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道德經》第51章暨連接月祝福連載22
世俗中,很多人“為wéi”的目的就是為了“恃”,總會不由自主地想憑借所謂的功勞得到些什么。
所以,人容易把自己置于自然之上、團體之外,而沒有把自己放在整體之中。
這是因為把“我”與萬物、與大道割裂了,誤以為獲取的名利越多,人生越安全長久。
但真相是“甚愛必大廢,多藏必厚亡”,歷史的教訓歷歷在目:
凡是利己者、囤積者、占有者,必無好報——往往貪吃的死在吃上,貪財的死在財上,貪色的死在色上,貪權的死在權上。
大自然是一個整體,一方若多占,他人就受損;一方若不盡責,他人就要代償。
就像身體是一個整體,不能因為喜歡吃,就把胃加大,擠占其他臟器的空間。
只有和諧共存,每個個體都盡職盡責、讓利于人,最后大家好了,自己才能更好。
實際上,人人都不缺道、不缺德,缺的是道與德行。
人若能覺悟,把自己放在整體之內,心中就會升起很多潛在的東西。
反過來,若因一己之私,攪亂秩序、污染人心,由此招致的災禍罪業,即使能逃脫人間法律的懲戒,但天網恢恢,天道的懲罰永遠逃不掉。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中說:“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人在宇宙中有特殊地位,天地有什么力量,人類本該具有同樣的力量。
但事實上,人卻勢微力薄、壽命短暫,為什么?因為,虧道敗德太多了。
人世間的金玉滿堂、名利得失,看著炫目,實則不過是一個過程、一種體驗、一些點綴而已。
所有的才華都是上天所賜,是讓我們來服務大眾、完善生命的。有能力服務他人,是上天給我們最大的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