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棋詩含圍棋名詩、象棋名詩、骨牌(牙牌)名詩。 一、圍棋名詩 有關棋詩很多,當然這里介紹的又應該是采用雙關,同音等手法“假借詞意”的嵌棋名詩。所謂圍棋名詩,就是將圍棋的一些別名嵌用于詩中。在古代,圍棋別名甚多,往往體現了弈藝的文化內涵,一經文人嵌用于詩中,則或寄情,或記調,更別有一番情趣。 計約黃昏后,人斷猶未來。 執手與歡別,合會在何時? 坐倚無精魄,使我百慮生。 這三首詩,像第一首中的計、斷、開、局、期(諧音“棋”,下兩首亦同),第二首中的執、合(諧音“和”,或合本身即是圍合之合)、局、期(棋),第三首中的生、方局、十七道(那時的棋盤十七道)、期(棋),都同圍棋用語有關,可視為 圍棋名詩始作俑者。 《樂府詩集.子夜歌四十二首》 今夕已歡別,合會在何時? 在唐代雖然詠圍棋的詩很多,但稱得上是圍棋名詩的,尚為數不多。唐太宗李世民的《五言詠棋二首》之一與許敬宗的《五言奉和詠棋應詔二首》之一可視為文人詩中較早的圍棋名詩。 五言詠棋二首 李世民 手談標昔美,坐隱逸前良。 舍生非假命,帶死不關傷。 五言奉和詠棋應詔二首 許敬宗 魚麗新整陣,鸛□忽爭先。 分行漸云密,亂點逐星連。 這兩首詠棋的詩里,第一首中的手談、坐隱、勢、玄(黑)、素(白),第二首中的陣、先、圍、規、破眼、略、開邊、分行、星連、勝、格等,均為圍棋屬術語名稱,但作者不是有意為之,所以顯得十分自然貼切。 五言奉和詠棋應詔二首 唐.劉子翼 一枰位才設,兩敵智俱申。 稱征非御寇,言劫詎侵人。 唐 釋子蘭 拂局盡消時,能因長路遲, 詠棋子贈弈僧 張喬的 黑白誰能用入玄,千回生死體方圓。 詩里的黑、白、生、死、方、圓、劫、先等都是圍棋術語,是圍棋名稱用的較多的一首詩。 唐以后如宋代的艾性夫、王安石、蘇軾、黃山谷、邵雍、范仲淹等,都有名作。其中邵雍的《觀棋長吟》、《觀棋絕》、《觀棋大吟》與黃山谷的《弈棋二手首呈任公漸》等,比較重要,但作為圍棋名詩來說,以艾性夫的《解棋》特點突出: 兩雄相持機不發,一著輸先智相軋。 這首詩中的持、機、著、輸、先、守、虎穴、通和、枰、巧勢、思、運、斗、陣、死、生、活、灰、算等,以及用一連串的比喻來形容棋勢,如六出岐山、寒灰發焰、彩鳳翻身、兔守三穴、批亢搗虛等。 觀弈棋 明 解縉 雞鴨烏鷺玉楸枰,君臣黑白競輸贏。 圍棋分黑白兩色,故名“黑白”:黑子如烏鴉,白子如白鷺,故亦稱“烏鷺”;棋盤為方形,棋子為圓形,故又稱“方圓”;楸木棋盤嵌以玉石,故曰“玉楸枰”; 河洛(喻棋盤)、吳圖(指棋譜),均為圍棋名,而手談、忘憂、坐隱,均圍棋別稱,至于“爛柯” (圍棋別名),則源于古人觀仙人下棋一局未終而所持斧柄朽爛的神話故事。 明代以善于談藝著稱的作家吳承恩,除在小說《西游記》里談過圍棋外,他還有《圍棋歌贈鮑景遠》與《后圍棋歌贈小李》兩首詩。《西游記》第十回有首詠棋的詩: 棋盤為地子為天,色按陰陽造化全。 觀棋絕句為汪幼青 清 錢謙益 黑白相持收壁門,龍拏虎攫賭侵分。 詩中的黑、白、持、侵、分、目等為圍棋術語,而龍虎以及重瞳項羽之事,是指棋勢,如蛟龍競寶、兩狼斗虎、十面埋伏等。 觀弈三首 袁枚 悟得機關早,都緣冷眼清。 詩中的機、眼、危、局、步、宮著(著)、舍、爭、地、邊等,都是圍棋常用語,詩人用得天衣無縫,巧妙自然。 圍棋名詩隨著在近現代社會的變化,伴隨圍棋的一度衰微,繼作者幾乎微乎其微了。 二、圍棋名詞曲 較早在詞中專門吟詠圍棋的,要屬金代的全真七子之一的馬鈺,他有《滿庭芳?看圍棋》: 爭名競利,恰似圍棋。至于談笑存機。口悻相謾,有若蜜里藏砒。見他有些活路,向前侵、更沒慈悲。夸好手,起貪心不顧,自底先危。 深類孫龐智,忘仁義,惟憑巧詐譊謑。終日相征相戰,無暫閑時。常存殺心打劫,往來覓,須要便宜。一著錯,似無常限至,扁鵲難醫。 這首詞藉看棋而論道,反對機心、殺心,就中也用了同圍棋有關的術語,如爭、圍棋、機、活路、侵、好手、先、危、智、巧、打劫、著(著)等,都不是有意而為之的。 鷓鴣天?棋姬 明 楊慎 紅袖烏絲罷寫詩,翠蛾銀燭笑談棋。雁行布陣穿花壘,虎穴臨沖拔繡旗。 詞中的雁行、布陣、穿花、壘、虎穴、沖、劫、持、六奇等均同圍棋有關。有的是說圍棋的棋勢,還引用了東晉謝安石在下圍棋時,聞報淝水之戰勝利的典故。在一首小詞里, 涉及圍棋名詞已不少,是不可多得之作。 清 陳維崧有《解連環?弈,用片玉韻》、《解連環?在詠弈,用云臣原韻》以及《賀新郎?贈善弈者蘇生》,其中《贈善弈者蘇生》用圍棋名較多,如: 入市乘羊暇。乍歸向、百花庭院,春衣暗卸。小與手談殘紅徑,秋水滿眶微瀉。日影碎、劇棋難罷宣城真太守,問何人、中正如卿者?秋善弈,爾其亞。 這首詞詠明末清初的南曲家蘇昆生,他又善于圍棋。詞里運用了有關圍棋的典故與術語,如羊暇,指南朝劉宋時的羊玄保,他同宋文帝下圍棋,賭注是宣城太守,羊后來贏了。所以詞中還說“爭睹宣城真太守”。秋,指古之圍棋國手弈秋;柯爛,指爛柯山,王質入爛柯山觀仙人下圍棋,一棋未完,斧柯已朽爛。井公,古樂府詩中有“井公能六博,玉女善投壺”的詩句。除用典外,手談、劇棋、打劫、子、陣、對博、楸枰等均圍棋用語,像這類的詞,也很少見。 在散曲中吟詠圍棋的,像張養浩的[雙調?折桂令?棋]、薛昂夫的[雙調?蟾宮曲?題爛柯石橋]等,都是借棋抒情,圍棋名稱用的并不太多(因此不能算圍棋名詩),較多的有無名氏的[南呂?一枝花?棋]: [南呂?一枝花] 黃金罷酒籌,彩比筆停詩興;青云盈座榻,紅日滿檐楹。閑展楸枰,初布勢求全勝,后分途起戰爭。保無虞端可藏鋒,觀有釁方堪入境。 這首曲子細膩地描繪了下圍棋的過程,圍棋的術語名稱引用得較集中,是一首名副其實的圍棋名曲。 除散曲中存在著圍棋名曲外,劇曲里也不乏此類曲作,元人李文蔚《破苻堅蔣神靈應》第二折,有一段唱詞: [牧羊關] 這棋布關天象,似星分運斗樞。有方圓動靜親疏:靜埋伏暗計包藏,動交戰攻城必取。圓用兵如棋子,方下寨似棋局。倚親者添雄壯,接疏者勢似孤。 劇中有一大段說白,是論圍棋的,如其中的一部分: 追殺兮不可太過;妙算兮恭心卻戰,認真兮棄少就多。初間布置張羅,次后往來規措。攢三聚五死難移,角盤曲四休疑移。內外相連,周回四顧。士大夫智量相瞞,小兒曹推棋抹路。有眼殺無入,問君知不知?河臨海岸淺,山勢有高低。各尋智中智,斗搜機內機。只因一著錯,輸了一盤棋。…… 說白用韻語,似賦似詩,內容全是論下圍棋。有關圍棋的用語層出不窮。 明人傳奇如鄭若庸的《玉玦記》、高濂的《玉簪記》都有關于圍棋的曲子。如《玉簪記》第十出《手談》: [黃鶯兒] 花院手閑敲,戰楸枰兩下交。爭先布擺裝圈套,雙關那著?單敲這著,聲遲思入風云巧。笑山樵,從他爛柯,不識我根苗。 曲中同圍棋有關的詞語有敲、楸枰、交、爭、布、雙關、著、巧、局、心機、點破、單吊等。明清之際的張鳳翼,他的《紅拂記》第十五出《棋決雌雄》里,也集中引用了大量的圍棋名稱,也像《玉簪記》中的《手談》一樣,如: [高陽臺] 黑白分行,縱橫異道,須教四裔圍合。先著誰知,個中另有神訣。機設,運奇點眼爭國手,看指尖誰強誰怯?奮玄籌,乘虛競勢,細求約截。 這兩支子劇曲里,集中出現了黑白、行、縱橫、道、四裔、先、著、訣、機設、運奇、點眼、國手、玄籌、競勢、約截、壘、局、劫等,是圍棋名較為密集的曲作。 除文人寫作圍棋名詩而外,明清民歌中也有圍棋名歌,如馮夢龍《掛枝兒?詠部》卷八的《圍棋》; 三百六,棋路兒,分皂白。先下著,慢下著,便見高低。有雙關,有撲跌,須防在意。被人點破眼,教人難動移。不如打一個和局也,與你兩下里重著起。 這首民歌所說的三百六、棋路、皂(黑)、白、先、慢、著、雙關、撲跌、點破、眼、和局等,均為圍棋名,在民歌中實屬罕見。 近現代,人們寫作圍棋名詩的就很少了,因為這種“長日惟消棋局”的智力游戲,只成為少數人的一種愛好了。 三、象棋名詩 象棋名詩,是指將象棋名稱術語集中嵌入詩中的詩歌。 天馬斜飛度三疆,上將橫行擊四方。 今本《玄怪錄?岑順》載其事,是敘述發現古墓中的象棋的故事。詩中的馬、將、車以及三疆、四方、行等,是象棋用語。 詠象戲七律 宋 程顥 大都博弈皆戲劇,象戲翻能學用兵。 這是較早的象棋名詩,此詩已將象、兵、車、馬、將、卒等嵌入詩中。末句即“楚河漢界”之意。 象弈一首呈葉潛仲 南宋 劉克莊 這是一首長詩,中間一段說: 或遲如圍莒,或速如入蔡。 詩中也嵌入象棋子名,如炮、象、車、馬、士、將,但不能算象棋名詩。 元人還以曲的形式詠象棋,如無名氏的[雙調?沉醉東風?詠相棋]: 兩下里排開陣角,小軍卒守定溝壕。 曲中將象棋子名如卒、馬、炮、士、相、將嵌入,而且十分巧妙不露痕跡。 詠象棋 曾子棨 兩軍對敵立雙營,坐運神機決死生。 詩中,涉及象棋子名不如朱高熾的多,有的句子無棋子名,還不能算象棋名詩,朱高熾(明代仁宗)的和詩比他強: 二國爭強各用兵,擺成隊伍定輸贏。 這首詩中嵌入了兵、馬、將、車、卒、炮象棋子名稱,還稱得上是一首象棋名詩。后來毛伯溫和這首詩時,格調與所嵌入的象棋名大體一致。末句有"和局"之意。 詠象棋詩 明 進士毛伯溫 兩國爭雄動戰爭,不勞金鼓便興兵。 詠棋詩 明 楊慎(幼年時) 兵卒沖千里,將軍座九宮。 這是一首象棋子名詩,詩中嵌入兵、卒、將、馬、車、士、相,而且寫得氣勢雄壯。 吊棋 明 錢鶴灘(或附會為王守仁作,文字大同小異): 敲棋終日興偏幽,誰道今朝結父仇。 這首詩或有人說是王守仁幼時迷戀象棋,其父一怒之下,將棋扔入河中。此詩就是為吊棋入河而作。詩中嵌入象棋子名有兵、卒、車、將、士、馬、象、炮,是象棋名詩中的佳作。 詠象棋 楊明忠 十萬胸藏盡甲兵,殘留士象見輸贏。 全詩嵌入兵、士、象、將、相、炮、車、卒、馬、帥十個棋子。 《醒世恒言》馮夢龍 三國急強各用兵,擺成隊伍爭輸贏。 且說郗公那日別過宗坦,在寓無聊,至晚來與僧官下象棋消遣。僧官因問道:“古人有下象棋的詩么?”郗公笑道: 竹院閑房晝未闌,坐觀兩將各登壇。 宗坦寫畢,郗公接來看時,只見詩中“壁”字誤寫“璧”字,“摧”字誤寫“推”字,“枰”字誤寫“秤”字。便道:“尊制甚妙。不但詠棋,更得禪門虛空之旨,正切與云師對弈意。但詩中寫錯幾字,卻是為何?”宗坦局蹐道:“晚生醉筆潦草,故致有誤。”郗公道:“老夫今早也胡亂賦得一首《滿江紅》詞在此請教。”說罷,取出詞箋,遞與宗坦觀看。詞曰: 營列東西,河分南北,兩家勢力相當。 (新編繪圖今古奇觀 第七十八卷 兩納聘方成秦與晉) 明人散曲中,也有詠象棋的曲作,如朱權的《棋》: [南中呂?駐馬聽] 幽客閑時,鎮日松陰下象棋。只見雙車奔走,二馬驅馳。兵卒相隨,連珠炮響如飛。四圍士象都遮護,個逞關機,個逞關機,終分勝敗多情趣。 曲中嵌入象棋、雙車、二馬、兵卒、炮、士、象,是一首象棋名的曲作。鄭若庸的《玉玦記》第三出《博弈》雖也有一支曲子描寫劇中人下象棋,但只是一般性的吟詠,不及此曲。 清代詩人吟詠象棋的詩作也不少,但夠得上象棋名詩的以紀昀、劉墉等最重要。 詠象棋 紀昀 將功補過將相和,士為知己死若何? 詠象棋詩 清 劉墉 隔河燦爛火荼分,局勢方圓列陣云。 全詩嵌入卒、將、車、炮、士、馬、相七個棋子。第七句意謂"士"乃系待衛內勤之類,雖然往來不息,卻非立功的武士。 和程顥原韻一首 清 同治十年 張光藻 誰工象戲稱元敵,善弈真如善用兵。 全詩嵌入象?兵?將?帥?車?馬六個棋子。 清 黃之雋 車堅馬肥炮沖突,壁擁士象轅列卒。 在明清民歌中,也有象棋名的歌曲,如馮夢龍的《掛枝兒?詠部》卷八,就有一首《象棋》歌: 悶來時,取過象棋來下。要你做士與象,得力當家。小卒兒向前行,休說回頭話。須學車行直,莫似馬行斜。若有他人阻隔了我恩情也,我就炮兒般一會子打! 這首民歌寫得生動有趣,歌中即嵌入了象棋、士、象、卒、車、馬、炮,同時又委婉含蓄地抒發了女子熾熱的愛情。 《棋海新友》有唐天人嵌字象棋詩一首: 時當別鼠接牛年,喜讀新容馬炮編。 全詩嵌入馬、炮、帥、車、卒、兵、仕、相、象、將、士十一個棋子。 七律 題贈(弈苑秋光) 當頭鎮帥炮攻城,士象摧殘車路輕。 全詩嵌入帥、炮、士、象、車、馬、兵、卒、將、相十個棋子。 詠象棋七律回文詩兩首(即一首詩可順逆兩讀)。 全詩嵌入卒、象、炮、帥、將、士、車、馬、兵、相十個棋子。 回文(上篇倒讀) 爭先一步田飛相,局布精深著巧思。 全詩嵌入兵、馬、士、車、卒、相、將、帥、炮、象十個棋子。 回文(上篇倒讀) 支難象塞炮耽耽,帥將防攻力戰酣。 注:三士。殘局余一炮雙士,謂之三士。余一炮雙象,或一馬雙象,謂之三象。均有一固定之陣勢,可和對方單車(見《象棋精華新編》象棋弈語考注四)。 無題 北投象棋會 陳明昌 車似疾風入中原,戰馬奔騰撼河山, 說到象棋名詩,還應注意歷代產生的各類棋譜中與民間傳授象棋規則時,出現不少口訣,它們大都用韻語形式流傳。 當頭炮訣 明 朱晉楨《橘中秘》 起炮在中宮,比諸局要雄。 屏風馬歌訣 雙馬屏風守勢強,平車挺卒炮相當。 象棋譜式 將軍不離九宮內,士止相隨不出官。 士相局勢 炮向士角安,車行兩路前。 飛炮局勢 炮車邊塞上,臨陣勢如飛。 象局勢 象局勢能安,行車出兩邊。 此類口訣作為象棋子名詩看待,也未嘗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