官軍。

而在圍觀的百姓中,桓溫見到了日后的前秦丞相王猛,當然王猛現在還是白身,和王猛交談后,桓溫對他很欣賞。

王猛

桓溫很好奇地問王猛,為什么他奉天子之命率領十萬大軍進入關中,唯獨不見關中的豪杰前來投奔呢?

王猛直截了當地說:“您不遠千里而來,深入敵境。可如今長安近在咫尺,您卻屯兵于灞上,不渡灞水。大家都不知道您究竟是什么心思,所以才猶豫觀望,不敢前來投奔。”

對于王猛的話,桓溫默然,因為他也認同這句話,想要攻克長安必須渡灞水,但桓溫大軍停兵于灞上,不渡灞水,明顯進攻之意不足,想要自保,關中的豪杰也摸不透桓溫到底是不是真的要收復失地,因此不肯輕易地表明立場。

果然沒多久,桓溫和苻雄大戰失敗,而且前秦在關中堅壁清野,無奈之下,桓溫只能退兵,臨行前桓溫想要邀請王猛回東晉,但遭到拒絕,他想要留在關中觀望一下局勢,最終選擇了苻堅。

桓溫北伐的目的

永和十二年(356年),桓溫再次北伐,出兵不久就攻占了洛陽,可惜桓溫攻占洛陽后并沒有經營,只攜帶三千戶百姓返回江陵,既沒有駐軍于此,也沒有屯田墾殖,僅僅是任命了地方官而已。

而收復洛陽后,桓溫上書朝廷遷都洛陽,但朝廷卻百般推辭,一來洛陽地處前線,二來朝廷不想搬到桓溫的勢力范圍內。

如果桓溫真的想北伐,理應好好經營洛陽才是,但他沒有,只是靜靜地在江陵待著,洛陽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前秦和前燕混戰,暫時沒有顧得上而已,隨著前燕勝出,洛陽周圍的城鎮逐漸被前燕侵占,最終失陷,在這期間,桓溫幾乎沒有做過任何軍事上的部署或者支援

收復了洛陽

可以說桓溫前兩次的北伐,并不是真的想要收復故土,單純地就是撈取政治資本。

桓溫本是士族出身,能有今天的地位靠的就是門閥的勢力,但他又極力想要擺脫門閥對朝政的影響,打破士族和司馬氏掌權的格局,不為門閥士族所充分接受。

但偏偏朝廷又沒有足夠的力量能夠壓制或者制衡他,面對桓溫種種出格的舉動,朝廷的選擇只能是忍氣吞聲,更加助長的桓溫的野心,當然也讓桓溫和朝廷之間產生了巨大的不信任。

桓溫把持朝政后始終不肯進入建康,選擇在建康上游江陵遙執朝政,晚年也想要篡位只愿意在建康幾百里水路的姑孰(今安徽當涂)駐扎。

太和三年(368年),桓溫的地位已經位在諸侯王之上,他所獲得的一切都是靠北伐獲得的,但他的北伐從來不是為了收復失地,只是想要以此來弄權,最后取代晉室稱帝。

既然北伐是立威,自然不能出現一點有損威望的事情,所以前兩次北伐達到目的后就停滯不前,桓溫真正怕的是遭遇大敗讓自己威名受損。

太和四年(369年)三月,桓溫再次北伐,這一次北伐他準備建立功勛然后回朝接受九錫,從而奪取政權,可惜遇到了戰神慕容垂,一場大敗終結了桓溫想要繼續靠軍功立威的心思,一時間桓溫聲望大減,圖謀失敗。

桓溫的失敗鑄就慕容垂的威名

至此桓溫江注意力轉向朝廷內部,想要加緊篡位。

太和六年(371年)十一月,桓溫借故廢除了皇帝司馬奕,改立司馬昱為帝,這就是簡文帝。

廢立皇帝已經是成為權臣必經之路了,就當桓溫還要更進一步的時候,東晉另一股政治力量門閥士族成為他要解決的最大阻力,士族可以支持他掌權,甚至遙控朝政,但他想要稱帝打破東晉建國幾十年來的政治傳統,士族卻以行動表達了最堅決的反對

簡文帝在位不過八個月,臨終前,桓溫希望簡文帝傳位給他,簡文帝也打算如此,但遭到太原王氏的王坦之所勸阻,簡文帝這才作罷。

簡文帝駕崩后,群臣害怕桓溫的權勢,不敢扶立太子即位,在瑯琊王氏的王彪之竭力推動之下,太子司馬曜才得以繼位,是為晉孝武帝,且阻止了桓溫攝政的提議。

東晉門閥代表兩個家族就是王家和謝家

此時桓溫已經等不及了,要求朝廷給他加九錫,但這次又被謝家所阻攔,謝安反復修改詔書,最終活生生地拖死了桓溫,至此,距離皇權只有一步之遙地桓溫最終被自己所在的門閥勢力所阻擋。

桓溫的所作所為已經和流芳百世沒有關系了,但也沒有遺臭萬年,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臨死前的一系列安排。

桓溫就像曹操和司馬昭一樣,沒能完成改朝換代的最后一步,但他卻沒有學他們把完整的權力交給兒子,讓兒子完成家族使命。

臨終前,桓溫廢黜了已經成年的世子桓熙,將自己爵位留給僅有四歲的小兒子桓玄,然后將自己控制的長江下游各州交還給朝廷,長江中上游八個州的大權交給了一直不認同自己篡位的弟弟桓沖。

對于這個安排,桓熙自然不滿,和弟弟桓濟、叔父桓秘一起密謀想要在桓溫葬禮上擊殺桓沖,卻被桓沖先發制人抓住,桓家最終由桓沖掌權,而桓沖掌權的十年里,桓家對朝廷始終謹守臣節,這大概也是桓溫最后的想法吧。

桓溫之前,掌權的都是靠官位晉升,但桓溫硬生生地走出了靠軍功晉升掌權的路子,打破了東晉門閥士族游戲規則,也讓寒門出身的人得以用軍功掌權,比如劉裕。

可惜沒算到自己兒子桓玄的野心,桓玄代晉建楚,看似桓家還是走上了帝位,但最終便宜的卻是劉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遺臭萬年的一代梟雄
東晉狂人:不能流芳百世,就遺臭萬年
9.2分,這段歷史的真相,比權斗劇還更精彩
東晉四大家族:瑯琊王氏、潁川庾氏、譙郡桓氏、陳郡謝氏
清妙帝王與雄武權臣,一對從《世說新語》中走出的冤家(終)
東晉皇權的旁落,竟和這個時期特殊的時代背景有關!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栗坡县| 方城县| 霍城县| 亚东县| 西乌| 阜南县| 都兰县| 西乡县| 南华县| 南木林县| 张家界市| 方山县| 云龙县| 四子王旗| 丽江市| 梁山县| 双城市| 威远县| 磐石市| 宁乡县| 固阳县| 瑞安市| 榆中县| 赣州市| 凤庆县| 盐边县| 库尔勒市| 即墨市| 贺州市| 罗定市| 广河县| 饶阳县| 北安市| 自贡市| 湄潭县| 马边| 牙克石市| 正镶白旗| 米脂县| 鹿泉市| 托克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