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過敏與乳糖不耐受一樣嗎?
奶及奶制品是一種營養豐富、各種營養素配比近乎完美的食物,在平常營養教育中,我一直呼吁把牛奶當作膳食組成的必需品,碰上個人吧,就勸人要喝牛奶。
其實《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就明確應把把牛奶(羊奶、馬奶等)當作膳食組成的必需品,兒童應從小養成飲用牛奶、早餐吃奶酪、酸奶等習慣,提高優質鈣、蛋白質和微量元素的來源。
有一些人說,不行,我家人喝不了牛奶,會拉肚子,會過敏,乳糖不耐受。
大部分人把牛奶過敏與乳糖不耐受視為同一類,認為是一樣的。
其實它們不一樣。
牛奶過敏同食物過敏一樣,就是對牛奶這種食物過敏,牛奶對于一部分人是過敏原,指吃了牛奶以后,身體對牛奶里一種或多種蛋白發生了強烈的免疫反應,導致身體的免疫功能紊亂,引起一系列癥狀。如有些人喝牛奶后也會出現腹痛、腹脹、腹瀉,或蕁麻疹、濕疹、瘙癢等皮膚癥狀,或過敏性鼻炎、哮喘等癥狀。
嬰兒還可能會出現粘液大便和血絲便等過敏表現,特別是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胃腸道屏障發育不完善,更容易發生過敏反應。
父母對牛奶過敏,可能他們的子女對牛奶過敏的幾率也比較大。
一般在首次或第2次食用牛奶之后發生牛奶過敏反應,可確認牛奶蛋白過敏。確認牛奶蛋白過敏的人應避免使用牛奶。相比于成年人,嬰幼兒更易對牛奶蛋白過敏,配方奶粉喂養的嬰兒需要換成適度/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或者氨基酸配方奶粉,(母乳喂養媽媽還需要限制自己的飲食),可同時聯合益生菌一起服用,改善過敏體質。
并且特別要注意,牛奶過敏的人可能對其他奶品、動物皮、肉與蛋類也過敏。
而乳糖不耐受是指人體對乳糖這種成分因缺乏乳糖酶,(可以是牛奶里的乳糖,也可以是母乳的乳糖)無法良好的消化和吸收乳糖,引起胃腸環境無法適應所引起的,是一種非免疫癥狀,這種乳糖酶缺乏可以通過添加而改善,比如添加乳糖酶劑制或通過飲食干預培養機體產生足夠乳糖酶。
乳糖不耐受癥與牛奶過敏在癥狀上有相似之處,都有腹脹、腹痛、腹瀉等癥狀,乳糖不耐受嬰兒還可見大便水樣有泡沫,較響的腸鳴音,屁多等癥狀,特別是早產兒乳糖酶活性較低,是乳糖不耐受的高發人群之一。
對于乳糖不耐受的嬰兒,可選用無乳糖配方奶粉或母乳+乳糖酶,乳糖酶可幫助寶寶分解攝入到體內的乳糖,但是,乳糖不耐受的嬰兒相對還是比較少的,大多是成人。
對于乳糖不耐受的人可首選用酸奶或低乳糖奶產品,如低乳糖牛奶、酸奶,奶酪等,也可通過查看產品的標簽,了解乳糖(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高低,另一個辦法就是少量多次,并與其他谷物一起食用,同時不要空腹喝奶,因為空腹時,牛奶在胃腸道通過的時間短,其中的乳糖不能很好地被小腸吸收而較快進入大腸,可加重乳糖不耐受癥狀。如每次喝三分之一杯奶(約50毫升),并與谷物食品一起搭配,可大大減輕腸鳴、腹脹和腹瀉的癥狀,這種由少增多的飲食干預,身體會逐步合成足夠的乳糖酶。
飲用牛奶或母乳后如出現胃腸不適,可作“呼氣氫試驗”、尿半乳糖濃度檢測,即可確定是否屬于乳糖不耐受癥。
說了這么多,最后總結:牛奶過敏與乳糖不耐受雖然有一些表現癥狀是一樣的,但其實兩個是不一樣的,分不清到底是牛奶過敏或乳糖不耐受,別自己瞎鼓搗,交給專業人士吧。