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董氏奇穴|(七七部分)小腿部位穴位詳解(收藏版帶高清大圖)

養生調理 專業技術 民間絕技 學習交流的最佳平臺

董氏常用歌訣         

成為中空的竹笛,讓存在的治療能量透過你,吹奏出健康喜樂的歌曲!       ~內在引導

董氏奇穴廣流傳,造福人群杏林滿;

景昌先生濟世針,妙手回春世贊嘆;

診斷準確取穴佳,久年病痛迅速消;

治病養生皆可用,深入淺出變化高。

靈骨堪稱第一穴,常與大白來搭配;

肺虛頭暈坐骨痛,從頭到尾都可配。

大小中間理咳嗽,天地人士緩氣喘;

重子重仙功效多,感冒背痛不再愁。

心常心靈心門穴,專治心臟保平安;

通關通山通天穴,也可當成養心丸。

土水腸門理胃腸,莫忘門金及四花;

肝膽機能若舉調,最好天天上三黃。

腎與膀胱的疾病,下三皇穴功效好;

還有六快七快穴,馬金馬水都可靠。

婦女諸疾有秘招,婦科還巢個中寶;

海豹木婦亦可用,加上姐妹會更好。

男科腎虧需調養,通腎通胃當補藥;

水金水通下三皇,天天保養身體壯。

四肢軀干多活動,肩中五虎勤按壓;

中白下白來配合,失枕水腰酸痛消。

解暈解毒解麻脹,手解五金千金探;

補虛正會火腑海,潰腫三重外三關。

還有前胸後背部,調理全身功效強;

感念董公傳此寶,至人可授匪莫談。

熟記歌訣活應用,養生保健沒煩惱;

充滿喜悅分享愛,健康快樂好自在。

按:編寫此歌訣除了讓讀者易學好記外,另一目的是讓讀者們感覺到其實學習中醫穴道并非嚴肅的事,反而可以活潑開朗地唱贊,而將養生保健的喜悅融入生活之中。

第七章 七七部位(小腿部位

概 說

七七、八八部位為董氏奇穴之精華部份,「七七部位」即小腿部位,「八八部位」則指大腿而言。臨床常用于全身機能之調整及臟腑證候群之整體治療,效果迅速而顯著,除解穴外,概為倒馬并用,各組穴道除治療臟腑病變外,對其有關外表病變亦有療效,例如駟馬穴為治療肺臟病變之要穴,透過肺主皮膚之關系,亦為治皮膚病之特效穴,其它各有關穴道:如上三黃之治肝病,下三皇、通腎、通胃、通背之治腎臟病,通關、通山、通天之治心臟病等,均依此類推。其間亦有穴位位置與十四經穴位相符,因用處不同而命名不同者,皆于穴位后注明,其它說明要點已于本書諸論中說明,在此從略。

【正筋穴】

主治:脊椎骨閃痛,腰脊椎痛、頸項筋痛及扭轉不靈、腦骨脹大、腦積水。

取穴:當足后跟筋之正中央上,距足底三寸五分之穴。

原理及發揮

1.本穴在腳脖子上,全息對應頸部,治療頸部病,效果甚好。

2.本穴針入阿基利斯鍵,以筋治筋甚效。

3.本穴之作用實屬腎之功能,腎經膀胱經夾此,故能補腎又上腦(后頭),治頭病。

4.以筋治筋尚能治抽筋之病,還能治胃疼攣痛、腳抽筋。

【正宗穴】

主治:脊椎骨閃痛,腰脊椎痛、頸項筋痛及扭轉不靈、腦骨脹大、腦積水。

取穴:當足后跟筋之正中央上距正筋穴上二寸處是穴。

原理及發揮

1.就經絡言,膀胱經行經頸項,又就「以筋治筋」(嘗見正筋穴位之大筋割斷者,頭頸立刻歪垂)而言,可見其間頗有關連,因此以此二穴倒馬治療頸項強硬或疼痛,效果極佳。

2.又閃腰岔氣較重者,在委中點刺后(一般輕癥經點刺后即覺輕松,而不必再針它穴)加針正筋、正宗兩穴,尤能助其速愈。

3.本穴組治療腦震蕩亦頗有效(余于一九七七曾發表「急癥針灸療法」于《大同中醫雜志》)

4.本穴與正筋穴倒馬并用,理同正筋穴。

【正士穴】

主治:肩背痛、腰痛、坐骨神經痛。

取穴:當足后跟筋之正中央上,距正宗上二寸處是穴。

原理及發揮

1.本穴常與博球穴倒馬并用治背痛極有效。也可與正宗及正筋并用成大倒馬,加強治療頸,腰脊痛有特效。

2.本穴為膀胱經所過,治腰痛,坐骨神經痛有效。

3.董師之與肺相應有關之穴位皆能治背痛。

【博球穴】

主治:腿轉筋、霍亂、腰酸背痛、鼻出血。

取穴:平臥,腳跟用軟墊墊高,當下腿后側在正士穴直上二寸五分,即腓腸肌之下緣是穴。

原理及發揮

1.與正士互相倒馬治療背痛(尤其是膏肓穴附近痛)或腰背痛效果極佳。若久病入絡,在患側博球至正士一帶尋青筋點刺出血,立可見效。

2.本穴因鄰近承山穴,治療腿抽筋亦極有效。與承山倒馬并用,療效更佳。

3.本穴位居膀胱經所行,能治腰酸背痛。本穴在筋下以筋治筋,故治腿轉筋。

4.本穴附近青筋刺血,治療痔瘡亦甚有效。

【一重穴】

主治:甲狀腺腫大(心臟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面神經麻痹)、偏頭痛、痞塊、肝病、腦瘤、腦膜炎。

取穴:當外踝尖直上三寸,向前橫開一寸處是穴。

原理

1.三穴位在少陽()經、陽明(胃經)之間、治癥少陽、陽明兩經合并之病(如顏面神經麻痹)甚效。

2.本穴治肝脾之病,其原理與木頭、木留類同。

3.穴在膽經(主風)胃經(主痰)之間,主治風痰之癥。

【二重穴】

主治:甲狀腺腫大(心臟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面神經麻痹)、偏頭痛、痞塊、肝病、腦瘤、腦膜炎。

取穴:當一重穴直上二寸處是穴。

原理:見一重穴。

【三重穴】

主治:甲狀腺腫大(心臟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面神經麻痹)、偏頭痛、痞塊、肝病、腦瘤、腦膜炎。

取穴:當二重穴直上二寸處是穴。

原理及發揮

1.三針同下,除治上述各癥特效外,尚可治脾發炎、脾腫大、脾硬化(脾家病用針以右邊為主),乳發炎、乳痛、乳房小葉增生,甲狀腺腫大等癥極效。

2.本穴有活腦部血液循環及袪風化痰之功效,治中風后遺癥,腦震蕩后遺癥及腦性麻痹均有極大功效。

3.本穴治偏頭痛,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睡中咬牙及肩臂手腕痛亦有殊效,皆與袪風化痰有關。

4.三重穴位在少陽()、陽明()之間,治療少陽、陽明兩經合并之病(如顏面神經麻痹)甚效。

5.本穴治肝脾之病,其原理與木斗、木留類同。

6.穴在少陽膽經及陽明胃經之間,少陽主風,陽明主痰,主治以風痰之癥見長。

【四花上穴】

主治:哮喘、牙痛、心跳、口內生瘤、頭暈、心臟病、轉筋霍亂。

取穴:當外膝眼之下方三寸,在前脛骨肌與長總趾伸肌起始部之間陷中是穴。

原理及發揮

1.穴在胃經上,治胃經病甚效,穴近足三里,為土中真土之穴,有補土生金之效,治喘甚效。

2.胃與包絡通,有強心作用,治心臟病甚效。

3.點刺出血治療上述病變效果更佳。點刺治療久年胃病、胃潰瘍等癥亦極效;一般胃痛點刺后可立止疼痛,久年胃病更可加速治愈。

4.本穴在小腿部,治上部之心肺病。肺淺心深、治肺針二寸、治心針三寸,強調了治遠處病及重病久病宜刺略深。若能久留針,效果更佳。

5.刺血宜稍離胻骨,較安全且易出血。

【四花中穴】

主治:哮喘、眼球病、心臟炎、心臟血管硬化、(心兩側痛)、心臟麻痹(心悶難過、坐臥不安)、急性胃痛、消骨頭之腫脹。

取穴:當四花上穴直下四寸五分。

原理及發揮

1.以三棱針點刺治療上述各病確有特效。

2.此外,以三棱針治療肺積水、肺結核、肺瘤、肺氣腫等病亦有效驗。

3.用毫針則還能治肩胛痛,肘彎痛、食指痛亦極效,唯治則與它穴不同,以采患側同側之穴位為主。(據經驗針對側亦有效)

4.本穴在胃經上,在上巨虛(大腸經下合穴)下巨虛(小腸經下合穴)之間,又在小腿之中點、不論穴性或穴位皆在中央,調理腸胃作用甚強。

5.本穴作用于心、肺、因在小腿胃經之中央,調士作用甚強,能令毋實,亦能生金,治肺心之病甚效,刺血尤佳,但宜離胻骨稍遠(五分左右)

【四花副穴】

主治:哮喘、眼球病、心臟炎、心臟血管硬化、(心兩側痛)、心臟麻痹(心悶難過、坐臥不安)、急性胃痛、消骨頭之腫脹。

取穴:當四花中穴直下二寸半處是穴。

原理及發揮

1.本穴作為四花中之加強穴,主治略同,并以刺血為主。

2.點刺不必拘泥穴位,在四花中穴至四花副穴附近之青筋上點刺,出血即見效果。

3.至于消骨頭腫脹則以針刺為主,并宜貼脛骨進針,其原理見四花下原理部份。

【四花下穴】

主治:腸炎、腹脹、胃痛、浮腫、睡中咬牙。

取穴:當四花副穴直下二寸五分處是穴。

原理及發揮

1.四花下穴之位置在胃經上,所治之病多系胃腸病;腑腸穴亦在胃經上,主治亦同,但兩針通常配合應用。

2.兩針并用,亦稱削骨針(緊貼脛骨進針)能治骨骼脹大(骨刺),尤以膝蓋及足根胃胃刺更效,蓋「以骨治骨」也。

【腑腸穴】

主治:腸炎、腹脹、胃痛、浮腫、睡中咬牙。

取穴:當四花下穴直上一寸五分處是穴。

原理及發揮

1.穴在胃經上,主治以腸胃病為主,睡中咬牙亦多系胃熱之癥。

2.本穴亦可與四花下倒馬治上述各病。與四花下貼骨進針亦治骨刺。

【四花里穴】

主治:腸胃病、心臟病、心跳、轉筋霍亂(嘔吐)、心臟麻痹。

取穴:在四花中穴向里橫開一寸二分,至脛骨之外緣處是穴。

原理及發揮

1.四花里點刺出血治上述病變效果更佳。但宜避開骨頭。

2.點刺出血尚能治退化性膝關節炎(膝關節骨刺),蓋退化性關節炎病痛膝蓋內側(足太陰經)、在本處刺血、由于經絡相通(本穴亦在足太陽經上),故甚效。

【四花外穴】

主治:急性腸炎、牙痛、偏頭痛、臉部神經麻痹、肋膜痛。

取穴:當四花中穴尚外橫開一寸五分處是穴。

原理及發揮

1.四花外穴亦為極重要點刺穴位,除上述各病外,對于側身各種病變更有特效。如上述之偏頭痛、耳痛、肩臂痛、肋骨痛,側面(膽經)之坐骨神經痛及足跗痛等均有特效。

2.點刺時在四花外穴周圍視青筋出血即見大效,不必拘泥穴位。

3.中醫理論認為「久病必有瘀、難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又認為「久病必有痰、難病必有痰、怪病必有痰」。本穴接近「痰會豐重」,刺之能化痰。以三棱點刺出血,則又能活血,痰瘀并治,專治各種疑難雜病,與四花中穴并用點刺尤佳。

4.此穴為董師刺肇最常用之要穴,活血花痰、逢久治不愈之病,點刺出血每見奇效。

【上唇穴】

主治:唇痛、白口癥。

取穴:當膝蓋正中央下緣,臏骨韌上。

原理及發揮

穴在小腿上緣犢鼻穴旁及略下,全息對應即在鼻唇一帶。又本穴在胃經之旁,胃經繞口一周,治療口唇病甚效。

【下唇穴】

主治:唇痛、白口癥。

取穴:當膝蓋下緣約一寸處。

原理及發揮

兩穴均以點刺為主,主治唇部病證,治口腔炎亦有效。原理見上唇穴解說。

【天皇穴】

主治:胃酸過多,反胃(倒食病)、腎臟炎、糖尿病、小便蛋白質。

取穴:當膝下內輔骨下陷中,在脛骨頭之內側,去膝關節一寸五分是穴。

原理及發揮

1.天皇穴即脾經之陰陵泉穴,除治療上述病癥外,董師還用以治療心臟病,高血壓、心臟病所引起之頭暈頭痛、臂痛、失眠等癥。

2.本穴還可治療項部及胸膂強緊。

3.穴同陰陵泉,為脾()經合()穴,土水兩治,脾腎雙補。并能補土制水,所治之病多屬脾腎兩虛之病。

再按:天皇穴距膝關節二寸半,則應在陰陵泉穴下五分處(陰陵泉距膝關二寸),但董師貼骨進針,實亦為陰陵泉也。

【天皇副穴】(腎關)

主治:胃酸過多,倒食癥、眼球歪斜、散光、貧血、癲癇病、神經病、眉棱骨痛、鼻骨痛、頭暈。

取穴:當天皇穴直下一寸半,脛骨之內側。

原理及發揮

1.天侲副穴又名腎關,為補腎要穴,除治療上述病癥外,對于腎虧所引起之坐骨神經痛、背痛、頭痛、腰酸亦有顯效,另外治療兩手發麻或疼痛、肩臂痛及肩臂不舉(五十肩),尤為特效。針后令其活動手指或抬舉肩臂,可立見奇效。余曾治某部司長之五十肩,一次而愈。

2.配復溜治眼球外斜及飛蚊癥極有效。(按:據余之經驗在太陽穴點刺出血,治療眼球歪斜及斜視尤有速效。)治多種眼病皆效。

3.本穴治多尿、夜尿極特效。

4.本穴直刺治胸口悶、胸口痛、強心。隥刺治眉棱骨痛,前頭痛。補腎。本穴能調心腎,對神經衰弱、失貼皆效。

5.本穴穴名腎關,有腎俞及關元之作用,為補腎最常用之穴。此穴在天皇穴下,亦有脾腎雙補作用。治尿糖高、尿酸高、腎功能衰竭皆效。治血液病亦甚效。上述各病配人皇、地皇(即下三皇)共享,療效尤佳。

6.本穴具土水二性,能脾腎雙補,脾主后天,腎主先天,故本穴善于調理體弱及善治久年病變。除與地皇、人皇配成下三皇外,健脾可配足三里,補腎可配復溜。

7.透過脾與小腸通、治五十肩特效,天皇穴在全息對應于頭,則此穴對應于肩頸部。

【地皇穴】

主治:腎臟炎、四肢浮腫、糖尿病、淋病、陽萎、早泄、遺精、滑精、夢遺、小便蛋白質、小便出血、子宮瘤、月經不調、腎虧之腰痛。

取穴:當脛骨之內側后緣,距內踝上七寸處是穴。

原理及發揮

本穴在脾經上,作用于腎,亦系脾腎雙補。主治項內所主各病多系脾腎兩虛之癥。

再按:本穴原定位于內踝上七寸,但董師針刺時,常以人皇穴(內踝上三寸)為主,在其上三寸取針、則此穴位置實與漏谷相符。

【四肢穴】

主治:四肢痛、頸項痛、糖尿病。

取穴:當脛骨之內側后緣,距內踝上四寸處是穴。

原理及發揮

1.四肢穴配腎關治肘痛、肩痛甚效。

2.本穴在脾經上,作用于腎、亦主脾腎雙補。

3.董師認為亦作用于心,能治四肢痛、其理參看八八部位通關穴。

【人皇穴】

主治:淋病、陽萎、早泄、遺精、滑精、腰脊椎骨痛、脖子痛、頭暈、手麻、糖尿病、小便出血、腎臟炎、腎虧之腰痛。

取穴:當脛骨之內側后緣,距內踝上三寸處是穴。

原理及發揮

1.三皇穴為補腎要穴,舉凡腎虧所致之各種病變皆有療效。

2.三皇穴并用治療泌尿系統病,消化系統病及婦科疾病療效甚佳。

3.三皇麗治療神經衰弱效果亦佳。

4.本穴亦有脾腎雙補作用,專治脾虛及腎虛之病。又系脾肝腎三陰之會,因此脾肝腎皆治。

再按:一般之三陰交定位為內踝尖上三寸,但董師之定位則以內踝上緣(即除踝)上三寸,則此似亦可稱之上三陰交。

【側三里穴】

主治:牙痛、面部麻痹。

取穴:當脛骨前緣,即四花上穴向外橫開一寸五分處是穴。

原理及發揮

1.本穴常與「側下三里」同時取用。

2.原理與「側下三里」同,詳見「側下三里」。

【側下三里穴】

主治:牙痛、面部麻痹。

取穴:當腓骨前緣,即側三里穴直下二寸處是穴。

原理及發揮

1.此二穴除治上述癥狀外,治療偏頭痛、三叉神經痛,尤為特效。治療手腕扭傷疼痛,效果亦極佳。

2.此二穴治療腳跟痛不能著地,效果亦佳。

3.*穴在足三里旁,故日側三里,其下二寸為側下三里,穴在膽胃經之間,治少陽陽明兩經及合經之病甚效,如面部麻痹及三叉神經痛等。

【足千金穴】

主治:急性腸炎、魚骨刺住喉管、肩及背痛、喉嚨生瘡、喉炎(火蛾病)扁桃腺炎、甲狀腺腫。

取穴:在腓骨前緣,即側下三里穴向后橫開五分再直下二寸處是穴。

原理及發揮

1.本穴常與足五金穴同時取用。

2.與「足五金」同,詳見「足五金」。

【足五金穴】

主治:急性腸炎、魚骨刺住喉管、肩及背痛、喉嚨生瘡、喉炎(火蛾病)扁桃腺炎、甲狀腺腫。

取穴:在腓骨前緣。即足千金穴直下二寸處是穴。

原理及發揮

1.足千金與足五金合用,以治療喉部病變為主,除外還可治急性腸炎,肩及背痛。亦可治梅核氣。

2.此二穴治療肩臂不能左右活動,尤其特效。配合腎關治五十肩極具特效。

3.穴名為「金」,與肺、大腸有關,可治肺系喉部之病及腸炎,又肩背痛。

【七虎穴】

主治:肩骨痛、鎖骨炎、胸骨痛及腫脹、肋膜炎。

取穴:在外踝后一寸半之直線上取穴:當外踝尖直后一寸半之上二寸一穴,又上二寸一穴,再上二寸一穴,共三穴。

原理及發揮

本穴在太陽經與少陽經之間,可治少陽經之肋膜炎。又太陽與肺通,能治肩骨鎖骨及胸骨病。

【外三關穴】

主治:扁桃腺炎、瘤、癌、喉炎、腮腺炎、肩臂痛、各種瘤。

取穴:當外踝尖與膝蓋外側高骨聯機之中點一穴,中點與該高骨之中點又一穴,中點與外踝之中點又一穴。共三穴。

原理及發揮

1.本穴作用于肺,主治肺系病之扁桃腺炎、喉炎、腮腺炎等。對于青春痘療效亦佳。

2.外三關之中關與足五金接近,一能治皮膚病,一則有足五金之療效,治肩痛及肩不能左右舉抬。

3.外三關另外尚能治手紅腫、手臂腫脹發熱,肘痛(中穴為主),三叉神經痛。

【光明穴】

主治

取穴:當內踝尖之直后一寸又直上二寸處是穴。

原理及發揮

1.除治療眼散光及內障外,治療多種眼病如飛蚊癥、青光眼等亦有特效,常配腎關、人皇等穴應用。

2.本穴緊鄰復溜,復溜為腎經母穴,補腎作用甚強,本穴能補水潤木,治眼病甚效,故稱「光明」。本穴在復溜前緣貼骨,補腎作用更強。

再按:本穴原定位于復溜,實應系復溜前緣貼骨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董氏針灸臨床應用
常用穴位處方歌訣一覽表
《醫宗金鑒》 刺灸心法要訣
董氏奇穴|(六六部分)腳掌部位穴位詳解(收藏版帶高清大圖)
【董穴】六六部位:火連穴、 火菊穴、火散穴、水晶穴、 水仙穴、水相穴、上瘤穴、花骨一至四穴
楊維杰先生董氏奇穴及傳統針灸研討題(第五回)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沾益县| 霍林郭勒市| 石楼县| 昌宁县| 泸溪县| 库尔勒市| 阿合奇县| 新竹县| 庆云县| 慈利县| 云和县| 盱眙县| 绥棱县| 安义县| 全椒县| 桦南县| 桦川县| 陕西省| 简阳市| 阿鲁科尔沁旗| 武城县| 大冶市| 会理县| 临桂县| 竹溪县| 凤山市| 鹤岗市| 聂拉木县| 略阳县| 平顶山市| 论坛| 安多县| 石门县| 葵青区| 邹平县| 巢湖市| 通海县| 盘山县| 稷山县| 大关县| 密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