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知道“棉花糖實驗”。
孩子面前放著棉花糖,只要他能忍住不吃,就能得到更多棉花糖的獎勵。
然而,大多數孩子都經受不住誘惑,沒等幾分鐘就按鈴請示要吃糖。
這跟孩子在家學習一樣,只需要用40分鐘上好一堂課,用一個小時完成作業,孩子就有更多的時間玩耍。
然后,孩子往往堅持不了,最后要用更多的時間彌補那幾分鐘的偷懶。
培養孩子的自制力,真的很重要。
1、減少誘惑和干擾
很多父母過分相信孩子,讓孩子一個人留在家里學習,還要向老師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但沒有孩子是天生自覺的,他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干擾,也很難自覺主動地學習。
喜歡什么都不管的家庭,孩子通常會肆意妄為;喜歡什么都管的家庭,孩子很難真正做好一件事情。
培養孩子的自制力,關鍵在于家長要多監督,少打擾。
家里的手機、電視、游戲、玩具、零食等等,都是影響孩子學習的干擾項,要讓孩子遠離這些誘惑,在他學習時,盡量不產生干擾。
當孩子專心做一件事時,父母最好不要隨意打斷,哪怕告訴他做錯了或者端一盤水果過來都是干擾,要設法讓孩子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情。
在一個完全專注的環境中,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會越來越投入,也會表現得越來越出色。
2、合理表揚和批評
關于教育孩子,一些父母認為要多表揚,讓孩子更加自信,一些父母認為要多批評,規范孩子的行為。
不管表揚是批評,都要運用恰當,讓孩子知錯對,明是非,表現更好。
當孩子能夠自覺學習時,我們要這樣表揚孩子:
表揚態度,肯定他積極學習的上進心;
表揚細節,讓他知道怎么做能夠一直保持自制力;
表揚責任心和條理性,讓孩子在明白學習責任的同時安排好自己的學習。
當孩子學習不自覺時,我們要這樣批評孩子:
批評要說明后果,讓孩子知道一再偷懶自己會越學越差;
批評要附帶改正方法,讓孩子明確怎么做才能改正壞習慣;
批評語氣要客觀,不要用語言暴力傷害孩子,我們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提高。
有原則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在表揚或批評孩子時,請遵循科學方法。
3、建立恰當的家規
孩子確實沒有自制力,如果父母總覺得孩子還小,做什么都能被原諒,那孩子更難形成自制力。
寬是害,嚴是愛。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一道單選題,父母越是愛孩子,越要好好教育孩子。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同的家庭環境造就了不同的性格和人生,家規越嚴的孩子往往成就更大。
父母在孩子小時候給他立規矩,講原則,他就會知道自己言行的界限在哪里。
家規一定要明確具體,在家如何對待親人長輩,外出如何待人接物,學習時要怎么做,娛樂時要如何避免沉迷等等。
還要有恰當的獎懲措施,孩子做得好自然要表揚,孩子沒做好要如何懲罰,這些應該和孩子商量出最合適的方案來。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當孩子從他律變為自律,就能很好地約束自己,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
4、培養孩子的興趣
孩子不主動學習的根本原因是不愛學習,對于一件不感興趣的事情,他很難自覺主動做好它。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不僅是為了讓他主動學習,更是為他今后的發展打好基礎。
一定要先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如孩子喜歡讀書,或者對數字敏感,就鼓勵孩子多讀書,多做數字游戲,打開興趣與學習的接口,引導孩子把興趣轉移到學習上來。
每個孩子都有好奇心,父母要多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更加要重視孩子對新知識的好奇與不解,引導孩子通過嘗試和努力掌握知識。
這樣一來,孩子收獲了成就感,也樹立了學好一門學科的自信心。
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在孩子取得進步時,要多表揚,多鼓勵,不斷激發和強化其學習興趣。
培養孩子的自制力不靠吼也不靠罵,需要一點點培養起來,直到讓孩子真正愛上學習。
5、父母要做好榜樣
經常聽家長抱怨:孩子做作業要守著,手機一玩一整天,吃飯、睡覺都都得催,否則別指望他能自己做好。
然而,孩子就是這樣的,我們無法指望孩子天生自覺,只能在教育上多下功夫。
如果你想讓孩子明白,經常偷懶要付出很大代價,那么最好多給孩子溫和且堅定的提醒。
如果你想讓孩子做到,無需監督就能自覺地學習,那么最好在孩子面前做好積極的榜樣。
父母若不做好榜樣,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
有些家長本來就很懶散,那么不管他們多么嚴格地管教孩子,孩子也是做不到的。
自律是需要學習,才能不斷增強的一種能力。孩子學習的范本就是父母,父母早起,孩子就不會賴床,父母愛讀書,孩子就不會討厭學習。
在家上課也是上課,父母要給孩子樹立已經開學的意識,讓他知道在家里上課也要認真完成學習任務。
給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孩子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6、給孩子留出空間
對于部分家長來說,孩子的自覺程度和他完成的學習任務是掛鉤的。
明明孩子已經做完作業,也做好了復習和預習,可家長說不行,還沒有看課外書,新買的練習冊還沒做,再多做10道數學大題……
如果安排過多的學習任務,孩子不僅會喘不過氣,其學習成果也會大打折扣。
有研究發現,人的大腦會在繁重的工作和尋找簡單的回報之間尋找平衡,如果孩子的學習量過大,他就很難做好自我控制,寧愿偷懶玩手機。
每個孩子都有一定的時間管理能力,他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事情,也有能力安排好自己該做的事情。
父母不能一味強迫和施加壓力,給他留出時間和空間,讓他找到自己的學習節奏,根據自身情況不斷反思和調整,才是最重要的。
勞逸結合也是學習方法的一種,要允許孩子適當放松,享受高度的自我控制和高效率的甜頭。
7、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童年和少年的早期,就要教會一個人的自我管理,還要讓孩子學會“強制自己”的能力。
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培養孩子自制力的前提。
1)樹立目標,積極實現
父母要多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根據他的水平給他定一個稍高的目標,讓他有動力也有信心去努力實現。
2)今日事,今日畢
每天都要有學習計劃,讓孩子按計劃嚴格執行,想到要做的學習任務馬上完成,不給偷懶拖延找借口。
3)嚴于律己,三省自身
父母要讓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能夠嚴格要求自己,經常反思自己,改正自己表現不好的地方,不斷努力,爭取進步。
一個人能否成功,自律的影響遠甚于智力的影響,請務必讓孩子自小養成自律的好習慣。
孩子居家學習,考驗的是家長的智慧與能力。
請各位家長重視起來,不斷改良家庭教育方法,和孩子一起進步,一起成長,做一個有自制力,不斷學習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