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當代青年大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如今大學生全面綜合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使我們健康成長,奔赴社會。這是歷史賦予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神圣的歷史使命。本文就大學生心理教育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討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學校應當建立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委員,密切關注班級大學生的思想動態。
每個大學應當具備一個心理咨詢中心,并且安排每個班均選一名心理健康委員,和學校的心理健康咨詢室進行有效溝通,密切關注學生特別是特殊群體學生的思想動態,作到讓特殊群體學生可以傾訴自己的煩惱、困難,也可以和別人一起分享他人的快樂;在這里,學生可以得到心情的調節、可以獲得心靈的安慰。從而,也構架起了學生和學生之間,老師和班級之間的心靈溝通的橋梁。
二、 加強學校教師自身心理學知識培養。
學校應當主動積極的對學校負責教師和輔導員進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并按照心理學的教育原則和方法,使知識傳授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和學生進行交流,這樣既有助于提高學習效果,更有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三、 開展系列活動,及時了解學生心理狀況。
利用班會和業余時間,組織學生多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和講座,進行心理健康閱讀,針對大三學生的特點,及時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和管理,對心理困惑學生,學習吃力學生有效溝通,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使每個學生在大學期間都有歸屬感和價值感,并不斷與學校領導和上課老師進行協調,采取個別輔導和團體輔導的方式,為學生排解成長中的煩惱和心理障礙。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努力營造有利于學生創造性人格形成的文化氛圍,組織學生參加班隊活動、 文體活動、校園建設等,營造發展個性、師生平等的創造教育氛圍,教育學生敢想、敢說、敢做,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心理,這應當成為每一個心理健康教育者的工作方向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