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考試考點總結(第二章)
綜合素質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規
本章教育法律法規部分,基本都是考查選擇題的,把相關的法律條文讀兩遍,然后刷題,刷選擇題就可以。或者也可以直接刷選擇題,把錯題標記出來,之后重點刷錯題。教材里面的法律條文內容比較多,以下是整理以后的內容,可以重點看一下,尤其是藍色字體內容。紫色字體是例子。
一、教育法的基本原則
公共性原則:符合國家和社會的公共利益
方向性原則:符合社會主義發展的大方向
保障性原則:國家優先保障教育的發展
平等性原則:每個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
終身性原則:終身教育,終身學習,法律對其有終身性保障
二、教育法律責任
(一)、教育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
1.有損害事實
2.有損害行為
3.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
4.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案例:第一個同學打了第二個同學,第二個同學覺得不痛不癢,則不構成犯罪。第一個同學打了第二個同學,把第二個同學的牙齒打掉了,構成損害行為,形成犯罪。第一個同學打第二個同學是故意的行為,則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第二個同學牙齒掉落是因為被第一個同學打了,構成因果關系。
(二)、法律責任的類型
1.行政法律責任:
⑴ 行政處罰:是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對違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給予的制裁。(是對外的行為)
⑵ 行政處分:是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依據行政管理法規、規章、紀律等對其所屬人員違規、違紀行為所作的處罰。(是對內行為)
2.民事法律責任:在法律責任中是最輕的。一般涉及到經濟賠償
3.刑事法律責任:此類型題幾乎不涉及
(三)、教育法律救濟
教育法律救濟的含義:教育法律關系主體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損害是,獲得恢復和補救的法律制度。
教育法律救濟的途徑:行政渠道、調解渠道、仲裁渠道(這三個屬于非訴訟渠道)司法渠道(這個屬于訴訟渠道)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憲法的法律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大法,規定擁有最高法律效力
(一)總綱
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
人民行使國家權利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權力與權利的區分;代表國家意志、國家權利的是權力,是公權力;代表個人利益的是權利)
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
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
(二)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第三十三條: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權責一致)
(三)國家機構:
第五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它的常設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第五十八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第六十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五年。
第八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
第一百二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監察委員會是國家的監察機關。
第一百二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國家監察委員會和地方各級監察委員會。
第一百二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監察委員會是最高監察機關。國家監察委員會領導地方各級監察委員會的工作,上級監察委員會領導下級監察委員會的工作。
第一百三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第一百三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
第一百三十七條:最高人民檢察院是最高檢察機關。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的工作,上級人民檢察院領導下級人民檢察院的工作。
把下表記住
國家機構的隸屬關系:
領導關系
上下級人民政府
上下級公安機關
同級人民政府和同級公安機關
監察委員會
上下級檢察院
監督關系
上下級法院
國家機構的性質:
人大
權力機關(國家公權力)
全國人大
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全國人大常委會
常設機關
人民政府
行政機關(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
國務院(中央人民政府)
最高國家行政機關
法院
審判機關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審判機關
國家監察委員會
最高監察機關
各級監察委員會
監察機關
檢察院
法律監督機關
最高人民檢察院
最高法律監督機關
公安機關
行政機關、司法機關
(四)國旗、國歌、國徽、首都
第一百四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
第一百四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間是五星紅旗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谷穗和齒輪。
第一百四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是北京。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一)總則
第八條:教育活動必須符合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國家實行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第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第十二條: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學校及其教育機構的基本教育教學語言文字,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進行教育教學。
第十四條: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分級管理、分工負責的原則,領導和管理教育工作。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國務院和省、自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管理。
(二)教育基本制度
第二十一條:教育考試制度:國家實行國家教育考試制度。
第二十二條:學業證書制度:國家實行學業證書制度。
第二十三條:學位制度:國家實行學位制度。
第二十五條:教育督導制度和教育評估制度:國家實行教育督導制度和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教育評估制度。
(三)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
第二十七條:辦學條件:設立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必須具備下列基本條件:
1.有組織機構和章程——要有領導班子,以校長為中心,設置一些教師、督導、年級組之類的組織機構。還要有章程,老師要完成什么目標,管理者要完成什么目標,怎去規范學生的一些日常等
2.有合格的教師
3.有符合規定標準的教學場所及設施、設備等。
4.有必備的辦學資金和穩定的經費來源。【記憶竅門:有錢、有地、有人(人指的是師),有法(指組織機構和章程)】
第三十一條: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校長或者主要行政負責人必須有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在國境內定居、并具備國家規定任職條件的公民擔任,其任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學校的教學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長負責。
第三十一條:教育機構的管理機制: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通過以教師為主的教職工代表大會等組織形式,保障教職工參與民主管理和監督。
第三十二條:教育機構的法人條件: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具備法人條件的,自批準設立或者登記注冊之日起取得法人資格。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在民事活動中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中的國有資產屬于國家所有。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興辦的校辦產業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四)受教育者
第四十三條:受教育者的權利:受教育者享有以下權利:
1.參加教育教學計劃安排的各種活動,使用教 育教學設施、設備、圖書資料;
2.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得獎學金、助學金、貸學金;
3.在學業成績和品行上獲得公正評價,完成規定的學業后獲得相應的學業證書、學位證書;
4.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出訴訟;
(這一條的解釋:如果學生對教師不滿,找到管理教師的學校,如果學生對學校不滿,要找管理學校的相應的教育行政部門,如果是對教育行政部門不滿,找同級人民政府,如果對同級人民政府不滿,找上一級人民政府。)——層級關系:學生—教師—學校—區縣一級的教育行政部門—同級人民政府—上一級人民政府
5.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五)教育投入與條件保障
(六)法律責任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一)總則
第六條:保障措施: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改善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并采取措施,保障農村地區、民族地區實施義務教育,保障家庭經濟困難的和殘疾的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
第九條:任何社會組織或者個人有權對違反本法的行為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檢舉或者控告。發生違反本法的重大事件,妨礙義務教育實施,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負有領導責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
(二)學生
第十二條:免試入學;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入學。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在非戶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適齡兒童、少年,在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義務教育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為其提供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條件。
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軍人子女接受義務教育予以保障。
(三)學校
第十九條:特殊教育: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需要設置相應的實施特殊教育的學校(班),對視力殘疾、聽力語言殘疾和智力殘疾的適齡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特殊教育學校(班)應當具備適應殘疾兒童、少年學習、康復、生活特點的場所和設施。
普通學校應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適齡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并為其學習、康復提供幫助。
第二十二條:均衡發展: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應當促進學校均衡發展,縮小學校之間辦學條件的差距,不得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學校不得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改變或者變相改變公辦學校的性質。(比如公立學校的辦學條件比較薄弱,就讓其他好的教育機構駐扎進來幫助學校進行提高,這樣做是不可以的)
第二十六條:校長負責制: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任職條件。校長由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依法聘任。
第二十七條:批評教育:對違反學校管理制度的學生,學校應當予以批評教育,不得開除。(如果學生處于被羈押判決狀態,在判決前,學校不得取消該學生的學籍,在判決后可以取消該學生的學籍,但依然不能開除。)
(四)教師
第二十九條:教師行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當平等對待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充分發展。
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
第三十一條:教師待遇:各級人民政府保障教師工資福利和社會保險待遇,改善教師工作和生活條件;完善農村教師工資經費保障機制。
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于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
特殊教育教師享有特殊崗位補助津貼,在民族地區和邊遠貧困地區工作的教師享有艱苦貧困地區補助津貼。
(五)法律責任
第五十二條:地方政府的法律責任: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1.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制定、調整學校的設置規劃的
2.學校建設不符合國家規定的辦學標準、選址要求和建設標準的
3.未定期對學校校舍安全進行檢查,并及時維修、改造的
4.未依照本法規定均衡安排義務教育經費的。
第五十三條:教育行政部門的法律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他教育行政部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1.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的
2.改變或者變相改變公辦學校性質的。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或者鄉鎮人民政府未采取措施組織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或者防止輟學的,依照前款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第五十四條:侵占、挪用義務教育經費等行為的法律責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財政部門、價格行政部門和審計機關根據職責分工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1.侵占、挪用義務教育經費的
2.向學校非法收取或者攤派費用的。
第五十六條:非法獲利的法律責任
學校違反國家規定收取費用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責令退還所收費用;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教科書審查人員參與或者變相參與教科書編寫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門根據職責權限責令限期改正,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解釋:編寫教科書的人和審查教科書的人不能是同一批人,如果有違法所得要沒收違法所得。)
第五十七條:學校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學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1.拒絕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適齡兒童、少年隨班就讀的
2.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的
3.違反本法規定開除學生的
4.選用未經審定的教科書的。
第五十九條:行政法律責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
1. 脅迫或者誘騙應當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失學、輟學的
2.非法招用應當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的
3.出版未經依法審定的教科書的。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一)資格和任用
第十四條:受到剝奪政治權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處罰的,不能取得教師資格;已經取得教師資格的,喪失教師資格。
(二)考核
第二十三條:考核應當客觀、公正、準確,充分聽取教師本人、其他教師以及學生的意見。
(三)待遇
第二十五條: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于或者高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晉升增薪制度,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十七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教師以及具有中專以上學歷的畢業生到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貧困地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應當予以補貼。
(四)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侮辱、毆打教師的法律責任:侮辱、毆打教師的,根據不同情況,分別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行政處罰,造成損害的,責令賠償損失;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七條:教師不當行為的處理
教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
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給教育工作造成損失的
2.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
教師有前款第2、第3項所列情形之一的,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九條:教師申訴
教師對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或者對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作出的處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訴,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在接到申訴的三十日作出處理。
教師認為當地人民政府有關行政部門侵犯其根本法規定享有的權利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同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作出處理。
七、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一)家庭保護
第十三條:保障未成年人接受義務教育責任: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必須使適齡未成年人依法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不得使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輟學。
(二)學校保護
第十八條:保護未成年人受教育權:學校應當尊重未成年學生受教育的權利,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不得違反法律和國家規定開除未成年學生。
第二十二條:學校、幼兒園、托兒所應當建立安全制度,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
學校、幼兒園、托兒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設施、場所中進行教育教學活動。
第二十五條:專門教育:對于在學校接受教育的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學生,學校和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互相配合加以管教;無力管教或者管教無效的,可以按照有關規定將其送專門學校繼續接受教育。(如果學校、父母管教不了這個孩子,學校和父母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將其送到工讀學校,也叫專門學校)
(三)社會保護
第三十六條:中小學校園周邊不得設置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經營者應當在顯著位置設置未成年人禁入標志;對難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應當要求其出示身份證件。
第三十七條:吸煙飲酒規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經營者應當在顯著位置設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的標志;對難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應當要求其出示身份證件。
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室、寢室、活動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動的場所吸煙、飲酒。
第三十八條:招用標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十九條: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
(區分:隱私權是將發生過的事進行曝光、披露;名譽權是對沒有發生的事進行造謠、誹謗)
第四十三條:未成年人救助: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門應當根據需要設立救助場所,對流浪乞丐等生活無著未成年人實施救助,承擔臨時監護職責;公安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應當護送流浪乞討或者離家出走的未成年人到救助場所,由救助場所予以救助和妥善照顧,并及時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領回。對孤兒、無法查明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以及其他生活無著的未成年人,由民政部門設立的兒童福利機構收留撫養。
(四)司法保護
第五十三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經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撤銷其監護人資格,依法另行指定監護人。被撤銷監護資格的父母應當依法繼續負擔撫養費用。
(五)法律責任
第六十二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依法履行監護職責,由其所在單位或者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予以勸誡、制止;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訓誡或者行政處罰。
第七十一條:傷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法律責任:脅迫、誘騙、利用未成年人乞討或者組織未成年人進行有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動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八、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一)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
第十條:家校合作教育: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負有直接責任。
(二)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
第十四條: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為:
1. 曠課、夜不歸宿
2.攜帶管制刀具
3.打架斗毆、辱罵他人
4.強制向他人索要財物
5.偷竊、故意毀壞財物
6.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
7.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制品、讀物等
8.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
9.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第十六條:未成年人曠課或夜不歸宿的處理:中小學生曠課的,學校應當及時與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取得聯系。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歸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其所在的寄宿制學校應當及時查找,或者向公安機關請求幫助。收留夜不歸宿的未成年人的,應當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同意,或者在二十四小時內及時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所在學校或者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
第十九條:不滿十六周歲未成年人不得脫離監護: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讓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監護而單獨居住。
(三)對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
第三十四條: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本法所稱嚴重不良行為,是指下列嚴重危害社會,尚不構成刑事處罰的違法行為。
1.糾集他人結伙滋事,擾亂治安
2.攜帶管制刀具,屢教不改
3.多次攔截毆打他人或者強行索要他人財物
4.傳播淫穢的讀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5.進行淫亂或者色情、賣淫活動
6.多次偷竊
7.參與賭博,屢教不改
8.吸食注射毒品
9.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
第三十五條: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和教育:對有本法規定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相互配合,采取措施嚴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讀學校進行矯治和接受教育。
對未成年人送工讀學校進行矯治和接受教育,應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或者原所在學校提出申請,經教育行政部門批準。
第三十七條:治安處罰:未成年人有本法規定嚴重不良行為,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予以治安處罰。因不滿十四周歲或者情節特別輕微免予處罰的,可以予以訓誡。
第三十九條:保障收容教養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解除勞動教養的未成年人,在復學、升學、就業等方面與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
(四)對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預防
第四十四條: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對于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的未成年學生,在人民法院的判決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學籍。
(五)法律責任
第四十九條:監護人法律責任: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放任未成年人有本法規定的不良行為或者嚴重不良行為的,由公安機關對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予以訓誡,責令其嚴加管教。
九、中華人民共和國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一)事故與責任
第八條:學生傷害事故的責任,應當根據相關當事人的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依法確定。
因學校、學生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的過錯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相關當事人應當根據其行為過錯程度的比例及其與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承擔相應的責任。當事人的行為是損害后果發生的主要原因,應當承擔主要責任;當事人的行為是損害后果發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擔相應的責任。(校內發生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要承擔責任。在校外發生的,如果是學校組織的,學校要承擔責任,且實行人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果是在校外發生的,與學校一點關系沒有,則是實行人承擔責任,如果地方有監管不力的情況,地方主管人員要承擔相應責任)
第九條:學校承擔事故責任的具體情形: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1.學校的校舍、場地、其他公共設施,以及學校提供給學生使用的學具、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或者有明顯不安全因素的
2.學校的安全保衛、消防、設備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顯疏漏,或者管理混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而未及時采取措施
3.學校向學生提供的藥品、食品、飲用水等不符合國家或者行業的有關標準、要求的
4.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5.學校知道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患有不適宜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6.學校違反有關規定,組織或者安排未成年學生從事不宜未成年人參加的勞動、體育運動或者其他活動的
7.學生有特異性體質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參加某種教育教學活動,學校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8.學生在校期間突發疾病或者受到傷害,學校發現,但未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導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9.學校的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或者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反工作要求、操作規程、職業道德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
10.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在負有組織、管理未成年學生的職責期間,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但未進行必要的管理、告誡或者制止的
11.對未成年學生擅自離校等與學生人身安全直接相關的信息,學校發現或者知道,但未及時告知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導致未成年學生因脫離監護人的保護而發生傷害的。
12.學校有未依法履行職責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一條:學生因參加活動致害時的責任處理:學校安排學生參加活動,因提供場地、設備、交通工具、食品以及其他消費與服務的經營者,或者學校以外的互動組織者的過錯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有過錯的當事人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十二條:學校可援引的免責抗辯事由: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履行了相應職責,行為并無不當的,無法律責任:
1.地震、雷擊、臺風、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2.來自學校外部的突發性、偶發性侵害造成的
3.學生有特異體質、特定疾病或者異常心理狀態,學校不知道或者難于知道的。
4.學生自殺、自傷的
5.在對抗性或者具有風險性的體育競賽活動中發生意外傷害的
6.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
第十三條:校外事故處理原則:下列情形下發生的造成學生人身損害后果的事故,學校行為并無不當的,不承擔事故責任。事故責任應當按有關法律法規或者其他有關規定認定:
1.在學生自行上學、放學、返校、離校途中發生的
2.在學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離校期間發生的
3.在放學后、節假日或者假期等學校工作時間以外,學生自行滯留學校或者自行到校發生的
4.其他在學校管理職責范圍外發生的
第十四條:致害人承擔法律責任情形:因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與其職務無關的個人行為,或者因學生、教師及其他個人故意實施的違法犯罪行為,造成學生人身損害的,由致害人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二)事故損害的賠償責任
第二十七條:追償權:因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在履行職務中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予以賠償后,可以向有關責任人員追償。
第二十八條:未成年學生對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由其監護人依法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學生的行為侵害學校教師及其他工作人員以及其他組織、個人的 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成年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應當依法予以賠償。
(三)事故責任者的處理
第三十二條:學校責任者的法律制裁:發生學生傷害事故,學校負有責任且情節嚴重的,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有關規定對學校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分別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有關責任人的行為觸犯刑律的,應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五條:責任學生的法律制裁:違反學校紀律,對造成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學生,學校可以給予相應的處分;觸犯刑律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十、教師的權利與義務:
(一)教師的權利
1.教育教學權
2.學術研究權
3.管理學生權
4.獲取報酬權
5.參與管理權
6.進修培訓權
(二)教師的義務
1.遵紀守法
2.教育教學
3.思想政治教育
4.愛護尊重學生
5.保護學生合法權益
6.提高業務水平
十一、學生的權利與保護
(一)學生的權利
1.參與教育教學權
2.獲得學業證書權
3.獲得經濟資助權
4.申訴起訴權
5.其他
人身權:①隱私權  ②名譽權
財產權:財產所有權(沒收手機、小說等拒不歸還,損壞學生財產)
(二)學生權利保護的實際問題
1.語言粗暴、辱罵等行為——人格尊嚴權
2.暴力行為、毆打等行為——生命健康權
3.驅逐學生、禁止學生聽課、教室外罰站等行為——受教育權
4.過度干預、要求查看學生日記等行為——隱私權
5.關禁閉等行為——人身自由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教育法律法規試題及答案
教師(含教育中層以上干部選拔考試)教育法律法規測試題及答案大全
高中語文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最全知識點整理!!!
2022下教資筆試幼兒園:法律法規2
【梳理】法律法規中常考的數字
教資筆試科目一(綜合素質):法律法規25項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土默特左旗| 阜宁县| 民丰县| 滁州市| 右玉县| 罗田县| 通化市| 怀柔区| 南召县| 临洮县| 龙海市| 西昌市| 青岛市| 新兴县| 姚安县| 景谷| 讷河市| 安福县| 桂林市| 钦州市| 鲁甸县| 五家渠市| 嫩江县| 石泉县| 共和县| 澎湖县| 吉木萨尔县| 公安县| 禹城市| 德州市| 西丰县| 宝清县| 墨玉县| 雅江县| 安平县| 苏尼特左旗| 容城县| 曲阜市| 扶沟县| 孙吴县|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