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武漢大水圍城,新一輪強降雨即將到來之際,為應對湖北第二大湖泊梁子湖流域嚴峻防洪形勢,7月14日7時,伴隨爆破轟鳴,梁子湖與牛山湖隔堤正式實施爆破作業,這標志著湖北梁子湖流域的牛山湖正式破垸分洪。使我突然想起了1998年中國的特大洪水在這場洪水中,付出了巨大代價的除了前線的官兵戰士們,分洪區群眾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說到分洪區,我們首要需要了解分洪區是什么。分洪區一般指的是利用湖泊、洼地及修筑圍堤或利用老的圩垸加高加固,以滯蓄洪水的區域。一般分洪區兼有滯洪和蓄洪兩種作用。到達設計蓄洪水位之前,分洪運用為蓄洪;當超過設計蓄水位時,采用“上吞下吐”的運用方式,為滯洪或行洪的運用方式。如荊江分洪區和黃河東平湖區等。
以荊江分洪區為例,荊江分洪區是1952年春末夏初之交開始建造,位于荊江南岸的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境內。荊江分洪工程是長江中游防洪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確保荊江大堤、江漢平原和武漢市的防洪安全起到重要作用。該工程總蓄洪面積1358平方公里,有效容積71.6億立方米,現有人口87.01萬人。
在全國范圍內,目前共有97處分洪區共3.06萬平方公里,蓄洪面積約等于7166個西湖。其中長江分洪區40個,黃河分洪區5個,淮河海河各26個。
為了保護大城市和泄洪需要,從1950年到2001年間蓄滯洪區共被使用400余次,平均每個分洪區被運用四次以上,其中最頻繁的淮河流域分洪區已經被使用239次。
以1954年為例,荊江分洪區共三次開閘分洪,蓄洪總量122.6億立方米,降低了沙市水位0.96米。使江漢平原避免了毀滅性傷害。但是,由于分洪,有24萬人失去了原有的房子和66萬畝農田。當大水退去之后仍然留下了3000余畝不可恢復的永久性沙地,有人花了五年時間來重建家園,但是仍然一貧如洗。
在1998年沒有分洪的情況下,荊江分洪區的人們的日子也并不好過。由于長江水位持續走高,分洪區必須做好分洪的準備,因此分洪區內33萬人,1.8萬頭耕牛被要求在16小時內轉移到安全地帶。在轉移后他們裸露在安全臺,缺少食物,與蛇蟻蚊蟲為伴。雖然最終在廣大人民官兵的奮戰下并沒與分洪,但是由此導致的經濟損失卻高達20億。
(洪水中奮戰的官兵戰士)
由于分洪區的特性,導致了很多企業不愿來這些地方辦廠、興業。荊州坐擁江漢平原,面對長江黃金水道,曾經是歷史上的政治文化中心。上世紀八十年代經濟在湖北省內僅次于武漢。但現在在湖北省內荊州GDP在省內僅僅排名第四。周邊縣城更有甚者在2014年才堪堪通了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